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太平天国运动 > 太平天国的评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 题号:9609921

2011年1月1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电影《复兴之路》上映。该片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该片以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重大事件为视角,运用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们展示一幅幅振兴图强的全景画面,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味祖国百年的沧桑巨变,体味民族的奋斗历程。整部电影共分为《千年巨变》(1840-1911年);《峥嵘岁月》(1912-1949年);《中国新生》(1949-1976年);《伟大转折》(1976-1992年);《世纪跨越》(1989—2002年);《继往开来》(2002—2007年)等六个篇章。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千年巨变》这一篇章中,中国依次有哪些阶级级或派别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分别开展哪些救亡图存运动?请列举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和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分别是?
(2)在《峥嵘岁月》这一篇章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中共一大上确定党的中心工作任务是什么?
(3)在《中国新生》这一篇章中,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遭受了重大挫折,这里的成就和挫折分别指的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众所周知,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的东西,就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的主题

——摘编自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三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为改选及选举各级参议会的指示信》指出,“民主政治选举第一”……“如果有人轻视选举,或者说不要选举,那就是等于不要民主。不要民主,就等于不要革命。”《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指出:边区各级选举,采取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投票选举制。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下表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A、B、C、D代表的历史含义。
大事件主要领导人革命性质
A洪秀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辛亥革命BC
五四运动陈独秀、李大钊D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例了怎样一条符合中国革命的道路。
(4)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019-06-13更新 | 10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近代以来,一代代仁人志士为推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而不懈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他们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则是失败的“最大的原因”。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确立的民主共和的形式,并为北洋军阀保留,因为他们知道,民心系共和,如果丢掉共和,自己的统治必将难以为继。但既保留了民主共和形式,所以又不得不遵循民主的某些程序,受宪法和其他制度的制约。尽管为了摆脱这些制约,军阀们动辄以武力解散国会、废弃约法、左右内阁,但又害怕激起更多的反对,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三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北洋军阀们受到《临时约法》的哪些制度制约?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在法律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民主化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2018-12-08更新 | 12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四   到了建都天京,就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的纲领,从反满的民族革命大步跃进到反封建的社会革命。到太平军来了,“郡县所经,如行时雨。旌旗所指,了解倒悬”,给农民们解除了封建剥削和封建压迫。他们有衣有食,感受到革命所给予的幸福,效忠于太平天国。……随着形势的发展,再进一步采取向农民颁发田凭措施,收到了“耕者有其田”的效果,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什么不平等条约?它们分别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2)在材料二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它们对待西方资本主义的态度有何不同?
2021-11-25更新 | 2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