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海南省中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海南 九年级 专题练习 2024-05-03 3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一、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 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碰撞、交流,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读左图,写出建立政权①的民族是____________;政权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 读右图,写出西夏都城所在的位置____________(填字母),在今____________(填城市名)

材料二   我们不能只认为宋、明这样的王朝可以代表中国,而忽略边疆民族建立的辽、金、西夏区域政权,……没有边疆何以中国?中国的历史就是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历史。

——魏坚《不理解草原文明,就无法理解中国历史》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共同做法。

材料三

政权民族关系
辽与宋共存165年,和平时期122年,失和时期仅43年
宋与夏1038年开始不断有边境战争,1044年议和,1084年再次交战,1098年后再无大规模战争
夏与金共存110多年,1122—1123年边境战争后议和,维持至1211年蒙古攻金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简述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对“中国”国家发展的作用。
2023-11-06更新 | 978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3年海南省中考历史真题
综合题 | 较易(0.85)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的赞普。同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等物品和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二:唐朝时,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唐玄宗时期还册封了渤海国、回纥、南诏的首领,材料三:盟约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绢20万匹、银 10 万两。

(1)材料一中的“赞普”指的是谁?文成公主人藏发生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2)材料二中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盟约的内容?此盟约有何影响?
(4)通过以上材料,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借鉴?
2023-08-31更新 | 32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抚松县三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各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加速了民族交融。唐朝是民族交融的又一高峰,而这首先表现为民族血缘的交融……唐朝皇室与其他民族联姻成为平常事。

材料二   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且实现和平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也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唐宋民族交往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双方都是划算”的理由。
(3)你从唐宋时期的民族交往中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启示?
2023-08-08更新 | 2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郸城县第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最终与辽、西夏、金分别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1)宋朝时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请说出辽、西夏、金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材料二:历史是最好的见证,爱好和平和自由的东南亚人民是最严正的法官,数百年中,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衰,各种传说历久不衰,这正是东南亚人民对来自中国的友好使者怀念、敬仰的表现。

——中国航海史研究会等《郑和下西洋》

(2)郑和几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哪里?他为什么下西洋?

材料三:《宋史》:“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3)材料二反映了古代经济发展的哪种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2023-06-06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5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5.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   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三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并立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编自《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因此他得到了少数民族怎样的尊重?
(2)依据材料二,指出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宋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分别属于哪一种模式。
(4)综合以上探究内容,谈谈这对当今民族关系的处理有何借鉴意义。
2023-05-10更新 | 95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清洛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与辽议和后,边境榷场贸易迅速发展,“透过官方对辽榷场贸易的经营,宋政府每年对契丹贸易上的出超,可以收回付出银两的十分之五六”。

——摘编自《宋辽关系史研究》

(1)“宋与辽议和”指的是哪一事件?

材料二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真宗时,宋辽议和,签订盟约。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对峙政权在边境设立榷场,进行贸易。阿骨打建国后,命人仿照汉字楷书和契丹文字,创制了女真文字。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概括辽宋夏金时期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

材料三   金灭北宋后,金统治者认为“燕京乃天地之中”“仪礼之所”,1151年在辽南京城基础上模仿北宋汴京城的格局营建金中都,1153年徙都于此。中都仿北宋都城形制,由外郭城、皇城和宫城组成,皇城位于外郭城之内中部偏西,宫城位于皇城中部,形成“三重城”格局,新建城市采用了开放式的街道。大朝正殿——大安殿位于宫城中央,以此为基点,向南依次为大安门、应天门等,构成金中都中轴线。“国之制度,强慕华风,往往不遗余力”。

——摘编自刘庆柱《古代都城考古揭示出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

(3)依据材料三,概括金中都的城市特点。

材料四   契丹建国前过着游牧、渔猎生活。唐末以来,一些汉族农民因避战祸,北迁到长城以北,同契丹族杂居相处。部分契丹人学会了农耕织布,建造房屋,开始了农耕生活。西夏建立后,西夏统治者仿照唐宋王朝的政治制度,并推行科举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少数民族政权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封建化,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和巩固,也促进了各民族的进一步融合。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4)根据材料四,分析两宋时期中原先进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交往带来的影响。
2023-09-16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独山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7. 两宋时期,中国境内有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在碰撞中走向交融。

材料一:下图是两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

材料二: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材料三:自契丹侵取燕蓟(今北京市宛平县)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相同;一样)。

(1)请写出材料一图中的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依据示意图指出该阶段的历史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3)从材料三中找出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这些仿效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022-05-17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名校
8. 北京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活力强劲,正在成为国际交往中心。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学们搜集了以下北京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

