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明的起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1 道试题
1 .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实证】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图1 秦坑儒谷

史料一   “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享其利。”

——《史记·河渠书》

史料二   ……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时空观念】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图2     丝绸之路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边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及产生的影响。
(2)史料一、二指的都是什么水利工程?两则史料证实该水利工程有何作用?
(3)观察图2,指出这条商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条商路在古代中外交往中的重要地位。
2024-02-1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南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卷-初中历史与社会
2 . 某学习小组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阅读探究单,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材料三   《史记·货殖列传》描述秦汉时期“(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火耕而水耨”。而到东晋南朝时已是“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1)你能从资料1中获取什么信息?图3生产工具的出现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资料2中表格所反映的是哪次变法?请说说这次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3)根据资料3概括江南地区发生的变化。
(4)经过本次探究性学习,归纳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
2024-02-1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南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卷-初中历史与社会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运用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①②③所指的制度(措施),并写出②制度(措施)的作用。
(2)根据示例,请在材料二中另选一幅图片加以解说。(温馨提示:可以从名称、时期、地位、影响等方面介绍)

示例:图1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痕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之一。

(3)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认识。
2024-02-1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南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卷-初中历史与社会
4 . 老师以“水与中国历史”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任务单,请你完成。

材料一   他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全身心投入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最终消除水患。

材料二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惠,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治水所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
2024-02-13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桐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独立作业历史与社会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记载:“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记载:“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先秦时期农业革新的趋势,并为之配上合适的信息。
(2)选择材料二其中一位思想家,从学派、主张和著作三方面进行人物简介。
(3)综合上述所有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观点予以论证。(根据提示,将论证内容续写完整,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观点综述

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分点论证

角度一

从农业生产来看:

角度二

从思想文化来看:

角度三

从政治变革来看:
2024-02-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社会法治试题 -初中历史与社会
6 .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大约20 000年前,他们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地生长。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东周时期(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的、永久的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文帝和景帝时期,农民纳税应役的负担进一步减轻,田赋税率规定为田产量的1/30,文帝时甚至会12年不收田赋;成年人的算赋也由每人120钱减少为40钱,劳役则是3年轮1次。

——摘编自陈明光《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

材料四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

(1)请列举两种我国先民栽培的世界最早的农作物。
(2)结合所学从农业生产力发展角度指出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突出表现。
(3)材料三反映汉朝统治者推行什么治国政策?由此出现什么盛世局面?
(4)概括材料四的观点。依据所学指出该著作的历史地位。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归纳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2024-02-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等八区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7 .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铸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各大国与邻近的少数族部落方国发生战争,与夷狄各部之间的通婚现象也很普遍,于是,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与华夏族融合起来。此外,本来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不断吸收中原华夏文明成果,融入华夏族并被中原各国所认同。

——摘编自田旭东、周苏平《春秋》等

材料二   公元前60年,郑吉被任命为西域都护,“护车师以西北道”,统管天山南北各地,府治乌垒城,西域地区自此划入中央政权的版图。西域都护府为往来使者、商旅供应食宿,提供安全保护,并陆续清理和增辟新的道路,以确保中原与西域交通的畅通。

——摘编自郭丽《西汉时期的西域开发及其民族关系》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时期。西晋末年,战乱频繁,中原人口剧减,少数民族加快了内迁速度。较晚内迁的鲜卑族,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大大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民族交融的高潮。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两汉时期出使西域的两位杰出历史人物,并用一句话概括西域都护设置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的历史事件及其对民族交融的影响。从生产生活角度简要说明“各民族间相互学习”的具体表现。
2024-02-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等八区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8 . 某学校七年级同学开展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某班级就此策划了一期校园展览和知识竞赛活动,请你参与。

主题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展板1

工具革新

                    

图1                                                               图2

                  

图3                                                            图4

展板2

科技创新

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科学家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和数学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最重要的是他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七年级教材《中国历史》

展板3

文化铸魂

             


(1)根据展板1,请任选其中两幅图说出工具名称及其出现时期。
(2)展板2中呈现的一些发明创造是我国古代哪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3)请在展板3中任选一位人物为其写一份解说词。

示例: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2024-02-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科综合评价社会法治试题-初中历史与社会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赦免还贷,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摘编字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三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战乱)之警(警报),区域之内,晏如(平静安宁)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编自《宋书》卷五十四

(1)材料一中的文物反映出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些变化?由此对社会经济发展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汉文帝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之处。
(3)据材料三概括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社会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4-02-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秋瑾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课堂作业历史与社会试题
10 .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史记》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材料三   一统帝国(秦朝)就权力层面,至少有两大难题需要面对:一是如何防止危及皇权“独制”格局;二是如何防止危及中央集权的一统体制。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指出材料一、二分别佐证了中国古代哪些政治制度?
(2)结合材料二,用史实说明秦朝破解两大“难题”之法?
(3)综合以上材料并运用所学,分析远古、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024-02-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秋瑾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课堂作业历史与社会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