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明的起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学习历史应具有人文追求和社会责任。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历史人物卡片,其最贴切的主题应为(     
A.炎帝、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大禹:勇于担当、善于创新
C.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D.齐桓公:善用贤人、“尊王攘夷”
2024-02-0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东塍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社会·法治试题
2 . 我们要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以下史实与观点相符的是(     

史实

观点

A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骨等

北京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B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

这是人类的起源

C

春秋时早期华夏族同周边民族交往斗争

促进了大规模民族交融

D

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都江堰“震不垮”

A.AB.BC.CD.D
2024-02-0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东塍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社会·法治试题
3 . 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也是社会兴盛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证史】

                                 图1                                                          图2                                                                      图3
【地图探史】

                                                       图4                                                                                                                                         图5
【古籍载史】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魏晋南北朝民族流动示意图

(1)图1、图2反映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什么新现象?并说说图3的用途。
(2)将图4、图5中的ABC信息补充完整。
(3)图4与图5所代表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联系?并说出它们的共同作用。
(4)《史记》和《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经济的描述有何不同?根据示意图分析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4-01-28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社会法治试题
4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出自战国时期的《孟子·告子下》,当时的统治者最该完成的历史大任是(     
A.进一步分封诸侯B.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C.结束战乱,实现统一D.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
2024-01-2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社会法治试题
5 .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学家不断还原和追溯历史,从而研究和阐释中华文明。回溯中华发展史,制度的演变也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同时期的制度受时代背景、政治需要、制度改革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

材料一   《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

材料二   《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材料三   江苏出土的宜侯夨【cè】簋及铭文



                    图1   宜侯夨簋                                                    图2     宜侯夨簋铭文
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赏赐他祭祀用的美酒、美玉,代天子征伐用的红黑弓矢,赏赐其土田、山川以为封土,赏赐其前商王族、平民、奴隶等以为授民。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禹和启继承天子位有何不同?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简要说明其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了解和还原制度演变的过程。
2024-01-28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社会法治试题
6 . 七年级同学们参观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历史博物馆,看到了诸多这一时期的文物。

材料一



             半地穴式房屋                                                            干栏式房屋

材料二



①北京人遗址中的灰烬                            ②碳化的稻谷                           ③粟粒和贮粟陶罐                         
             
④耒耜                                ⑤猪纹陶钵                                ⑥黑陶纺轮                                        ⑦人面鱼纹彩陶盆
(1)根据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民居补充相关信息。

干栏式房屋

居民:

发现流域:

半地穴式房屋

居民:

发现流域:


(2)仿照示例,从材料二图片中任选一件文物,说明其反映的史实。

示例:图1,反映出北京人己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期保存火种。


(3)经过观察发现,两处早期人类遗址在生产生活方面有诸多不同之处,请你分析造成这些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4-01-2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社会法治试题
7 . 考古学者在河南省安阳市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商朝后期都城遗址——殷墟,遗址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出土青铜礼器约1500件,玉器约2600件。由此可推测商朝(     
A.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已出现B.社会经济发展高度繁荣
C.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D.君王与平民平等地生活
2024-01-2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社会法治试题
8 . 下图是中国早期部落联盟的演变过程,据此归纳华夏民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     

图中国早期部落联盟的演变过程
A.相互通婚B.交错杂居C.多民族融合、交流D.组成部落和部落联盟
2024-01-2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社会法治试题
9 . 制度或政策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面图示。

材料二   据《史记》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三   汉文帝认为:“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1)材料一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一朝代的哪一制度?它们的共同目的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在制度上创新的表现。
(3)材料三反映了汉文帝、汉景帝怎样的思想?历史上,怎样称呼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
2024-01-2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东塍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月考社会·法治试题
10 . 针对战国时期的战乱动荡局面,某学派反对“大攻小,强执弱”的兼并战争,主张人人“兼相爱,交相利〞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老子B.庄子C.墨子D.韩非子
2024-01-2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东塍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月考社会·法治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