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含义及兴起的背景、目的和代表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58 题号:785798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晚清某运动的重大活动。

材料三 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直言不讳地说:“机器进口,恐非西国之福也。”一位英国人也曾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


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中哪一派的主张?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三幅图片反映了此运动的哪三项活动内容?并列举此活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至少三个)?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左宗棠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0年,左宗棠在为曾国藩“捉刀”而作《复陈洋人助剿及采米远津折》:“驭夷之道,贵识夷情……此次款议虽成,中国岂可一日而忘备?河道既改海运,岂可一岁而不行?如能将此两事妥为经通,无论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一二,页五七至五八

材料二:1863年,左宗棠《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就局势而言,借不如雇,雇不如买,

买不如自造。至自造轮机成船……外国多方阻挠,乃意中必有之事,见在英国领事等屡以造船费大难成,不如买见成船为便宜,此即暗中使坏之一端……惟赖朝廷坚持定见,不为浮言所惑,则事可有成,彼族无所挟以傲我,一切皆自将敛抑。自强之道,此其一端。”

——《左文襄公全集·书牍》第9卷,第59页

材料三:1884年,左宗棠听说广东某些乡绅聘请“深明艺事者”来教育子弟时,大加赞

扬说:“此风一开,则西人之长皆吾人之长,不但船坚炮利,可以制海寇,即分吾华一郡一邑之聪明才智物力,敌彼一国而有余。行之数年,各海口船炮罗行,并可随时分拨,协济人力物力,互相通融,处处铜墙铁壁,以守则固,以战则克,尚何外侮之足虑乎?”

——左宗棠《艺学说帖》


(1)由材料一可见,左宗棠、曾国藩等人因何而产生洋务思想的?
(2)归纳上述材料中左宗棠的思想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你怎么看待左宗棠的洋务思想?
2020-03-03更新 | 11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年,瑞蚨样在山东济南成立,1893年设立了北京分号。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了京的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相继设立。

材料二 1887年5月,李鸿章上奏朝廷,建议开办淄川铅矿;1887年,山东巡抚张曜又主持开办了淄川煤矿。第二年开始使用少量机器进行开采。

材料三 1956年,踹蚨祥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瑞蚨样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指示“历史名字要保存,瑞蚨样、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

请回答:
(1)材料一 二中瑞蚨祥与李鸿章、张幕开办的企业各属于哪一类企业”李鸿章当时属于哪一运动的代表人物?
(2)上述企业的创办,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指出材料三中毛主席的指示有何重要意义?
2020-05-25更新 | 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惟通商以来,凡华民需用之物,外洋莫不仿造,穷极精巧,充塞土货……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洋布、洋米而外,洋铁最为大宗。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是以虽当竭蹶之时,亦不得不勉力筹办。
——张之洞1889年所奏《筹设炼铁厂折》
材料二 中国各省设立制造船政枪炮子荮等局不下十余处,向外洋购买机器物件,不下千百万金,而于制造本源并未领略,不闻某厂新创-枪一炮,能突过泰西;不闻某局自制一机器,能创垂民用。一旦有事,件件仍须购自外洋,岂真华人之智不及西人哉!推其病源厥有三故:各厂之设也,类依洋人成事,而中国所延洋匠,未必通材,往往仅晓粗工,不知精诣,袭迹象而遗神明,其病一。厂系官办,一切工料资本每岁均有定额,即有自出心裁,思创一器者,而所需成本,苦于无从报销……今中国之工匠,既无坚忍之力;国家又别无鼓舞之途,遂事事依样葫芦,一成不变,其病二……今中国各局总办提调人员,或且九九之数未谙,授以矿质而不能辨,叩以机括而不能名,但求不至偷工减料已属难得,器械利钝,悉听工匠指挥,茫无分晓,其病三。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三辑
材料三 新式企业“全恃官力则巨费难筹,兼集商资则众擎易举。然全归商办,则土根或至阻挠,兼倚官威则力役又多需索.必官督商办,各有责成。……则上下相继,二弊俱去。”
一郑观应《盛世危言》第4卷
材料四 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返,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实力讲求,以期驾乎西制之上。
——清末大臣条陈“变法自强事宜”
(1)依据材料一,归纳张之洞对发展民用工业的认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洋务企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鳃决其中的问题,洋务运动中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努力?
(3)结合材料二、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三中郑观应的方案
(4)请对材料四的方案作出可行性论证。
2016-12-07更新 | 7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