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明的起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共有一个家园。世界各国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尊崇和平的民族。“和平”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诉求之一,“和为贵”是中国人普遍的心理倾向,这一点几千年来一脉相承,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中国人几千年酷爱和平……,这种特别的好道德,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摘自熊伟、徐从斌、黄红胜《浅谈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

材料二: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强调相关方持冷静态度看待当前纠纷,在联合国框架下采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53年底

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

197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0世纪80年代

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并提出了我国的外交政策

1990年

我国开始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2017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

材料四:维护世界和平安宁,中国不仅是倡导者,更是行动派。长期以来,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作出积极贡献,树立大国典范。

——摘自2022年4月26日《人民日报》


(1)依据材料一写出我古代尊崇“和平”的思想流派及其主张。
(2)材料二中俄乌战争有什么危害?用所学知识分析“在联合国框架下采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的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观点。(要求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2023-09-1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中考二模社会法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平均每年泥沙流失量高达16亿吨,这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出血。”

黄河是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长期以来,严重的水土流失困扰着长江,使长江染上了两大重病:面呈黄色——富含泥沙;性情暴躁——洪水泛滥。同黄河流域一样,植被的严重破坏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

——《母亲河,你带走的是什么?》

材料二:中国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几个文明之一。同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文明一样,我国……发生的文明也是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它们共同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世界历史》


(1)文中提到的中华文明的两大发源地是什么?
(2)这两个地方成为中华文明发源地的相同原因是什么?
(3)读了上述材料后,结合我们学过的历史知识,谈一谈你的感想。
2021-05-0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8.3中华文明探源 同步练习
3 . 识图,回答问题。

(1)请分别写出图甲、图乙所示文物的名称和出土的地点。
(2)图甲所示文物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请写出它的精致之处。
(3)图乙2所示文物出土于一处墓葬。考古学家推测,墓主人是集军事权力与宗教权力于一身的显贵人物。这说明了当时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1-05-0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8.3中华文明探源 同步练习
4 . 在浙江余姚的________,人们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聚落遗址。当地居民已使用________,能够生产________。他们用耒耜耕地,种植________,住________
2021-05-0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8.3中华文明探源 同步练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平均每年泥沙流失量高达16亿吨,这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出血。”   

黄河是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长期以来,严重的水土流失困扰着长江,使长江染上了两大重病:面呈黄色——富含泥沙;性情暴躁——洪水泛滥。同黄河流域一样,植被的严重破坏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

——《母亲河,你带走的是什么?》

材料二:中国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几个文明之一。同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文明一样,我国……发生的文明也是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它们共同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世界历史》


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能够成为中华文明发源地的相同原因是什么?
2021-05-0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8.1原始先民的家园 同步练习
6 . 在陕西西安的________,人们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聚落遗址。当地居民普遍使用________,能够生产________。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还饲养________、狗等动物,用骨制箭头、________、鱼钩打猎捕鱼。他们已会纺线、织布、制衣,住________的房屋。
2021-05-07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8.1原始先民的家园 同步练习
7 . 在远古人类的遗迹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打制工具。如果以________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________年的历史了。
2021-05-0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8.1原始先民的家园 同步练习
8 . 北京人主要依靠________的果实、块根和________来获得食物。他们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________
2021-04-2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8.2早期文明区域 同步练习
9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图A、B房屋样式的名称。最早建造图A、B房屋的居民分别是哪里的居民?
(2)生活在A、B两处的人们的生活分别有什么特色?
(3)图A、B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1-04-12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文明探源》单元测试题
10 . 再现史前人类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



(1)【寻找证物】初一某班历史课堂:同学A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请你根据材料一为他的描述寻找证据。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填写图号)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填写图号)
(2)【进行解释】材料二是同学B搜集的反映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请你仿照范例,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
[范例]“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制作陶器。“骨耜”可以见证什么?“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什么?
(3)【得出结论】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2021-04-12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文明探源》单元测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