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 多种多样的动物类群 > 无脊椎动物类群 > 节肢动物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3 题号:11696336
读图理解。

(1)图一中蝗虫的身体分为三部分:[一}头部、[二]________和[三]__________
(2)“头上两根感觉须,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分为头胸腹,里头是肉外是骨”描写的是昆虫的特征,其中的“骨”指的是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中,当张同学提水上楼时,此时张同学上肢肌肉的活动状态是:肱二头肌___________ ,肱三头肌_________________
(4)图三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分泌的滑液可使关节在运动中更加灵活。若运动过猛,会使【3】__________从【6】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中脱离出来,这个现象称为脱臼。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生物是绘画和雕刻艺术中的常客。以生物为主题的绘画和雕刻能助人净化心灵引人积极向上。齐白石的《蝉》细致入微;《蛙声十里出山泉》让人无限遐想;毕加索的《和平鸽》代表着和平温馨;宋守友的《九鱼图》象征着吉祥如意;深圳的《拓荒牛》展示着坚忍不拔。请分析作答。

(1)动物都有与各自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如适于陆地生活的蝉,其体表有坚韧的___,不仅起到保护作用,还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适于空中飞行生活的鸽子,前肢变成___,其特有的呼吸方式为___,大大提高了呼吸效率。适于水中生活的鱼具有___,能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压变化。
(2)与鳄鱼、龟等爬行动物不同,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上又可以生活在水中,用___呼吸,___辅助呼吸,因此属于___动物。
(3)牛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4)蛙鸣叫、鱼觅食、鸽育雏、牛反刍等都是生来就有的___行为,是由___决定的。
2024-01-07更新 | 1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2】蝗虫有群居型和散居型两种,与散居型蝗虫相比,群居型蝗虫往往聚集成灾,这其中的秘密是什么?科研人员从飞行能力、信息交流、抵御天敌、抗感染蝗绿僵菌 (该真菌对蝗虫有致病性)等各方面对群居型和散居型蝗虫进行对比实验,请分析回答:

(1)如图是测定群居型蝗虫和散居型蝗虫在一定时间内飞行圈数的装置和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群居型蝗虫比散居型蝗虫_____,因此群居型蝗虫危害范围更广。
(2)研究发现,群居型蝗虫产生的某种挥发性物质远高于散居型蝗虫,该物质促进群居型蝗虫间的___,有利于其迅速聚集。
(3)科研人员依次将群居型跳蝻(背面体色为黑色〉和散居型跳蝻(背面体色为绿色)、大山雀放入底部为小麦苗的笼子里,一段时间后发现大山雀首先啄食群居型跳蝻,但啄了几口后放弃,转而啄食散居型跳蝻。进一步研究发现,群居型跳蝻被大山雀捕食时,体内会产生某种毒害大山雀的物质,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后来大山雀看到群居型跳纗不再啄食的行为是_______行为,蝗虫的跳蝻由受精卵孵化而成,它经过5次蜕皮发育成能飞的成虫,蝗虫的这一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发育中蜕掉的皮是______
(4) 蝗绿僵菌通过产生大量绿色的_______来繁殖后代.将含有该绿色结构的液体分别注入到群居型蝗虫和散居型蝗虫体内,三天后群居型蝗虫的死亡率明显低于散居型蝗虫,从抗感染能力分析,群居型蝗虫比散居型蝗虫________
2019-06-21更新 | 61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读图理解
下面是某校八年级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校园及其周围的生物进行细心观察后进行的一次小组讨论与交流,请结合下列各图,认真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______可将上述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则与A不在同一组的动物有____ (用字母表示)。
(2)A体表有_______,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并能防体内水分蒸发;C的呼吸器官是______
(3)图中E所示动物生活在陆地上,而白鳍豚却生活在水中,两者在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上都有很大差异,但在分类学上,两者却属于同一类动物,其原因之一是两者在生殖发育过程中都有的_________特点。
2022-11-21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