周武王灭商之后,封黄帝的后裔于蓟,都城在今天西城区广安门一带
西周燕都遗址位于房山区琉璃河镇,保留有西周时期的城垣和燕侯墓葬
金朝将都城迁至中都,在今北京西南修建了卢沟桥
元世祖任用汉族士人修建元大都,现元大都城垣遗址是当时北城墙的一部分
元朝时,大运河的终点在今什刹海一带,那里店铺众多,各地商人云集
大栅栏有近600年的历史,汇聚了瑞蚨祥绸布店、张一元茶叶店、王麻子剪刀等上百家北京老字号

——整理自《北京文化遗产之旅》

(1)请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主题序号
悠久的城市历史
显赫的政治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金灭北宋后,金统治者认为“燕京乃天地之中”“仪礼之所”,1151年在辽南京城基础上模仿北宋汴京城的格局营建金中都。中都仿北宋都城形制,由外郭城、皇城和宫城组成。大朝正殿——大安殿位于宫城中央,以此为基点,向南依次为大安门、应天门等,构成金中都中轴线。此外,新建城市还采用了开放式街道布局。

一一摘编自刘庆柱《古代都城考古揭示出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

(2)依据材料二,概括金中都的城市特点。

材料三:关于胡同名称的来历,考订发现“胡同”来自于蒙古语“水井”即hurto的读音,水井在草原民族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资源,水井周围常常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后来蒙古人将这一名称带入大都,元大都的汉族人逐渐将“胡同”转为街卷之意。

——摘编自张清常《胡同及其他——社会语言学的探索》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与北京出现“胡同”一词相关的历史史实。说明其出现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材料四:阿尼哥(1244-1306),尼泊尔人,元朝建筑师、雕塑家。忽必烈在营建大都时,将佛教寺庙作为重要内容。1271年,他任用阿尼哥主持修建白塔,历时八年完成。

(4)从材料四中选出研究阿尼哥事迹最可信的两则材料。(写序号,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依据材料,概述元朝中外交流的表现。
2022-12-01更新 | 37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人大附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9. 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唐朝时期的社会历史,以“宋元时期文明的冲撞与融合”为主题,制作了一期板报,请你也一起参与进来!

任务一:【看疆域--从分裂走向统一】


(1)上面是宋元时期民族政权演变的示意图,请将其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序。依据示意图内容概括这一时期政局的主要特点。

任务二:【析政局--战争与和平交织】

信息一:据史书记载,签订A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信息二:“……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2)信息一内容反映了宋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议和,A指的是什么?其有何积极影响?信息二内容中的“胡虏”指的是哪一少数民族?这一民族由谁统一?建立了何政权?

任务三:【探经济--现代因素已萌芽】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摘编自[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出现的“纸钞”有哪些?“(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任务四【取经验--学以致用促发展】

(4)通过以上对社会历史的探究,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综合题 | 较难(0.4)
10.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碰撞中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贞观政要》

材料二:尺带珠丹给唐玄宗上书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这句话中的“朕”指谁?这句话说明他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再举一例说明之。

材料三:

材料四:“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以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3)请为材料三设计一个标题。
(4)根据材料四,指出材料三中图片属于“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的哪一种模式?

材料五:“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尊诚信,虔奉欢盟,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只令三司搬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5)材料五中的“誓书”签订后对宋辽关系的影响?
(6)结合材料,说说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对现在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2023-08-24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真题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汲取党的历史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浴血奋战】

材料一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我国的重要法宝。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建立的“统一战线”。
【自力更生】

材料二   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为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私合营企业……我们在这个大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第一年,就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1957年6月26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所述的“大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解放思想】

材料三   党的十二大以后……农村改革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改革的重点逐步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部铺开,其它领域随之迈出改革步伐。……随着各方面改革的陆续开展和推进,僵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冲破,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自信自强】

材料四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支持海南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科学谋划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彰显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

——摘编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推动海南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2023-11-06更新 | 636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3年海南省中考历史真题
综合题 | 较易(0.85)
12. 1978年是我国命运的拐点,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了,一个新时代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到来了。
【寻路——山重水复疑无路】

材料一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得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材料二   国外一名学者提出了“21 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学生借用这句话设计了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

(1)结合材料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1978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大事?这件大事的内容是什么?
(3)材料二“大事”的意义是什么?
2020-11-11更新 | 198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北京师范大学乌海附属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综合题 | 较易(0.85)
13.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据此作答:
(1)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哪一点?
(2)写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著名战役各一例。
(3)写出一位抗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
(4)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018-09-05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0、21、22课《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战胜利》测试
综合题 | 较易(0.85)
名校
14. 阅读下列材料。

