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山东 七年级 期末 2019-06-16 284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真题
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旅人漂泊异乡的愁绪。在文学形式上,它属于(  )
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 一位法国学者指出,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①“交子”②夜市③瓦子④岁币⑤邸店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使用 ④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2-04-30更新 | 420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2年山东宁津育新中学七年级下学期《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下列政治制度或科技成果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有(     
①造纸术 ②行省制 ③活字印刷 ④分封制
A.②①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①③②D.③①②④
2022-07-16更新 | 9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6届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5. 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皇都积胜图》(局部),该图长2182.6厘米,宽32厘米,描绘了明朝中后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的繁荣景象。当时与北京拥有同等经济地位的城市是
A.苏州B.南京
C.松江D.景德镇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明史·选举志》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答卷的文体为八股文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2019-06-1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下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岭关的一张照片。铁岭关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关上楼阁的题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文天祥抗元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D.岳飞抗金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歌曲《奔赴索马里》中唱道:“中华勇士,铁血儿男,无畏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英雄水兵,勇往直前,重任在肩,祖国会看到我凯旋。”歌词中提到中国最负盛名的航海家郑和,郑和七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分布在今天的
①亚洲       ②非洲       ③欧洲       ④美洲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④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9. “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材料描述的古代建筑是(     
A.B.
C.D.
2022-09-15更新 | 306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2届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10. 下列四幅图片再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场景,它们收录于
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
2019-01-23更新 | 698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1. 小明收集了下面三幅绘画作品探究明朝历史,可知他探究的是
A.明朝灭亡的原因B.明朝统治者的生活C.明朝时期的英雄D.明朝老百姓的生活
2018-07-12更新 | 366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18春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从下图所示书籍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内容是皇太极
A.统一女真各部
B.继续进攻明朝
C.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D.改国号为清
2018-03-07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分层测评: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朝时,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B.元朝时,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事务
C.明朝时,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清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4. 康熙时期,关于对台湾的管理问题,施琅指出,台湾虽然是一座海岛……关系着福建、广东、江西、浙江四省的要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必将出现严重危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以使边疆保持安宁。施琅认为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最主要的意义是
A.加强台湾同祖国大陆联系
B.肯定台湾的主权属于中国
C.巩固祖国东南的海防屏障
D.促使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
2019-06-1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15. 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冰山一角。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这两个著名的商帮来自

A.山西、江苏
B.安徽、山西
C.浙江、广东
D.广东、福建
2019-09-09更新 | 207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6. 康乾盛世后不久,一方面“无业游民,数百万计居于川楚深山老林”,另一方面“地主田虽买,无人为耕”这段话反映了
A.人口剧增
B.耕地面积增加
C.土地兼并恶性发展
D.重农抑商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7.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内阁实权,远不逮明”。造成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真题 名校
18.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2019-01-30更新 | 511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9. 鲁迅认为,这部小说中“林妹妹整天愁眉苦脸,哭哭啼啼……虽然美,但那是一种病态美”。一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更是预示着小说中“林妹妹”的悲剧命运。这部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0.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主要融合的剧种有(  )
①徽调 ②评剧 ③汉调 ④豫剧 ⑤昆曲 ⑥秦腔 ⑦京调
A.①③⑤⑥⑦
B.②④⑤⑥⑦
C.③④⑤⑥⑦
D.①④⑤⑥⑦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

材料二:

材料三: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的进步与发展,也促使以后的经济跟不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可以知道科举制的什么特点?
(2)请你根据材料一所述科举制的特点与清朝的科举制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3)请看材料二的图,请你说说这是元朝哪个皇帝建立的哪个制度?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4)材料三里论述清朝的“闭关锁国”的其中之一的消极影响,请你把影响写完整,并分析评价闭关锁国政策。
综合题 | 适中(0.65)
22.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三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1)材料一中,戚继光为了“海波平”,采取了什么举措?
(2)材料二中“贵国”指哪个国家?中国什么时候最早设置了管理台湾的机构?
(3)材料三中的“罗刹”是指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
(4)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
23.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元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朝廷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C.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D.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探究二经济篇
(3)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就培植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粮食作物,你知道是什么吗?
(4)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一例,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发展。
探究三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5)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宋元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并举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感悟篇
(6)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4. 唐、宋、明、清时期,我国的对外政策一直在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二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材料三   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于汉、唐、宋等朝代初期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材料四   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唐朝与日本、天竺交往中最有影响的两位使者的名字。
(2)宋代的对外贸易相当活跃,其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为此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3)材料三中,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主要由谁领导?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4)材料四说明清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5)从唐、宋、明到清,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2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20
综合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元曲单题
20.65纸币的出现及作用  衣食住行(宋)  城市的发展与风貌(宋)单题
30.85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发明与使用  火药发明与使用单题
40.85分封制  造纸术   行省制度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单题
50.85明清经济的发展单题
60.65八股取士单题
70.65戚继光抗倭单题
80.65郑和下西洋单题
90.65秦北筑长城  明长城单题
100.85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单题
110.65明灭亡和满清兴起单题
120.65明灭亡和满清兴起单题
130.65西藏与新疆的治理单题
140.65清朝设置台湾府单题
150.4明清经济的发展单题
160.85明清经济  明清经济重镇  海禁政策、闭关锁国单题
170.85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单题
180.94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单题
190.65红楼梦单题
200.65昆曲  京剧单题
二、综合题
210.65科举制的影响、评价  行省制度  八股取士  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220.65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  雅克萨之战
230.15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行省制度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元曲
240.85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海外贸易的兴盛(宋)  郑和下西洋  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