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6-2017学年江西省樟树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江西 高一 阶段练习 2017-05-19 26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4)
名校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天山博格达峰雪线降低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
2.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其中人为原因主要是(    )
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②工业生产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
毁坏热带雨林          ④气候冷暖的周期变化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③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合恩角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广阔的麦哲伦次南极生态区。境内有南半球最大的“微型森林”
(植株相对较小)和世界最南端的原住民雅马纳入。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南极智利省的首府为威廉姆斯港,在当地时间(区时)5:20迎来曙光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与该地区属一个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C.北京时间为17:20
D.我国江淮地区为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
4.合恩角保护区内的“微型森林”的成因是
A.气候湿冷B.风力较大C.土壤贫瘠D.光照不足
5.达尔文在1834年穿过比格尔海峡时写道:“雅马纳入生活在杂乱的巨石、高山和原始的森林中,这里终年雾气笼罩,暴风雨不断,………。”“这里终年雾气笼罩,暴风雨不断”的原因主要是受 ①沿岸暖流的影响②沿岸寒流的影响③寒冷的西北风影响④寒冷的西南风影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4)
名校
下图为甲、乙两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两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形成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  )
A.甲城市医疗条件好,人口死亡率低
B.乙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甲城市劳动人口大量外迁
D.乙城市劳动人口大量迁入
7.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乙城市服务功能中占重要地位的可能是(  )
A.文化教育
B.交通运输
C.汽车维修
D.旅游疗养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下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8.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
A.冰川沉积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D.风化残积
9.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
A.①B.②C.③D.④
2016-11-26更新 | 2050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江苏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读“某等压线与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回答下列问题。

10.该地的空间位置可能是
A.北半球、近地面B.北半球、高空
C.南半球、近地面D.南半球、高空
11.若该地位于上海4 000米的高空,则此时上海的天气状况为
A.高温多雨B.低温少雨C.阴雨连绵D.炎热干燥
2016-11-27更新 | 45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
A.云量厚度B.地势高低
C.正午太阳高度D.植被状况
13.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云量增加B.气候变暖
C.环境污染D.气候干旱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花环式”海流发电站是用一串螺旋桨组成的,它的两端固定在浮筒上,浮筒里装有发电机。整个电站迎着海流的方向漂浮在海面上,就像献给客人的花环一样。下图为花环式海流发电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假如水轮机转子上部的凹面朝向南方,则借助的洋流可能是流经
A.美国东岸的寒流
B.澳大利亚东岸的暖流
C.南美洲西岸的寒流
D.亚洲东岸的寒流
15.该洋流可能
A.减缓北上海轮航速B.缩小海水污染范围
C.降低沿岸地区气温D.增加沿岸地区降水量
2016-11-26更新 | 511次组卷 | 11卷引用:2011年山东省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台湾地区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这就是“虎兔龙现象”。台湾许多男女偏爱兔宝宝,避开虎宝宝,更期待龙宝宝。读台湾地区2010—2014年人口数据统计图。


完成下列各题。

16.台湾地区下一波人口出生峰值期和低谷期可能出现在
A.2023年、2022年B.2024年、2025年
C.2026年、2025年D.2024年、2022年
17.据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地区的
A.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B.死亡率波动比出生率大
C.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D.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
2016-11-27更新 | 949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6年广东省中山市高三5月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下表为“南京市2017年3月5~12日天气信息统计表”。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18.3月5-12日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B.
C.D.
19.与3月5日相比,有关3月9日的说法,不可信的是
A.大气污染现象减轻B.大气辐射增强
C.地下径流补给增多D.不利于蔬菜生长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下图表示某地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逐月累计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该地最可能位于

A.潘帕斯草原B.图兰平原
C.西欧平原D.华北平原
21.该地区
A.河流汛期出现在9——12月B.农作物以油橄榄、葡萄为主C.春季多大风、沙尘天气D.冻土分布广泛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名校

“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临近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湿润凉爽的小气候。


回答问题。
22.“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受控大气环流的差异B.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
C.阳光照射强弱的差异D.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
23.“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A.热量交换变缓B.年降水量增多
C.水汽蒸发加快D.地面风速增强
2019-09-02更新 | 43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上高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4.图中岩石或沉积物按形成的早晚排序,正确的是(        
A.花岗岩、砾岩、页岩、沉积物
B.砾岩、页岩、花岗岩、沉积物
C.砾岩、页岩、沉积物、花岗岩
D.沉积物、页岩、砾岩、花岗岩
25.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断层北侧的岩层相对上升
B.甲处山谷由地壳断裂下陷而形成
C.乙处为年轻的背斜山
D.丙处易出露泉水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6. 左图是全球气压带、风带与雨带分布示意图,右图为某地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北半球的__________(季节)。
(2)A表示的气压带是:A________________带, E表示的风带是:_______________带。
(3)地处①处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该气候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樟树位于右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 (填数码及气候类型名称) ,樟树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4-17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省樟树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读下图,回答。

(1)若此图表示表示热力环流,图中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是_______
(2)若此图表示城市热岛效应,则图中甲为________(选填“城市”或“乡村”)。为改善城市大气质量,①处适宜布局________
(3)若此图表示季风环流,甲为亚洲大陆东部,则图中反映的季节是_____
(4)若此图为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示意图,该图表示海域在_______(南、北)半球,字母_________处可能形成世界性大渔场,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的是_____ 。(填写序号)
(5)若表示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说明此时北半球是_______季,此时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
2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材料二 山东省淄博市迁入人口统计图。

(1)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流向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所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黑龙江是我国人口迁出最多的省区          
B.四川是迁入淄博市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
C.东北地区是迁入淄博市人口最多的地区   
D.经济发达地区无人口迁入淄博
(3)分析我国目前存在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试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影响______________
2017-04-1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省樟树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2
综合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2
人文地理
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20.6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题组
3-50.65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时区的划分、计算  大气环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题组
6-70.64人口的数量变化题组
8-90.65内力作用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题组
10-110.65近地面风与高空风的风向判断  大气环流题组
12-130.6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题组
14-150.6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题组
16-170.85人口的数量变化题组
18-190.65大气的受热过程  冷锋题组
20-210.85大气环流  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  水循环的意义题组
22-230.4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成因、原理  热力环流的应用题组
24-250.85内力作用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褶皱山  断层的应用题组
二、综合题
260.65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气候的特征、分布规律
270.65热力环流的原理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280.65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数量变化的方式  人口迁移的概念、特点  人口迁移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