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 甲午中日战争 > 甲午战争的背景和经过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0 题号:9584685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在广岛设立战时大本营,天皇亲自坐镇,统一指挥军事、政治和外交,“举国一致,目标集中,讨伐中国”的情绪弥漫全国;而处在指挥作战地位的李鸿章,事事需要奏请,难以迅速形成决策。材料主要反映了
A.清政府采取“保全和局”战略B.民族情绪左右战时决策效率
C.政治体制对政府决策影响大D.清末皇帝仍完全掌握决策权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利,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下列相关理解正确的是(        )
A.皇权专制过于强化是失败的主因
B.单纯发展海军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C.洋务运动没有改良封建政治制度
D.缺乏团结统一的领导导致战争失利
2015-11-25更新 | 22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表。由此可得出的最恰当结论是下表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项目参战舰艇(艘)火炮(门)兵力(人)舰船损失伤亡人数
中方1019120525艘沉没1200
日方1227235665艘重伤300

A.日本海军损失惨重
B.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C.中国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D.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2015-11-06更新 | 12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李鸿章叮嘱丁汝昌“海军大队,必不远出,有警则兵船应全出口迎剿”;清廷也特谕丁汝昌应在威海、旅顺等处“来往梭巡,严行扼守,不得远离”。这反映了
A.李鸿章具备一定近代海权思想
B.晚清政府的海军战略思想落后
C.丁汝昌固守“海岸守口主义”
D.中日双方的海军实力对比悬殊
2019-07-14更新 | 1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