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7 题号:8337816
1953年至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其中内地为20.4%,沿海为16.8%。“二五”期间,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苏联政府对中国的经济援助
B.采用均衡发展的战略
C.内陆地区有良好的工业基础
D.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
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
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
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8-01-11更新 | 131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的“一五”计划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60年代开始试制国产化肥厂的成套设备,“文化大革命”时期也从欧洲、日本进口了一批包括化肥生产在内的成套设备。据统计,至1978年我国农业机械耕作面积、化肥使用量明显提高。这一现象反映出新中国前30年
A.农业技术过分依赖国外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较严重
C.农业合作化运动成效显著D.关注农业建设并取得成绩
2020-09-01更新 | 10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表所示是20世纪五十年代沈阳飞机制造厂的创建及发展情况(部分)。这反映出当时
A.计划经济体制已建立B.主要靠引进技术发展工业
C.国家重视发展重工业D.西方国家仍在敌视新中国
2021-03-19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