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开辟新航路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8343238
历史上的货币流通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

材料一   沃德·巴特雷在《1450~1800年世界银块流动》中说“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年到1820年),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即14万多吨”。而据厄尔·汉米尔顿的研究,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材料三   希腊债务危机刚刚步入尾声,爱尔兰债务问题再度拉响“警报”。彭博社(2010年)11月13日报道,欧盟目前正游说爱尔兰政府接受来自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联合援助……《中国新闻周刊·欧洲到了抉择时刻》报道:2010年12月7日,欧盟同意为爱尔兰提供850亿欧元贷款。

材料四   《中国财经报》曾报道:“欧债危机令欧元命悬一线。”而何伟文则持相反的观点,他在《欧元不可能崩溃》一文中阐述:“由于欧盟对世界经济和货币体系的极端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得不竭尽全力。加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出手,至少目前为止,仍然基本上可以稳住欧元……欧元的最终前景,则是确信无疑的。”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中“流入西欧诸国的36亿比索的白银‘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从材料中的三个时代背景分析美元发生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所述欧洲债务问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现象?材料四给出了哪些“欧元不可能崩溃”的理由?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就已在欧亚大陆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香精等。到18世纪末,由于新的、大批生活必需品交易使交易规模扩大,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巨大,因为美洲大陆种植园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在欧洲销售。这一时期全球性贸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东、西欧之间的商品交换:西欧得到了种种原料,尤其是谷物,波兰、匈牙利和俄国等国得到了纺织品、武器、金属制品以及殖民地商品。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其主要原因是欧洲的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纺织品,担心为支付外国棉纺织品而造成的金银流失会危及国家安全而提出了反对,第二个原因是,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相对于1500年以前世界贸易呈现的新变化,并从国际视角分析其影响。
2019-11-11更新 | 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了30000吨白银,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吨到10000吨。中国占有了世界白银产量的1/4到1/3。自16世纪中期起,明代经济越来越在银本位的基础上货币化,白银和贸易的刺激作用及其引起的经济扩张在中国南方尤为显著。“交易皆用白银,白银流通全省。”商人们向农民预付定金,日后收取他们的农产品。土地使用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出现水稻田被非食品类经济作物挤占的情况。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帝国》

材料二   清初由于防备成功的反清活动,实行海禁政策,中外贸易除犯禁走私外,只能通过葡萄牙人侵占的澳门从陆路进行。康熙年间随台湾的回归而开放海禁,允许国内商人在一定条件下出海贸易,外国商人在指定的口岸通商,口岸是上海、宁波、泉州、广州。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只保留广州一处。

——摘编自吴慧《中国古代商业》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进出口的主要商品。导致欧亚贸易扩大的主要事件是什么?白银大量流入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对外贸易的变化。
(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总体发展趋势。
2020-09-21更新 | 10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意大利)塔维亚尼:“1988年3月,在庄严的政 府官厅里举行有纪念意义的《新版哥伦布资料汇集》首发 仪式时,我们明确地指出:这个热那亚人的伟大业绩是一 个发现,但它不能也不应该就这样被认为是独占的。这不是欧洲中心论的问题,而是整个旧世界——包括中国、 印度和日本当时都不知道新世界的存在,然而,上千年以来,在新世界里有许多居民,其中一些已达到相当高的文 化、文明和能力水平。”
材料二 : (墨西哥)马丁内斯:“对1492年10月12日是应该庆祝还是应该纪念?许多人对此有争议。……西班牙语言文化学者和保守派人士似乎想不惜一切代价地庆 祝‘发现传教’500周年,而左派思想家则主张进行单 纯的纪念,这样的纪念可使对‘蹂躏一冲突’或‘不和’的 分析占一席之地,甚至可使争论继续下去,以便指责欧洲 列强实行种族灭绝,并且以某种方式讨回旧债”。
材料三 : (哥伦比亚)波萨达:“500年前征服者来到美洲, 我们现在称之为‘两个世界文明的汇合’的这种人种和社会现象也便开始存在。……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所谓‘两个世界文明的汇合’,不过是三种血统、三个人种和三 种文化的聚合和交融,其结果就是发生了一个至今仍未结束的极其复杂,又充满痛苦的混合过程。这混合就是 美洲土著、欧洲人和非洲人这三种血统和文化的大混合。当然,黑人这个因素不是所有拉美国家都有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欧洲、拉美学者在哥伦布航行美洲的评价上有几种观点?
(2)对“庆祝”“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欧洲、拉美学者各是什么态度?
(3)你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
2010-09-13更新 | 7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