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8年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练习题
全国 七年级 课后作业 2018-01-23 77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 航摄照片显示:长城与大运河像一个“人”字书写在华夏大地上,它们是中华文明两个标志性的成果。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主要作用是( )
A.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实现了南水北调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2018-01-21更新 | 113次组卷 | 7卷引用:2018年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练习题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2. 唐太宗在长安居住的宫殿很潮湿很容易让他的气嘴病复发臣下奏请在宫中建个暖阁让他居住。唐太宗说;“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这说明唐太宗(  )
A.不听取意见B.戒奢从俭
C.国力贫弱D.不愿意居住暖阁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3. (2016·山东潍坊·4)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这一变化导致了(  )
A.隋朝短命而亡B.唐诗繁盛辉煌
C.市民文化兴起D.科学技术发展
2016-12-13更新 | 773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潍坊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发明推广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2-08-14更新 | 227次组卷 | 180卷引用:2013-2014年广东深圳市石岩公学七年级3月质检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5.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不知今宵是何时的云烟,也不知今夕是何时的睡莲,只愿能够化作唐宋诗篇。”那么“唐宋诗篇”中,以诗歌再现唐朝由盛而衰历史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个基本国策是( )
A.重文轻武B.强干弱枝C.重内轻外D.冗官冗费
2017-05-17更新 | 204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角中学2017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西夏      
②辽     
③金         
④蒙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18-08-28更新 | 594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3-2014年江苏大丰市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下列有关少数民族与汉族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时,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B.蒙古族和满族都曾建立过统一全国的政权
C.灭亡北宋的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
D.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修筑长城
2018-01-2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练习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9. 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D.明清工商业繁荣
2016-11-27更新 | 2551次组卷 | 95卷引用: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七市州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真题 名校
10. 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
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2019-01-30更新 | 833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京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11. 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下列选项与宋元时期史实不符合的是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祖冲之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
D.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2018-01-2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练习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