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明的起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老师以“水与中国历史”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任务单,请你完成。

材料一   他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全身心投入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最终消除水患。

材料二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惠,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治水所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
2024-02-13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桐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独立作业历史与社会试题
2 .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大约20 000年前,他们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地生长。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东周时期(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的、永久的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文帝和景帝时期,农民纳税应役的负担进一步减轻,田赋税率规定为田产量的1/30,文帝时甚至会12年不收田赋;成年人的算赋也由每人120钱减少为40钱,劳役则是3年轮1次。

——摘编自陈明光《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

材料四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

(1)请列举两种我国先民栽培的世界最早的农作物。
(2)结合所学从农业生产力发展角度指出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突出表现。
(3)材料三反映汉朝统治者推行什么治国政策?由此出现什么盛世局面?
(4)概括材料四的观点。依据所学指出该著作的历史地位。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归纳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2024-02-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等八区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3 .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铸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各大国与邻近的少数族部落方国发生战争,与夷狄各部之间的通婚现象也很普遍,于是,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与华夏族融合起来。此外,本来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不断吸收中原华夏文明成果,融入华夏族并被中原各国所认同。

——摘编自田旭东、周苏平《春秋》等

材料二   公元前60年,郑吉被任命为西域都护,“护车师以西北道”,统管天山南北各地,府治乌垒城,西域地区自此划入中央政权的版图。西域都护府为往来使者、商旅供应食宿,提供安全保护,并陆续清理和增辟新的道路,以确保中原与西域交通的畅通。

——摘编自郭丽《西汉时期的西域开发及其民族关系》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时期。西晋末年,战乱频繁,中原人口剧减,少数民族加快了内迁速度。较晚内迁的鲜卑族,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大大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民族交融的高潮。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两汉时期出使西域的两位杰出历史人物,并用一句话概括西域都护设置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的历史事件及其对民族交融的影响。从生产生活角度简要说明“各民族间相互学习”的具体表现。
2024-02-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等八区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4 . 座座建筑,承载文明进步,它提醒人们关注历史、珍视文化传承。

图1伊瑞克提翁神庙。注:开创了以人像变体为柱子的先河,将人体美赋予建筑。少女体态轻盈,表情、衣裙及站姿栩栩如生,均匀美艳的造型,无不透出人的美和生命的气息。


图2华盛顿纪念碑。注: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建造,纪念塔内的汉字碑文歌颂华盛顿:“异人也……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而创为推举之法,几於天下为公。”


图3拱墅亚运会场馆。注:体育馆的造型取自良渚文化“玉琮”,体育场的外形源自油纸伞,将良渚文化“玉琮”与江南文化的油纸伞的优美形态完美融入建筑中,充分展示了中国独特的魅力。


(1)解码图1伊瑞克提翁神庙凸显了什么思想。
(2)根据图2,为什么要纪念华盛顿?
(3)运用“延续文化血脉”的相关知识,结合图3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2024-02-1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乐清市乐成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社会法治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

2.“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墨子·兼爱上》

3.“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韩非子》

材料三   2017年9月20日,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山东曲阜隆重开幕。来自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0名学者出席会议,提交论文150篇,并展开百余场研讨,推进儒学研究的创新化、国际化发展。

(1)以上两幅图片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哪位思想家的活动?结合所学,列举出他的一个重要思想。
(2)依据材料,答出它们分别属于百家争鸣中的哪个派别?
(3)如果你能去参加这个研讨活动,请结合对儒学的认识,简要写出你的观点。
2024-01-20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桐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独立作业历史与社会试题
6 . 七年级某班开展了课外学史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   “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材料二   夏禹建国属第一,中华从此奴隶制。王位传给儿子A(人名),从此公天下变家天下。夏B(人名)本是亡国君,商汤灭夏建商朝。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C(帝王之号)正义师。商周决战在D(地名),纣死商亡西周立。

(1)材料一中民俗中“轩辕”指的是谁?写出他和炎帝被后人合称的尊号。
(2)请在材料二中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将歌谣补充完整。
2024-01-20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桐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独立作业历史与社会试题
7 . 中国古代涌现出一大批在历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例如:周武王、秦始皇、汉武帝,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篇》

材料二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见下图)


材料三   有一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裤。他去齐国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裤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短裤!付款时裁缝又拒收他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

材料四   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于一些王公和战争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实行哪项政治制度?实行该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的措施。
(3)针对材料三中的这些问题秦始皇是怎样解决的?
(4)哪位皇帝在位时西汉王朝达到鼎盛时期?面对材料四出现的问题,他是如何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上巩固统治的?
2023-12-2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采荷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社会法治考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民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中“立木为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是在哪国进行的?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从此人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精神?
(3)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果你是旧贵族,对变法的那条最不满?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场变法有何意义?
2021-04-03更新 | 2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少林文武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