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 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势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
(1)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什么政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2021-08-03更新 | 447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地区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月考试卷(2018.3)
综合题 | 较难(0.4)
15. 对外开放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中国开放的步伐坚定不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4月,邓小平说:“可以刻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变化惊天动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没有中国的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有了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才能真正称得上“世界”这个最有分量的字眼。

——新华社社评《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材料三   在对外开放的40年里,开放成为推动和深化改革、支撑和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开放带来了中国发展缺少的外部资源,拓展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空间,形成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机制。开放的内容不断扩展丰富,从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对外部世界的开放逐步扩展到中国内部的相互开放,最后是世界各国更大的开放。

——《从自我改造到相互改造:对外开放40年再审视》

材料四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回答,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哪里?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四回答,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的建设重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句话谈谈你的认识。
2023-01-03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6. 请完成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比例(%)1957年农轻重比例(%)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52.843.54.5
轻工业29.629.212.8
重工业17.627.325.4

材料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农业的合作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使全体农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唯一正确道路。

材料三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

(1)从材料一表格中可以看出当时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计划?列举两项这一计划期间我国的建设成就?
(2)这一发展计划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有怎样的作用?
(3)材料二中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什么?三大的改造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4)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经历的两次“波折”。
综合题 | 适中(0.65)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歌》

材料二:“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三:(见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歌曲是国共合作进行什么战争时期传唱的?这次国共合作取得了什么重要成果?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而采取的“国共合作”,取得了什么战争的胜利?这次国共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照片是国共双方代表在何地谈判时的合影?这次谈判取得了什么成果?这个成果实现了吗?请用史实说明。
综合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8. 探寻红色文化。

材料一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合作实现
1927年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
1928年井冈山会师
1934-1936年红军长征
1935年遵义会议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平型关大捷
1940年百团大战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重庆谈判
1946年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灭
(1)在材料一中找出“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
(2)选择材料一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加以简要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材料二

英模人物英模事迹精神谱系
杨根思1950年11月29日,在坚中长津湖畔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战斗中,率领三排打退美军八次进攻,
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时,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用生命和鲜血
践行了“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
邓稼先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7年赴美留学,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1958年,他接受研制中国
第一颗②的任务。在缺乏资料,外国的研究成果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和许多科学家同心协力,在
十分图难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1964年取得成功。
“两弹一星”精神
1960年春,他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在重重困难面前,带领全队以“宁可少活二十
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
“铁人”精神
(3)读材料二英模故事,将表格补充完整,并提炼出这些英模人物身上共同的精神品质。

材料三


图一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图二青藏铁路


图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图四东方红一号


图五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


图六中国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

(4)将材料三中的图片放入下面相应的发展历史时期(只写图片编号,多选、少选均不得分),并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成就:
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成就:
2022-09-17更新 | 533次组卷 | 9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历史真题
综合题 | 较难(0.4)
19. 抗日战争,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实意义(影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国共团结御侮,④的局面开始形成。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空白的部分。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

材料二: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2)据材料二分析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的史实各一例。

材料三: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

(3)材料三出自抗战胜利前夕召开的一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是哪次会议?据材料分析抗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习近平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讲话全文》

(4)请回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期,并据材料指出中国抗战的国际意义。
2023-08-19更新 | 10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名校

20. 贴春联是中国百姓过春节的重要习俗。春节期间家家贴上大红的春联,把春节装点得喜气洋洋。而春联的小小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下面是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们搜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某地农村百姓盛行的春联。他们计划据此编写一部以《新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历程》为题的小型史书。请你把他们的编写提纲补充完整。

春联集锦:①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②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④自从盘古开天地,不收皇粮第一回。⑤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单元

历史时期

主要事件

春联编号

第一单元

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时期A:____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B: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C:____

D:大跃进和____

第三单元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E:实行____F:____

G:全面免除农业税H:____
(1)请依次写出ACDEFH对应的事件或编号。
(2)进行A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哪一年完成,由此农民真正获得解放?
(3)从表格中找出哪一措施对我国的农村发展造成了危害?(请写出对应字母)并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危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纵观新中国农村经济的展历程,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21.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世界近代史的起讫时间大约从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某中学九年级历史研学社围绕“世界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展开讨论,形成了以下四种观点:

请任选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参与研讨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至少写两个论源,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2023-11-06更新 | 828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3年海南省中考历史真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22. 大国崛起过程中的创新实践引发了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了人类改造国家和社会的方式。请任选2-3个关键词,提炼出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 80-120字的小短文。(主题明确,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
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西欧经济;第一国际
2023-09-22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易(0.85)
23. 观察下面年代尺,依据所示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2023-10-06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易(0.85)
24. 请根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

