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小学语文综合库 > 阅读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语段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0 题号:13153616
课外阅读。

西湖的绿(节选)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提,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油油的苏提,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即苏轼,他在杭州任职期间曾浚湖筑堤)对它们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的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波的绿色表现出的茁壮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杨,翩然起舞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照样子填空。
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如________,如________,如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首先概括介绍了黄龙洞绿得________,屏风山绿得________,九溪十八涧绿得________。接着重点介绍了________很有特点的绿。
4.树身上的绿苔给作者的印象是怎样的?花港中荷叶的绿作者的感觉又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以“绿”为中心,为西湖设计一条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语段阅读解读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皑皑的白雪,轻盈的雪花,闪闪发光的湖面,那是一片纯洁的世界。②没有五彩缤纷的花朵,没有片片绿油油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这是宁静的世界、这是庄严的世界。④雪屏住呼吸地一直下着。⑤万物都被厚厚的雪盖住了,它们静静地睡着,等到春天时,田野又会变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第②句的排比句补充完整,在横线上应写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文有一处标点不当,是_________句,应改为_________
3.上文有一处用词不当,是_________句,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⑤句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这段话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5-01更新 | 4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理解。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长大了。”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痘,我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长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地,“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了。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为上策,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回家后应该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以前的“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长大了。
2.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是对吃饭场景的描写,通过这一场景,“我”的感受应该是____________,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是一处细节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结尾的特点是(                  
A.抒发感情B.点明主旨C.总结全文
5.“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1-13更新 | 23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金铃又越过一条横街,发现了一扇带栅栏的铁门。她双手抓住栅栏,扒在铁门上往里看。这是一幢很古旧的带花园的楼房,楼不大,尖尖的顶,圆圆的木格窗户,屋顶还伸出一根细细的烟囱,就像童话书上画出来的房子。最好看的是花园,初夏时节,小小的花园里花草蓬勃。紫红色的玫瑰花,火焰一样跳动的串串红,淡粉色娇滴滴的凤仙花,探头探脑的菖蒲,躲在草丛中窃窃娇笑的蝴蝶兰。再顺着墙角看过去,天哪,那一棵大哥哥一样倚在墙角不动的,不正是一棵桑树吗?瞧它的叶子肥肥的、圆圆的,叶片间已经结出了绿色的桑果,活像小伙子脸上长出来的鼓鼓的青春痘。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这本书,作者是____________
2.那一棵大哥哥一样倚在墙角不动的,不正是一棵桑树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描写了金铃在__________(干什么),她这么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是在这个花园里,金铃认识了____(谁),奶奶答应教她数学,前提是________,金铃做到了,我觉得金铃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2018-11-14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