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魏源与《海国图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2 道试题
1 . 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昨日更新 | 1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博物馆是传播文化、传承文明、启发民智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一   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镇国青铜器——利簋,证明了我国青铜工艺的高超。该文物内部铭文为“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即明确记载“武王征商”之役发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即公元前1046120日)。据此古代史上这一著名的战役有了一个绝对年代,为商周两朝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据。

(1)请写出材料一中与“武王征商”相关的战役名称。图一中的利簋属于一手史料还是二手史料,请写出其体现的史料价值。

材料二

图二
战国商鞅方升,又称商鞅量,是战国时代秦国铜制量器。出土于晚清时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废除原有的井田制度,按军功授田,重新规划土地,设立地标,明确土地四至,同时设立官职保护私有土地不受侵犯,允许土地买卖。至此,私人土地的所有权依法确立了下来。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刘新文《先秦土地制度变迁》


(2)根据图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实行的作用。

材料三   中国人最早接触博物馆的概念,始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最早一批觉醒的中国人。清廷派出官员、士绅、留学生等一些知识分子走出国门,到欧美、日本亲身感受博物馆并把博物馆思想带回国内。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本着强国富民的抱负,对博物馆的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出“博物馆……以开民智而悦民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卓《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将博物馆思想带回国内始于哪一事件?并写出其代表人物。依据材料指出,康有为、梁启超对博物馆功能的新认识。

材料四   1903年,著名实业家张謇赴日本考察教育和实业;萌生了创办博物馆的念头,1905年张謇凭借个人财力兴办了南通博物苑,是一所合自然、历史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苑最初仅向张骞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开放。19127月,新成立的民国政府便让教育部规划建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在教育部的推动下,1924年,国立历史博物馆对外开始展览,这是中国最早筹备建立的公立博物馆。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博物馆行业经历了较快的发展。如今,我国的博物馆已经成为一个行业,根据社会需求,逐步呈现出综合类、历史类、艺术类、科学类、人物类、行业类等丰富的博物馆资源类型,按运营出资方划分可分为公办、民办、民办公助三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2年约有3400多座博物馆。

——王鹏《文化自觉下的中国近代博物馆起步与发展》

(4)依据材料四分析并概括,现如今划分我国博物馆行业类型有哪些依据?推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五   15世纪末期起,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在思想解放浪潮冲击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初步形成了自然科学的分类和科学实验方法。17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将会“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成为发明家集结与交换心得的场所”。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陈列繁杂。

——摘编自《博物馆的历史》

(5)依据材料五指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达到的新阶段。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写出15-18世纪博物馆建立的背景。再举出一位这一时期自然科学代表人物。

材料六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175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决定将大批重要文物集中收藏,遂建立了大英博物馆,对所有好学求知的人免费开放。大英博物馆收藏了珍贵文物数百万件,包括古埃及木乃伊、古希腊雕像、古罗马遗迹、美洲石器等,有些文物的收藏量仅次于甚至超过文物原生地。博物馆还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中国文物,如英国冒险家斯坦因从敦煌盗取的大量文物。一战后博物馆成立了研究实验室,报告收藏品的状况并进行修复和保存,许多被破坏的文物在修复者和先进仪器的帮助下重获新生。

——摘编自中文百科在线“大英博物馆”词条等

博物馆是人类收藏历史记忆和熔铸新文化的殿堂,是传播文化、传承文明、启发民智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新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博物馆免费开放》载《东南文化》2012年第4期

(6)依据材料六,概括博物馆对文明与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第一〇八集团二模历史试题
3 . 鸦片战争结束后,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举出“千里镜、火轮机、火轮舟”等,并断言“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受到冲击B.中华民族反抗侵略
C.有识之士观念革新D.资产阶级推崇西学
2024-05-31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九年级中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魏源的《海国图志》提供了80幅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这些地图比清代官方的地图更为准确和详细,让中国人对世界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让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家有了一个更为客观的定位。这反映了晚清时期中国(     
A.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B.逐渐具有国际视野
C.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D.普遍认可中体西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下著作撰写的主要目的是(     
时间作者著作内容
1839年林则徐《四洲志》简述亚洲、欧洲、非洲、美洲4大洲30多国的地理、历史、政情,是当时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国家科学技术和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1848年徐继畲《瀛寰志略》按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顺序依次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
A.学习西方技术B.寻求御敌之道
C.主张制度变革D.宣传变法维新
2024-05-2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亲身参加鸦片战争抗敌斗争的林则徐、魏源等“开眼看世界”的一批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承认中国在军事技术等方面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当时清人称西方各国为“夷”)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启迪“救亡图存”路径,人民网

材料二   左图备注:英国军官戈登,1863-1864年曾统领“洋枪队”与李秀成等人在上海、苏州等地对战。下图备注:1872年起,清政府派遣了四批幼童赴美留学。此为1878年留美幼童的棒球队留影。当时有人评价他们“实为中国自强根本”,也有人批评他们“大逆不道”,要求将他们提前撤回国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源提出该思想主张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近代史上与两幅图片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
(3)找出两幅图片中戈登和留美幼童服饰上的差异。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上述差异进行解释。
2024-05-2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4年中考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鸦片战争后,思想家魏源著《圣武记》记述清朝统治的盛衰变化,并通过总结经验为反抗外来侵略提供借鉴。这反映出(     
A.外来侵略势力的猖獗B.民众反抗侵略的决心
C.知识分子的爱国担当D.统治者思想观念转变
2024-05-1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中考适应性测试题
8 . 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仔细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上图中的三位历史人物为中国思想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结合图中的作品,分别指出图1、图2、图3中的历史人物是谁。
(2)图1中的历史人物在其著作中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3)图2中的历史人物是维新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的译著中影响最大的是哪本书?在这本书中,他宣传了哪些进步的观点?
(4)图3中的刊物是哪一运动的主要阵地?这场运动的“两面大旗”是什么?
2024-05-1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怀安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鸦片战争结束不久,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魏源、徐继畲、梁廷相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以赞赏的态度介绍过西方的民主制度,说它有中国传说中的“三代(指尧、舜、禹时期)之遗意”。这反映出他们(     
A.过于推崇西方的政治制度B.意识到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C.超越了主流政治思想认识D.为戊戌亦决奠定了理论基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鸦片战争结束不久,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魏源、徐继畲梁廷相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以赞赏的态度介绍过西方的民主制度,说它有中国传说中的“三代(指尧、舜、禹时期)之遗意”。这反映出他们(     
A.过于推崇西方的政治制度B.意识到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C.突破了传统封建思想束缚D.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2024-03-2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禹州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