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外贸易的兴盛(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9 道试题
1 . 蔗糖生产与贸易是一部实现跨国、关联、互动的全球史,折射出世界历史发展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时期,因蔗糖大量外销,使种植甘蔗比生产粮食能得到更加丰厚的利润。东南沿海地区,土壤气候适宜种植甘蔗,行销又便利,于是出现了专门种植甘蔗和制糖的“糖霜户”……当时人们也已经研制、掌握了蔗糖的制作和储藏技术。当然,宋代社会经济和航海技术的巨大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而宋代特殊的历史环境及由此而衍生 出的对外政策也是应该予以充分重视。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蔗糖生产与贸易繁盛的原因。

材料二   哥伦布第二次远航将甘蔗带到新大陆,此后西班牙、葡萄牙人控制的甘蔗种植园逐渐遍及整个美洲地区。繁重的劳动与疾病使美洲劳动力大量死亡,种植园主用非洲奴隶替换美洲土著。17世纪时英国获得巴巴多斯、牙买加以及其他产糖的岛屿,广泛扩展非洲奴隶贸易,打破了葡萄牙控制的洲际蔗糖贸易。到18世纪,工业品、奴隶、美洲的热带商品(特别是蔗糖)在大西洋上不断运转交换(见下图)。

15至18世纪大西洋地区奴隶、蔗糖和工业品贸易的起点与终点示意图

——摘编自西敏司《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简述蔗糖生产、贸易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蔗糖贸易给不同地区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工业革命前,糖加工的技术面临几个问题:低效的蔗汁榨取,以风、牛和水为动力的作坊操作的不可靠性和速度缓慢。作为利用蒸汽驱动的工业压榨机加快了速度,成批成箱的蔗糖从生产车间运送出来,并且随着轨道运输与水路运输销往世界市场。 约自19世纪40年代起,当糖的世界市场扩张,许多英国企业家有意在亚洲发展糖厂……中国以各种方式并入这正在萌芽的世界市场和其“日益牢固的经济交易网”,从蔗糖出口国变为外糖倾销地。

——摘编自穆素洁《中国:糖与社会——农民、技术和世界市场》

(3)根据材料三,简述工业革命前后英国蔗糖生产与贸易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昨日更新 | 70次组卷 | 4卷引用:押江苏南京卷第26题 材料综合题——中国古代史 -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南京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海外贸易图

(1)据材料一、逐条归纳历史信息。

材料二   泉州市舶司大事记(部分)

时间内容
绍兴六年(1136年)八月二十三日,泉州市舶司上奏:大食商人蒲啰辛,造船1只,船载乳香投泉州,市舶计抽解价钱30万贯。
绍兴十四年(1144年)九月初六日,朝廷批准泉州市舶司依广南市舶司体例,每年于遣发蕃舶之际,支破官钱300贯文,排办筵宴,宴设诸国蕃商,以示朝廷招徕远人之意。
乾道三年(1167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诏令泉州市舶司于泉漳等地区上供银内,截拨25万贯专充抽买乳香等本钱。
淳熙二年(1175年)十二月初五日,朝廷批准:今后诸蕃物货既经征榷之后,有往他地者,召保后经市舶司确认给据,允许在福建路各州军兴贩。
淳熙九年(1182年)诏泉州、广州、明州、秀州市舶司,若走私铜钱未被查出,主管官员连坐。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献汇编:初编》

(2)据材料二、概括设立市舶司的目的。

材料三   今设立海关,征收出洋行税,今公议设立金丝行、洋货行。如来广省本地兴贩,一切落地货物,皆投金丝行;其外洋贩来货物,及出海贸易货物,皆投洋货行,候出海时,洋商自赴关部纳税……嗣后如有身家殷实之人,愿充洋货行者,各具呈认明给帖,此系商行两便之事,各速认行招商,毋处观望迟延。

——《分别住、行货税文告》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制度?综合上述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两者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丝绸之路示意图

