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 分布广泛的微生物 >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 题号:21487331
在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中,小林尝试利用天然酵母菌发面,制作馒头。请你和他一起完成:

(1)实践目的:
①酵母菌的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属于_______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我们想利用水果表面的天然酵母菌制作果味馒头。
②小林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培养液,视野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有的酵母菌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_______生殖。
③观察发现,酵母菌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细胞壁和细胞核等结构,属于_______(填“真核”或“原核”)生物。
(2)菌种选择:
将葡萄和番茄表皮上的酵母菌分别与葡萄糖溶液混合,检测它们的发酵能力,结果如图乙。因为葡萄组_______,我们选择用葡萄表皮上的酵母菌来发面。
(3)馒头制作:
我们尝试在23℃、28℃和33℃条件下发面。由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_______,面团膨大至原来的1.4、1.7和1.8倍,经过蒸制过程,馒头制作完成(如图丙)。
(4)品鉴与反思:
邀请同学们品尝我们的劳动成果,并进行评价,结果如下表。
发面温度(℃)感官评价(各项满分均为10分)
松软度风味外观色泽
238.48.57.88.3
289.29.38.68.7
3399.28.58.9
结合面团膨大情况和评价结果,小林认为最适宜的发面温度为28℃,你同意吗?为什么?_______

相似题推荐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酸菜是东北地区特色食物,“猪肉酸菜炖粉条”是闻名遐迩的东北菜。通常用白菜等蔬菜腌渍酸菜。酸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检验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有人提出在制作酸菜时可以加入维生素C以减少亚硝酸盐的产生。生物小组对此产生疑问,因此就“在酸菜发酵过程中,维生素C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得到以下相关数据,请分析作答下列问题。
组别添加的物质发酵时间内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
(发酵温度一直保持15℃)
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第11天第13天
1号坛8%的盐水无维生素C0.52.01.81.61.51.2
2号坛8%的盐水0.31.71.41.21.00.6
(1)该实验提出的假设是:___,实验变量是___
(2)该实验中,2号坛中应加入适量的___;设置1号坛的目的是___
(3)制作酸菜时,应加盖并密封,这样做既可以达到发酵所需要的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又可以避免其他微生物进入。
(4)通常情况下,腌渍酸菜时所利用的细菌是___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在酸菜发酵过程中,维生素C可以减少亚硝酸盐含量。
2024-04-04更新 | 32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泡菜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制作食品,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检验泡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人体摄入亚硝酸盐过量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得到的数据,请分析回答。泡菜发酵中亚硝酸盐含量(发酵温度:15℃单位:mg/kg)
盐水浓度/发酵天数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第9天 第11天 第13天
1号坛4% 1.6 3.2 3.8 3.5 3.4 3.2
2号坛6% 1.2 5.5 4.0 1.8 1.2 1.2
3号坛8% 0.5 2.0 1.8 1.6 1.5 1.2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制作时,将备好的原材料和盐水按一定的比例装坛后,泡菜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_____。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同时蔬菜的品种、质量、处理方法。以及所加调料等都必须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知道: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_____,为使制作的泡菜有利于人体健康,应使泡菜充分发酵,并使用浓度_____(填“较高“或“较低“)的盐水。
(3)兴趣小组在25℃时进行了上述实验,测定的各发酵天数亚硝酸盐含量都低于15℃时测定的数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亚硝酸盐是其他杂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在较高温度下,乳酸菌通过_____快速 繁殖,其分解有机物产生的大量_____抑制了 杂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发酵形成的酸性环境能分解一部分亚硝酸盐。
2020-03-09更新 | 38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泡菜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制作的食品,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检验泡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人体摄入亚硝酸盐过量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影响”得到的数据,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发酵天数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第9天

第11天

第13天

4%(1号坛)

1.6

3.2

3.8

3.5

3.4

3.2

6%(2号坛)

1.2

5.5

4.0

1.8

1.2

1.2

8%(3号坛)

0.5

2.0

1.8

1.3

1.5

1.2


(1)由实验数据可知: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而呈现的变化趋势是______。为避免制作的泡菜危害人体健康,应该_____
(2)制作过程中所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制作时将备好的原材料和盐水按一定的比例装坛后,泡菜既要加盖,还要用来封口,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该试验中除了盐水浓度不同外,蔬菜的品种、重量、处理方法以及所加调料都要_____
(3)兴趣小组在25℃测定的各发酵天数的亚硝酸盐含量都低于15℃时测定的数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亚硝酸盐是其他杂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在较高的温度下,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分解______产生大量______,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
2019-03-21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