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抗日战争 > 抗日战争的胜利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2 题号:74796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战争纪念邮票

图一:1995年9月3日发行,主题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共8枚,图案为·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台湾光复、伟大胜利(注:芒友会师指1945年1月27日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和盟军在取得缅北滇西反攻作战胜利后在云南芒友会师。)

图二:2005年8月15日发行主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共4枚,图案为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美关系是近代以来最复杂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试图在太平洋和东亚地区建立一种新的均势。美国的长期目标,是鼓励发展一个有能力抗衡苏联,并对美国资本开放的相对强大而友好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政府支持中国国共合作抗日。国共爆发内战后,美国又试图调停国共内战但却没有赢得国共任何一方的好感。到1947年下半年,美国已决定放弃对中国事务的干预,转而将日本重建为美国在东亚势力的重要基地。在美国看来,重建日本比起干预中国,投入的资源要少得多,成功的把握更大。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对中国拥有联合国代表权,支持台湾国民党政府在联合国代表中国,在东亚和东南亚中国周边国家保持众多的军事基地围堵中国。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69年,尼克松当选为美国总统,美国改变对华政策的时机似乎逐步成热。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成为英国经济上的竞争者,而中苏的分裂加剧则提供了利用此情况来加强美国优势的机会。在国内,反越战运动如火如荼,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华,2月28日,中美联合发表《上海公报》。中美和解削弱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促使苏联急于在一些正在谈判中的问题上与美国达成协议,中苏边境拖住了苏联的一百万军队,减轻了苏联在世界其他地方的军事压力。这样,在新的三角关系中,美国明显保持了平衡。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四十年代后美国对中国政策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尼克松政府调整对华政策的原因及中美关系和解对中国的影响。
(3)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请你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
2019-08-19更新 | 97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曾经有过多次的沉沦与复兴。中国的复兴,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过去是这样,将来也会是这样。中国最近一轮的复兴,不是21世纪才提上议事日程的,而是过去一个世纪艰苦卓绝努力的延续。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的中国复兴出现过三波浪潮,现在正处于第三波浪潮的上升阶段;相应地,便有三个谷底——1900年、1933年、1976年,和两个波峰——1922年、1945年。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选取20世纪中国复兴浪潮的某一阶段,围绕“沉沦”或“复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阶段划分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其进行修改、补充或否定,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9-08-14更新 | 308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而有关抗日战争起始点及延续时间,学术界历来争论颇多,有四年(1941年12月—中国正式对日宣战)八年(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的开始)九年(1936年西安事变——国共由对抗转为合作)十四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区别对待论”、“不可定论”等说法。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有关抗日战争起始点及延续时间的说法,任选一观点进行阐述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阐述有理有据,逻辑严密)
2020-01-17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