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检测基础卷
全国 七年级 单元测试 2018-04-09 306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 宋太祖取得政权的方式是 (  )
A.割据军阀进行叛乱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朝中大将发动兵变D.皇族内部争夺皇位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2. 宋太祖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A.分解宰相权力B.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分散知州权力D.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2017-07-17更新 | 639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16--2017学年度(下期)期末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3. 元昊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少数民族领袖,他于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他来自下列的什么民族(     
A.契丹族B.党项族C.突厥族D.女真族
2023-10-24更新 | 224次组卷 | 21卷引用: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时训练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4. 历史事件并不是孤立发展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下列历史事件(现象)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罢黜百家一一七国之乱
B.赤壁之战一一曹操统一北方
C.汉初休养生息一一开元盛世
D.澶渊之盟一一宋辽百年和平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5.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nìng)臣”。对联中“忠骨”指的是(  )
A.郑成功B.岳飞C.文天祥D.秦桧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6. 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诗中的“大散关”至淮水为一线划定分界线,是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后出现的情况
A.宋金和议
B.辽宋和议
C.夏宋和议
D.金灭辽
2016-11-27更新 | 908次组卷 | 73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佛山顺德区初一5月教研联盟活动测试历史卷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试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南朝《宋书》)。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B.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C.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D.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2017-10-24更新 | 1420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宜宾2016年秋期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学科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结合《陆游集》中“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这段史料和下图表格中南方人口的变化,说明(  )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A.南方人口变化主要取决于海外贸易的发展
B.北方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频发
C.人口数的变化,说明了宋代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D.宋代南方人口的增加,说明当时统治者更加重视农业生产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设置了以下场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案上摆着《史记》②蒙古军队进攻辽、西夏时使用突火枪
③成吉思汗登长城察看军情  ④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域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10. 2013年11月3日,第九届中美电影节开幕式在洛杉矶举行。《忽必烈传奇》获优秀电视剧金天使奖。下列属于忽必烈功绩的是
A.统一蒙古草原B.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C.建立蒙古国D.灭西夏、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2016-11-27更新 | 584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烟台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1. 《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基于疆域空前辽阔这个现实因素,元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在地方设置了
A.司农司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中书省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12. 今天,我国的最高行政机构是国务院,而元朝中央最高行政管理机关是(  )
A.宣政院B.中书省C.行中书省D.尚书省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元朝疆域辽阔,为进行有效管辖,建立起“行省制度”。但也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对“特殊”地区进行“特殊”管理。下列不能体现这一“特殊”性的史实是
A.山东、山西、河北直属中书省B.行省之下,各地设路、府、州、县
C.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D.宣政院统辖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4.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情况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稻在宋朝居粮食产量第一位
B.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为丝织业中心
C.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第一位
D.广州和泉州是两宋时期的名港
2018-04-09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检测基础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为了写一篇论文,李强翻阅了《辽史》《陈桥驿兵变》和《西夏史》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的论文题目应是
A.民族政权的并立B.国家的统一
C.民族政权的繁荣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2022-05-24更新 | 309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博兴县兴福中学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6. 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经济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整理了下列信息,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
A.东汉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交流
B.唐代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宋代商品经济活跃,不仅大城市有早市、夜市,乡镇还出现了草市
D.清代采取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了和世界各国的往来
2018-04-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检测基础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7.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下列有关这一方略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B.统治者轻视军事建设
C.主要特点是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D.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18. 春节过后,北京天坛公园举行庙会,人们可以在这里观赏到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品尝各种特色小吃。在宋代,东京城内具有娱乐兼有商业功能的典型场所是(  )
A.狂欢节B.瓦子C.庙会D.集会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9. 在下列历史场景中,你认为与史实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东汉时,大臣用纸张书写奏折
B.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用火枪和火炮打败曹军
C.南宋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论语》
D.宋代时期人们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0. “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制成20多个字,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关于上述科技成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出现于隋唐时期B.它是由毕昇发明的
C.它最早出现于北宋D.它属于活字印刷术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2.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在黏土做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出单字,再用火烧硬,成为陶字。排版时,在铁板上放置一个铁框,将陶字排满铁框为一版。一版印刷的同时,可以排另一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后,陶字拆下可再用, 所以称为活字。

材料二: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

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重大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你知道它和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相比有什么优点吗?

(2)材料二中培根所说的应用在战争上的发明是什么?它是在何时发明、何时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他的发明对欧洲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培根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什么?

(4)材料二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问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以后,由于黄河流域战乱频仍,我国出现了人口由北向南流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趋势。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材料二:太湖流域苏州、湖州的稻米产量占全国首位,故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两浙的丝织品已跃居全国首位。宋代制瓷出现许多名窑,后来居上的景德镇窑成为瓷业中心。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海船制造中心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大城市。宋代商业繁荣,内外贸易空前活跃,北宋时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泉州作为外贸港口在宋代崛起,南宋以后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1)材料一表格反映了我国人口在宋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写出2点)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展趋势。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综合题 | 适中(0.65)
24. 北宋时期是一个民族证券并立与民族交融的时代。北宋与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通过战与和,共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据此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为阿保机,他建立了什么政权?
(2)图二为元昊,他是哪一民族首领?他建立了什么政权?
(3)读图三,说出辽和西夏分别与北宋订立了什么的盟约。
(4)人们对北宋与辽和西夏的两次议和活动大致有两种看法:其一,认为北宋接受了少数民族政权议和条件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沉重了负担,弊大于利,此举不可取。其二,认为议和活动是民族和睦的表现,利大于弊。请结合时代背景和有关史实,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一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2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20
综合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北宋的建立与统治单题
20.94北宋的建立与统治单题
30.94西夏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单题
40.65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单题
50.85南宋的建立与岳飞抗金单题
60.85宋金和议单题
70.4永嘉南渡和江南开发单题
80.65经济重心南移单题
90.65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元朝的建立和南宋的灭亡单题
100.85元朝的建立和南宋的灭亡单题
110.65行省制度单题
120.94行省制度单题
130.65行省制度单题
140.65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宋)  商业贸易的发展单题
150.65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西夏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单题
160.65经济重心南移  商业贸易的发展  明清经济单题
170.65北宋的建立与统治单题
180.94城市的发展与风貌(宋)单题
190.65赤壁之战单题
200.85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单题
二、综合题
210.65元朝的建立与统治  行省制度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220.65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发明与使用  火药发明与使用
230.65经济重心南移
240.65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西夏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