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圈中的人 >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
题型:资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2 题号:14566407
资料分析: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存在,如今绝大多数已经消失。地质年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1种。到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动物;从1850年到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地加快。
材料二: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如表所示: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的影响

其他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类

31%

32%

17%

20%


材料三: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消失时间,而且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最大弊病。
(1)由材料一可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______
(2)由材料二可知,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______的多样性和______的多样性。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
(4)由材料三可知,“垃圾袋装化”难于被分解的原因是______
(5)世界上先进垃圾处理办法是将垃圾分类,再用不同方法处理,你认为好处有哪些?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相似题推荐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知识应用,解决问题。
材料一: 2020年6月5日是第47个联合国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被确定为聚焦自然和生物多样性,具体的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Time for Nature)。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凸显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而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是一项十分迫切的需求,地球每年因人类活动而灭绝的生物数量十分惊人,其总数可能在上万种以上,生物一旦灭绝基本上就宣告彻底消失了。
材料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1997年到2020年,20多年间,习近平4次踏入宁夏这片土地。回顾他的考察足迹,始终离不开以民为本的一水、一沙、一河、一山。
(1)下列各选项中,与“关爱自然、关注生物多样性”无关的是(       
A.滥砍乱伐、过度放牧B.植树造林、爱护植被
C.救治和喂养野鸟D.建立自然保护区
(2)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________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3)我国西部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沙尘暴,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毁林毁草开荒和________(选填“陡坡种粮”或“围湖造田”)。
(4)从1997年到2020年,20多年间,习近平始终关注宁夏这片土地的一水、一沙、一河、一山。下列叙述中与习近平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因地制宜,恢复植被,涵养水……逐步实现开发用水和生态蓄水的良性循环
B.运用扎麦草方格的方法让毛乌素沙漠织成了锁住风沙的茫茫绿网
C.推进水污染防治,保护重点湖泊湿地生态环境,杜绝污染黄河行为
D.进一步开发利用贺兰山范围内所有煤炭、砂石,发展经济
(5)今年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依旧沿用“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环境的保护需要每一个个体的参与,只有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成为保护环境的行动者,才能真正造就美丽中国。作为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022-08-13更新 | 129次组卷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碳中和”被“高亮提及”。习近平主席在会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双碳目标”。2022年3月5日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的______浓度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
(2)中国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方面应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利用绿色植物进行______消耗二氧化碳;另一方面需从能源结构、工业制造和个人生活等方面______二氧化碳的排放。绿色植物主要通过叶片上的_____(结构)吸收二氧化碳。
(3)某兴趣小组检测了一个密闭塑料大棚内(夜间无照明)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结果发现,在一天24小时内______(填“6点”、“12点”或“18点”)的时候,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最高。
(4)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我们应该为实现碳中和做出自己的贡献。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______。
A.使用一次性餐具B.自备购物布袋C.纸张双面打印D.乘坐公共交通
2023-11-02更新 | 54次组卷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先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赤潮的发生是灾难性的
如果在局部海域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突然增加,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在适宜的光照、水温、风浪等条件下,浮游藻类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甚至可使每毫升海水中的藻细胞数量达数十万个以上,主要集中在表层到几米深的水层中,由于这些藻类多呈红褐色,“赤潮”由此得名。
在我国沿海,20世纪70年代以前,赤潮很少发生。20世纪70年代以后,赤潮发生的频率大大增加。1977年福建海域发生赤潮,仅饶平县养殖渔业损失就达6000万元;1998年珠江口海域发生大面积赤潮,港湾的网箱养殖几乎全军覆没,仅香港就损失2亿多港元。
(1)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赤潮的发生引起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原因。
(2)如何防止“赤潮”的发生,谈谈你的看法。
2016-11-18更新 | 7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