   

2023-08-19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名校
25. 下表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3抗美援朝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6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1964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据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3-05-05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真题
26. 阅读以下大事年表,完成任务。

时间

事件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7年

毛泽东领导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5年

遵义会议召开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选择表中两个及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2-06-17更新 | 908次组卷 | 9卷引用:2022年重庆市中考历史真题(B卷)
论述题 | 适中(0.65)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事件
14~15世纪西欧一些富裕农民建立租地农场;手工工场主雇佣工人分工生产
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1602年,莎士比亚完成《哈姆雷特》的创作
15~16世纪探寻新航路
1689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1787美国制宪会议制定出美国宪法
1789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温馨提示:
【历史事件、观点示例】
历史事件1: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出现。
历史事件2:文艺复兴运动。
观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的变革。
2023-02-19更新 | 201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28. 欢迎你以游戏策划师的身份参与到电子游戏的世界,成为信息化时代历史文化的新媒体传播人。你将参与的游戏项目名称为:《益智游戏——走向近代》
任务一:角色设定:以下是本游戏的人物卡,请结合所学知识,完善人物卡资料。

①农奴:经济来源是“份地”

②富裕农民:采用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

③城市市民:采用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政治权力不断扩大

④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代表诗作      

⑤达·芬奇:绘画技术精湛,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代表作有《蒙娜丽莎》

⑥:      英国文学艺术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⑦哥伦布:1492年,率领87名船员和3艘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开始探险之旅

⑧麦哲伦: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




⑨黑奴:被殖民者俘获,贩卖到美洲的种植园劳作





任务二:场景设计:请你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个场景,将任务一中的人物卡片,安排到这一场景中(仅填写序号即可),并作简单的设计说明,方便游戏的其他创作人员设计时作参考。

场景一:自足之地

场景二:自由之城

场景三:探险之路

场景四:罪恶之旅
示例:选择场景:人物安排:⑨
设计说明: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三角贸易。殖民者从欧洲出发,到非洲倾销商品,掳获黑奴到美洲贩卖,并购进美洲物产原料返回欧洲。该事件给欧洲带来了巨额利润,但使非洲丧失劳动力,是非洲落后的历史根源。
选择场景:              
人物安排:              
设计说明:              
2023-10-26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29. 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交通发展简表

类别大事记

内河航运
1761年,开凿第一条内陆运河
18世纪90年代,开凿42条新运河,耗资650万英镑

铁路
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
1845~1847年,又有576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筑路8731英里

材料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某学习小组围绕“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主题制作展板,他们选取了材料二中的三张图片,请你为这一展板撰写解说词。(要求:解读图片信息并阐述其内在联系;史论结合,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2022-11-03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四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明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各民族交流互鉴,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洲原产农作物向欧洲、中国传播一览表
品种传入欧洲的时间传入中国的时间目前产量情况
番薯哥伦布首次远航16世纪末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烟草哥伦布首次远航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花生16世纪初16世纪30年代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番茄16世纪20年代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二
辣椒15世纪末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材料三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习近平

上述材料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围绕这一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200字以内的历史小短文。(要求:主题明确,结合史实,表述清晰)
2023-04-28更新 | 24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云南省玉溪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试卷题型(共 30题)

题型
数量
综合题
20
论述题
10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4,5,6,7,8,9,10,30
2
中国近代史
3
中国现代史
4
世界近代史
5
世界现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综合题
10.65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西夏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金的建国与统治
20.85唐朝的民族政策  唐与吐蕃  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30.85唐朝的民族政策  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40.85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金的建国与统治  经济重心南移  郑和下西洋
50.65唐朝的民族政策  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西夏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60.65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西夏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金的建国与统治  宋金和议
70.65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西夏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金的建国与统治
80.4金的建国与统治  元朝的建立和南宋的灭亡
90.4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西夏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南宋的建立与岳飞抗金  宋代商业
100.4唐朝的民族政策  唐与吐蕃  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西夏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110.6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特区的建立
120.85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
130.8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抗战胜利的进程及意义
140.85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50.4经济特区的建立
160.65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170.65北伐战争  七七事变  重庆谈判  全面内战的爆发
180.4抗美援朝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两弹一星”
190.4九一八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百团大战  抗战胜利的进程及意义
200.4土地改革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论述题
210.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第一国际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220.65文艺复兴的性质和影响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第一国际
230.8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英国的殖民掠夺
240.85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抗美援朝
250.65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260.6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270.65文艺复兴的性质和影响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80.4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90.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第一国际
300.4陆上丝绸之路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