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宋元的商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28 题号:6382686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摘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三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宋徽宗赵佶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在新儒学影响下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的特点。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依据所学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   北京天坛祈年殿——皇帝祭
黄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天并祈祷五谷丰登

(1)根据图片指出中国古代经济状况, 并说明历代统治者重视或鼓励农业的举措。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 依据材料,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并请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3)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并请你据此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观点的理解。
材料四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4)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2011-04-15更新 | 100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

材料一   



(1)观察图片所描绘的情景,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材料三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唯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
2019-04-11更新 | 9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业革命”较早的出现,成为宋朝历史的一抹耀眼的亮色。在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面前,一切文字记载都相形见绌。这幅长卷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东京开封的街市繁荣景象。画卷从东水门外虹桥以东的田园开始,向西是汴河上的市桥及周围的街市、城口门的街市、十字街头的街市。街道两旁随处可见各类商店的招牌幌子:“王家罗锦匹帛铺(丝绸店)”“刘三叔精装字画(裱画店)”“久住王员外家(招商旅馆)”等。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民国初年,受广告数量和报刊版面的影响,有人开始从理论上对广告进行专门研究。1913年出版的由史青翻译的《实用新闻学》,是美国第一部新闻学专著,其中第12章、第13章对广告文的写作、报馆如何招揽登载广告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1918年朱庆澜编写的《广告学》是国人编写的第一本广告学专著,强调广告文的创作要注意文体、主点、标题等。

——摘编自杜艳艳《中国近代广告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商业革命”在东京开封的表现,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广告学产生的背景。
2019-06-14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