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明的起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老师以“水与中国历史”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任务单,请你完成。

材料一   他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全身心投入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最终消除水患。

材料二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惠,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治水所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
2024-02-13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桐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独立作业历史与社会试题
2 . 梁启超曾说:“二千年来,我国之民族思想,社会文化,学者著述,几无不受诸子之影响。”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B.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C.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繁荣
D.百家争鸣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
2024-02-1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桐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独立作业历史与社会试题
3 . 下图为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琮琮”,其名字源于良渚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玉琮在当时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玉琮的数量可以判断墓葬主人地位的尊贵等级。这说明当时(     
A.有较高的审美观念B.陶器制造业发达
C.出现了阶级分化D.出现了原始农业
2024-02-13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桐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独立作业历史与社会试题
4 .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二字醒目鲜明、重若千钧,字里行间洋溢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情怀和为民初心。下列与这一执政理念相符的学派及思想是(     
A.道家“无为”B.墨家“非攻”C.法家“法治”D.儒家“仁政”
2024-02-13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桐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独立作业历史与社会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王位世袭制度取代禅让制B.迁都导致社会动荡
C.统治者残暴,残害百姓D.外族入侵
2024-02-13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桐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独立作业历史与社会试题
6 . 某中学七年级同学准备编排历史情景剧《炎帝传奇》,着重表现炎帝神农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下列能作为剧情出现的是(     
①教民耕种,制作陶器②在阪泉之战打败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③炎黄部落联盟打败蚩尤部落④建立夏朝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024-02-1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桐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独立作业历史与社会试题
7 . 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下图中的建筑属于哪一原始居民的的房屋样式?(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
2024-02-13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桐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独立作业历史与社会试题
8 . 记忆关键词是记忆知识的好方法。“周口店”“距今70万—20万年”“会保存火种”“资料最丰富、最齐全”,这些关键词反映的是下列哪一远古人类遗址?(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居民
2024-02-13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桐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独立作业历史与社会试题
9 .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大约20 000年前,他们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地生长。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东周时期(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的、永久的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文帝和景帝时期,农民纳税应役的负担进一步减轻,田赋税率规定为田产量的1/30,文帝时甚至会12年不收田赋;成年人的算赋也由每人120钱减少为40钱,劳役则是3年轮1次。

——摘编自陈明光《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

材料四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

(1)请列举两种我国先民栽培的世界最早的农作物。
(2)结合所学从农业生产力发展角度指出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突出表现。
(3)材料三反映汉朝统治者推行什么治国政策?由此出现什么盛世局面?
(4)概括材料四的观点。依据所学指出该著作的历史地位。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归纳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2024-02-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等八区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10 .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铸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各大国与邻近的少数族部落方国发生战争,与夷狄各部之间的通婚现象也很普遍,于是,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与华夏族融合起来。此外,本来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不断吸收中原华夏文明成果,融入华夏族并被中原各国所认同。

——摘编自田旭东、周苏平《春秋》等

材料二   公元前60年,郑吉被任命为西域都护,“护车师以西北道”,统管天山南北各地,府治乌垒城,西域地区自此划入中央政权的版图。西域都护府为往来使者、商旅供应食宿,提供安全保护,并陆续清理和增辟新的道路,以确保中原与西域交通的畅通。

——摘编自郭丽《西汉时期的西域开发及其民族关系》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时期。西晋末年,战乱频繁,中原人口剧减,少数民族加快了内迁速度。较晚内迁的鲜卑族,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大大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民族交融的高潮。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两汉时期出使西域的两位杰出历史人物,并用一句话概括西域都护设置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的历史事件及其对民族交融的影响。从生产生活角度简要说明“各民族间相互学习”的具体表现。
2024-02-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等八区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