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05 题号:972400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 事务,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 成就。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双方达成的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指出 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 简析中国“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主要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面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
(1)万隆会议的会议特点是什么?
(2)根据以上两幅图片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性地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2016-12-07更新 | 5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但外交政策的制定离下开当时的国际国内历史背景,从而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原则的制定,并要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并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同时,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即新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为达到国内政治目标而制定的,最后,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必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馆既包括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政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还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袖从革命运动的领导人到国家领导人的角色转变。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

——摘编自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材料二美国在亚太地区拉拢盟友。实行全面军事盟署。中国一些周边国家也认为,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输出会威胁自身利益,纷纷采取最对政策,使中国周边环境严重恶化。1953年,力主在亚洲向美国示威的斯大林逝世,苏共领导人中止了原来的进攻政策,并劝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尝试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和平共处。在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情况下,中国也迫切需要建立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巩固政治、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出现在处理中印、中缅边界问题过程中的原因。

——摘编自李宇博《试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根据材料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呈现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简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国内外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基本内容
2023-02-18更新 | 1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发言中,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至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定型。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在与一些亚洲国家、欧洲国家的领导人会谈时,反复强调“不同的制度是可以和平共处的”。1956年波匈事件中,毛泽东首次对苏联提出,要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扩大到相同的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并在调解苏联与波兰、匈牙利的冲突中加以运用并获得成功。

—陈和香《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

外界舆论称上合组织为“东方北约”,既是对上合组织的误读,也是毫无根据的。中俄在西方来说是两个战略上的对手,中俄的合作,自然而然会想到会针对西方、针对北约,所以冠了“东方北约”这样的名称,实际上合组织在合作过程当中理念是非常清楚的。

—陈致中《中国周边舆情调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定型后的具体表述,并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国际关系发展的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关系和合作模式两个视角,说明上海合作组织的“理念”。

2018-09-24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