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小学语文综合库 > 阅读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语段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5 题号:16631422
阅读大看台。

温暖旅店(节选)

“啊?这就是温暖旅店的入口?”一个又像山又像岩石般的庞然大物挡在了达达面前,形成了一个隧道,隧道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可入口处却清清楚楚地写着“温暖旅店”四个大字。

隧道里面黑得什么也看不见。“哇!”达达的眼前突然一亮,他吃惊得吞了一口口水。只见一棵大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拖鞋,红的蓝的、绿的、黄的、粉红的,还有缀着小花的和条纹的,多得数都数不过来,这简直就是一棵盛开着拖鞋花的大树。“原来这就是温暖旅店啊!真漂亮!”

达达站直了身子,弯下腰,一会儿又跳起来瞧了瞧拖鞋的里边。睡鼠、蝙蝠、青蛙、乌龟、蜗牛,还有成群的瓢虫都在里面冬眠。达达左右看了一圈,发现一只小狐狸的头顶上方写着“接待处”三个字。小狐狸看了达达一眼,说:“实在对不起,这里没有适合你身材的拖鞋。”“不,我不是来冬眠的”达达赶忙说,“瞧,那是我家的拖鞋,我是来要回拖鞋的。”“哦,那更对不起了,那个拖鞋已经被最后一个客人订走了。它正在里面睡觉呢。”

达达家的拖鞋里睡着小松鼠,它蜷着身子,睡得正香。达达说:“算了,拖鞋我不要了。可是,我要怎么才能回去呢?”听达达这么一说,小狐狸赶紧告诉了达达旅店的出口,帮他打开了房门。

                                                                           ——选自《温暖旅店》有删改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暖和—(     )     惊讶—(     )       美丽—(     )
2.“温暖旅店”实际上是(     
A.一座房子B.一棵挂满拖鞋的树C.一棵大树D.一间旅店
3.温暖旅店的顾客是谁?除了短文中提到的,你觉得还可能有谁?   
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文中提到的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冬眠吗?请再说两种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语段阅读解读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话说李逵将水取来,来到松树边石头上,却不见了娘,只有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心头一惊,忙连声叫喚,却无人回应,李逵顿时心慌,忙丢了香炉提上朴刀四处查看,只见不远处的草地上有团团血迹,李逵见了,就趁着那血迹寻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啃一条人腿,李逵顿时须发竖起,将手中朴刀一挺,一刀一个就结果两只小虫。

这时那母大虫从外回来,见此情形,张牙舞爪向李逵扑来。李逵道:“正是你这孽畜害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带着刀,往涧边跳去,李逵拿了朴刀,赶上前去。那老虎负疼,直往山下奔去。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请给选文命一个恰当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时那母大虫从外回来,见此情形,张牙舞爪向李逵扑来。”从“张牙舞爪”一词中你体会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下文品读画线句子,写出它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忆我们学过的《景阳冈》一文,写出它们的不同之处,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段中,我们看出李逵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7-26更新 | 1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引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1自然段中,用横线画出三个表现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词语。
4.鲁肃的“_____________”和诸葛亮的“_____________”形成对比,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5.用横线画出第2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
6.对“诸葛亮笑着说”的“笑”理解合理的有(       )(多选)
A.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断定曹操不会贸然出手。
B.嘲笑鲁肃因为不明白自己的用意而惊慌失措的样子。
C.表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是诸葛亮英雄本色的表现。
D.是诸葛亮故作镇定,既是安慰自己,也是安慰鲁肃不要怕。
2021-10-16更新 | 9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

风筝(节选)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①,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②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③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挪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④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⑤。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注释】①他:现在写作“它”。②发见:现在写作“发现”。③胡蝶:现在写作“蝴蝶”。④偶而:现在写作“偶尔”。⑤天使:这里是指儿童所希望得到的最美好的东西。

1.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与“苦心孤诣”意思最接近的词语是(          
A.失声痛哭B.费尽心机C.苦口婆心D.孤苦伶仃
3.读短文最后一句话,“我”的心为什么“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A.“我”为自己当年毁掉弟弟的风筝而自责。
B.“我”为自己的所做所为而害怕。
C.弟弟爱玩风筝没出息,“我”很生气。
D.“我”喜欢以大欺小。
4.读短文画“——”的部分,你赞同这种说法吗?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阅读链接】,说说短文中的鲁迅和《好的故事》中的鲁迅有什么不同。
【阅读链接】 《好的故事》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昏暗,军阀混战,帝国主义也在迫害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得很艰苦。他(鲁迅)从不向读者隐藏内心的矛盾、痛苦、迷惘、不足与失误。他敢于面对自身的局限,更无情地批判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1-27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