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6 题号:9395322
国际关系,风云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4月,美国副国务卿提出“美国可以对欧洲提供援助,但这次美国必须操纵局势!”…….6月27日,英法苏三国外长会于巴黎。3天后,苏联宣布退出会议。

——摘编自陈雨露、杨栋《抢钱的世界:全球货币通史》

材料二: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发言中,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至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定型。

——摘编自陈和香《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三   1956年7月18日——19日,铁托又同尼赫鲁和纳赛尔在布里俄尼岛举行会谈,发表著名的《布里俄尼声明》,表示肯定万隆会议的精神,提出积极和平共处和致力于团结所有非集团等国家不结盟的主张。这一声明很快得到了印尼总统苏家诺和加纳总理恩克鲁玛等许多著名政治家的响应。1960年秋,铁托和尼赫鲁、纳赛尔、苏加诺和恩克鲁玛倡议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摘编自金重远《战后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复兴计划”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联“退出会谈”后,应对“复兴计划”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定型后的具体表述,并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里俄尼声明》发表的历史条件,并指出这一声明的直接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外交机构的演变


时期
概况
鸦片战争前由礼部兼理对外礼仪;由理藩院兼管对俄外交。
鸦片战争后1861年,应西方列强的强烈要求,清政府成立近代第一个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除负责办理与列强的外交外,还负责通商、铁路等洋务项目。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专门办理与列强的外交。

——摘编自《中国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等


(1)据材料一,列举清代外交机构的演变并指出其所反映的中国社会发展趋势是什么?

材料二   1949年4月周恩来指出:“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


(2)概述材料二中周恩来的外交观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些外交成就体现了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材料三   “更加有趣的是在此时期美国为何会就中国明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持着极其相似的态度。l972年2月28日,上海联合公报发表,提出了双方解决“根本性分歧”的方案。……国际争端的解决都要基于这一基础,不得诉诸武力解决和威胁。美国和中国同意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共同关系。”

——【加拿大】罗伯特·基斯《周恩来和平共处外交的当代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时期美国为何会就中国明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持着极其相似态度”。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形势的发展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新问题和挑战。……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联合部分西方国家破坏国际法准则,尤其是破坏不干涉内政这一核心内容,自认为有权决定别国政权的合法性。

——叶自成等《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


(4)结合材料四举例说明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遇到的挑战。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当今中国应该如何站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上,在“坚持自己的原则”前提下妥善处理国际关系?
2016-11-27更新 | 22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他们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时提出:“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它国家的干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交关系文件集》
(1)周恩来的观点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原则?该原则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苏联和美国的冲突才是冷战的战略本质,美国和中国的敌对是次要矛盾,尽管其主导着亚洲的外交。
—— 亨利•基辛格《论中国》
(2)举出毛泽东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的外交事件一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作出这一外交决策的必要性。
材料三 “一国两制”构想中的战略原则是:争取港、澳、台地区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之内,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国两制”构想中的策略原则是:在统一的国家内部,实行不同的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允许各个方面存在差异,只要这些差异不损害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振兴,都允许存在。
—— 王淑强《论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实施“一国两制”构想的政治前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2016-11-27更新 | 2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尚书》:“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和睦、融洽)万邦。”《尚书》:“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以身为表率而正之)万邦。”《左传》:“秦饥,派人乞籴于晋,晋不绘。大夫庆郑说: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怜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墨子:“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强者不劫弱,贵者不傲贱,诈者不欺愚。”

材料二   近代以来部分世界强国的力量来源

——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

材料三   1954年4月中印签署有关协定,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随后又在中印、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得到了正式确认.“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而贯穿其始终的是不以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来划线,而以“共同利益”来看待与处理国际关系。

作为对《联合国宪章》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五项原则”自提出之后便不断深入人心.在这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与绝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开展了广泛的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根据有关材料整理


(1)材料一中提出了哪些处理国家关系的理念或原则?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以来西方强国力量来源的共同之处。试以英国为例,说明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舞台上是如何运用这些力量的。
(3)根据材料三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如何处理国家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020-05-02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