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受命“凿空”通西域,汉朝同西域各国、各民族间开始大规模的交往活动。西方新奇的物种大量流入中原,中国的特色商品也源源不断地传入西方。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丝绸之路”上A所在的城市名称、F所在的帝国名称,概括张骞“凿空”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发展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大意义。
7日内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丝绸之路

材料一

A《穆天子传》出土于战国墓,记载了约3000年前周穆王西游会见西王母的故事。
B新疆阿尔泰巴泽雷克慕出土的丝织品(约公元前5世纪)。
C东罗马(4世纪末一1453年)金币,发现于西安何家村唐代陶罐。
D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秦始皇兵马俑馆前的一处窑砖瓦址时,发现了百余具骨骸,DNA检测显示,在提取的15个骨骸样本中,有一个属于比较典型的“欧亚西部T类群个体”。

材料二   在中国汉朝时期,以丝绸贸易为媒介和主要动力,开通了世界上最长的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留下一连串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

材料三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1)关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学界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早在汉代之前就已经有了丝绸之路。若你支持该观点,你会选择材料一中哪三个史料作证据,并说明选择这些史料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用史实说明丝绸之路是一条“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发展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是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是两宋时期对海外贸易的基本政策。贸易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各区域内港口大小并存、主次分明。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已多达六十余个。进口商品主要是一些原材料,而出口商品大多是制成品,这表明中国在当时海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为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宋代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材料二   元朝主要出口丝织品、瓷器、金银器、铁器、漆器等,进口象牙、珍珠、犀角、钻石、香料等商品。在泉州、广州等城市设有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元代的泉州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港之一。与前代相比,元朝与外国的联系有显著发展。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归纳宋元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打下了坚实基础。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机构管理贸易。高宗年以来,市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宋神宗统治期间年号)年间岁入的两倍多。

材料二   “皇华使者承天敕,宣布纶音往夷域。鲸舟吼浪泛沧溟,远涉洪涛渺无极。洪涛浩浩涌琼波,群山隐隐浮青螺。”

——(明)马欢:《瀛涯胜览》

(材料大意:强大的华夏使者秉承皇帝的旨意,到番夷地区传达皇上的诏令。庞大的船队在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的蓝色大海中航行,隐约看得见两旁的青山和海中的海螺。)

材料三   他是明朝抗倭名将,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他临危受命,南下浙东抗倭。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军队,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他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军民与倭寇激战,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中国通史》

(1)材料中宋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名将是谁?他领导的抗倭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历史·道德法治学情调研-初中历史
7 . 中外交流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二 宋代海外贸易图

  

材料三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馈赠当地的国王或换取当地的特产,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材料四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列举两个唐朝对外交往的具体事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郑和远航最远到达哪里?
(4)根据材料四,说明以乾隆帝为代表的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上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认识。
2024-05-28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中考历史押题卷(江苏南京卷01) -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南京卷)
8 . 经济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也影响着历史发展走向。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春秋时期,人们起名字时,往往把牛和耕连在一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继续“与民休息”。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120钱减为40钱。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材料三   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材料四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着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摘编自《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材料五   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丰岛和非洲东海岸,外国商人是中国海船的常客。……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1)春秋时期被誉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
(2)材料二中的文帝、景帝“与民休息”,是指汉初统治者所实行的什么政策?
(3)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晋末年以来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5)材料五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什么地区?
(6)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2024-05-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多维的过程,对改善民生,促进科技发展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描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盛世局面?该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哪一重要政策有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若你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一农学著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并列举一例唐朝对外交往的例子。
(4)结合材料三到材料四宋朝到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谈谈你的认识。
2024-05-1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沭河初级中学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10 . 宋朝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在当时有名的沿海城市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这反映了(     
A.宋朝政府重视外国商人教育B.宋朝统治者鼓励对外通商
C.宋朝海外交通十分发达D.宋朝和外国保持友好关系
2024-05-18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