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明的起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大约20 000年前,他们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地生长。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东周时期(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的、永久的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文帝和景帝时期,农民纳税应役的负担进一步减轻,田赋税率规定为田产量的1/30,文帝时甚至会12年不收田赋;成年人的算赋也由每人120钱减少为40钱,劳役则是3年轮1次。

——摘编自陈明光《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

材料四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

(1)请列举两种我国先民栽培的世界最早的农作物。
(2)结合所学从农业生产力发展角度指出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突出表现。
(3)材料三反映汉朝统治者推行什么治国政策?由此出现什么盛世局面?
(4)概括材料四的观点。依据所学指出该著作的历史地位。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归纳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2024-02-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等八区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2 .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铸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各大国与邻近的少数族部落方国发生战争,与夷狄各部之间的通婚现象也很普遍,于是,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与华夏族融合起来。此外,本来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不断吸收中原华夏文明成果,融入华夏族并被中原各国所认同。

——摘编自田旭东、周苏平《春秋》等

材料二   公元前60年,郑吉被任命为西域都护,“护车师以西北道”,统管天山南北各地,府治乌垒城,西域地区自此划入中央政权的版图。西域都护府为往来使者、商旅供应食宿,提供安全保护,并陆续清理和增辟新的道路,以确保中原与西域交通的畅通。

——摘编自郭丽《西汉时期的西域开发及其民族关系》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时期。西晋末年,战乱频繁,中原人口剧减,少数民族加快了内迁速度。较晚内迁的鲜卑族,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大大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民族交融的高潮。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两汉时期出使西域的两位杰出历史人物,并用一句话概括西域都护设置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的历史事件及其对民族交融的影响。从生产生活角度简要说明“各民族间相互学习”的具体表现。
2024-02-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等八区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3 .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江堰被国内学者描写为“比长城更伟大的工程”,也被全球水利专家一致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巧妙利用地形与水势,实现筑坝蓄水;②自动调节水量、自动分流、自动排沙;
③建成之后,成都平原变为沃野,成为“天府之国”;④至今仍在发挥防洪、灌溉、发电的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4-02-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等八区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4 . 历史地图以简明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所学史事。下图反映了(     

A.西周分封B.春秋争霸C.战国形势D.百家争鸣
2024-02-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等八区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①炎帝        ②黄帝       ③蚩尤          ④大禹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024-02-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等八区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6 . 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头盖骨化石、直立人化石、动物化石、石器、灰烬、烧石和烧骨等。据此推测正确的有(     
①当时处于旧石器时代                       ②当时人们已经学会使用火
③当时人们已定居生活                       ④当时人们已有了审美观念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4-02-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等八区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7 . 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也是社会兴盛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证史】

                                 图1                                                          图2                                                                      图3
【地图探史】

                                                       图4                                                                                                                                         图5
【古籍载史】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魏晋南北朝民族流动示意图

(1)图1、图2反映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什么新现象?并说说图3的用途。
(2)将图4、图5中的ABC信息补充完整。
(3)图4与图5所代表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联系?并说出它们的共同作用。
(4)《史记》和《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经济的描述有何不同?根据示意图分析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4-01-28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社会法治试题
8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出自战国时期的《孟子·告子下》,当时的统治者最该完成的历史大任是(     
A.进一步分封诸侯B.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C.结束战乱,实现统一D.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
2024-01-2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社会法治试题
9 . 通过一个学期的项目化学习,在期末来临之际,某校准备举行“中国古代文明”项目化学习成果展,请你参与。
【文明展示】

(1)请把展品②③④⑥摆放在表中对应的展区。
展区名称夏商周文明秦汉文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文明
展品_______________

【解说文明】

(2)请仿造展品③为展品②⑥写解说词。(温馨提示,可以从展品反映的事件、意义、地位等角度解说)
(3)通过此次活动,你对“中国古代文明”有哪些深刻的认识?
2023-09-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社会法治试题
10 . 下列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史实和推论(评价)正确的是(     
序号史实推论(评价)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主要种植水稻
黄 帝会建造宫室、制造船只,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通过禅让成为部落首领,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3-09-2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社会法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