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某些蚊子能传播疾病,影响人类健康。科研人员以叮咬人类的伊蚊为材料开展相关研究。
(1)伊蚊作为携带病毒的生物媒介,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_________
(2)为探究伊蚊如何区别人和动物,科研人员利用图1所示装置开展实验。几分钟后发现,伊蚊全部趋向人的气味一侧。科研人员的假设是_______
   
(3)科研人员测定出人和动物的气味均含有多种成分,其中主要气味分子a、b、c和d的含量如图2所示。据图推测,人的气味中吸引伊蚊的是a和_______两种气味分子,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研究上述两种气味分子对伊蚊的吸引作用,科研人员进行图3所示的三组实验。
   
①本实验中A、B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②本实验的观察指标为_____________
③多次重复实验发现,A组伊蚊飞一会儿就随机停在1、2或3的某个区;B组伊蚊都兴奋地飞到3区;C组伊蚊的表现与B组相同。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上述研究,提出一条科学防蚊的对策:_____________
2022-08-27更新 | 1806次组卷 | 7卷引用:8.1.1 传染病及其预防-2022-2023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学期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
2 . 下图是某同学为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而设计的两套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你认为图中哪一套装置设计的更科学?__________。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
(2)验证蒸腾作用时,将装置放在阳光下效果明显,还是放在不见光的地方效果明显?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选择没有叶子的植物做上述实验,结果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列举几个在农业生产上减少蒸腾作用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8-2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3.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帮课堂】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
3 . 为了探究某种细菌对落叶是否具有分解作用,生物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将甲、乙两组落叶分别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该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请你帮助他们一起分析此探究实验:
(1)实验前,必须先将______(填“同一种”或“不同种”)树的落叶分成等量的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2)该实验的实验组是______;对照组是______
(3)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段时间后,乙组的落叶有腐烂现象。这说明______
(4)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 “将甲、乙两组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自然条件下培养,乙组接种该细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培养”,你认为她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吗?为什么?____________
2022-08-18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5.4.4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022-2023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
4 . 涡虫是一种较为低等的动物,主要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以小甲壳类及昆虫的幼虫等为食。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涡虫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A.在试管中注入晒过的自来水,放入一只涡虫,用塞子封闭管口;
B.将试管口标注为A端,试管末端标注为B端,用铝箔套遮住B端,而在A端施以光照;
C.轻轻晃动试管,让涡虫运动到试管中央;
D.将试管水平放置在桌上,观察20分钟,记录涡虫在A端和B端分别停留的时间。
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涡虫属于__动物,其主要特征是身体扁平,消化道有口无肛门。
2.该实验是否为对照实验?__
3.这个实验中设计的变量是__
4.通过实验,发现涡虫在试管B端停留了较长时间,说明涡虫喜欢的环境是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斯巴兰让尼进行的实验。

(1)上图中前后两次实验中,第一次可以看成是______实验。
(2)两次实验开始都对烧瓶中的肉汤加热煮沸是为了______
(3)第一次实验烧瓶内最终繁殖了许多微生物,第二次实验烧瓶内最终没有微生物繁殖,你推测肉汤中的微生物来自______,而不是______产生的。
(4)从生命起源角度看,这一实验______(能、不能)支持自然发生论。
2022-08-13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7.3.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2022-2023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学期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
6 . 小刚在学习完“生物的生殖”以后,把两个大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进行种植,结果发现种植的马铃薯块有的长了芽,有的没长芽。小刚猜想,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带芽眼。为了验证该猜想是否成立,小刚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将实验补充完整,并回答有关问题:
取两个盛有潮湿的肥沃土壤的花盆,编号为甲、乙。
(1)将挑选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块若干,分成两组,将带有芽眼的马铃薯小块种在甲花盆中,将____________________种在乙花盆中,将两花盆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
(2)几天后观察记录:甲花盆的马铃薯块茎都发育成幼苗,乙花盆中的则没有发育成幼苗。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他将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指出以上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设置了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马铃薯小块块茎种植产生后代,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7 . 生活中食物时间放长了就容易腐烂坏掉,为了探究食物滋生微生物的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将适量新鲜猪肉放入水中加热,大火煮沸一段时间,冷却后取猪肉汁进行如下的探究实验。
步骤一:将等量的猪肉汁分别加入编号为A、B、C、D的四只锥形瓶中,静置一小时,然后用脱脂棉花塞住瓶口。
步骤二:把锥形瓶A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冷藏室的温度为5℃。
步骤三:把锥形瓶B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室温为25℃。
步骤四:把锥形瓶C加热煮沸后,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室温为25℃。
步骤五:把锥形瓶D加热煮沸后,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冷藏室的温度为5℃。
步骤六:几天后,用放大镜对四只锥形瓶内的猪肉汁进行观察,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内。

锥形瓶

A

B

C

D

观察结果

+++

(观察不到微生物,用“-”表示;观察到微生物,用“+”表示;微生物较多用“++”表示;微生物很多用“+++”表示)
(1)根据该实验进行分析,锥形瓶A与B形成对照,变量是__________;锥形瓶B与C形成对照,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锥形瓶B与D能否形成对照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该实验的结果,说明通过____________处理,可长时间保存食品。
(3)防止食物腐败依据的原理主要是将食物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________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4)请你再列举一种食品的保存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项目学习小组决定开展探究香烟烟雾危害性活动,取得实证后便于开展“无烟日”宣传。
【实验材料及用具】:同种健康的四龄及五龄家蚕、气体收集装置(如图1)、饲养盒(19cm×12.5cm×7.5cm)(注:四龄、五龄家蚕是指分别蜕皮过3次和4次的家蚕。)

【实验过程】
(1)设置对照实验
设置A、B两大组,每大组四龄、五龄家蚕各30只,平均分成3个小组,A大组的3个家蚕饲养盒中分别注入120毫升空气,B大组的3个家蚕饲养盒中分别注入120毫升含有香烟烟雾的空气(如图2),密封观察20分钟。

(2)收集事实与证据
注入气体后观察家蚕变化:A大组的家蚕没有出现明显异常变化;B大组的绝大部分家蚕先是烦躁不安,然后胸部膨大,头胸昂起向后弯曲,随后吐出大量绿色或褐色的液体……,最后收集数据如表所示。
香烟烟雾对不同蚕龄家蚕毒性的比较实验记录表

组别

虫龄(只数)

死亡只数

死亡率

平均死亡率

A

1

四龄(10只)

0

0%

四龄0%

五龄0%

五龄(10只)

0

0%

2

四龄(10只)

0

0%

五龄(10只)

0

0%

3

四龄(10只)

0

0%

五龄(10只)

0

0%

B

1

四龄(10只)

4

40%

四龄33.3%

五龄0%

五龄(10只)

0

0%

2

四龄(10只)

3

30%

五龄(10只)

0

0%

3

四龄(10只)

3

30%

五龄(10只)

0

0%


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家蚕属于昆虫发育过程的___________阶段(选填“幼虫期”或“成虫期”);
(2)该实验设置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组;(选填“A”或“B”);
(3)该实验中哪些设置可以减小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4)有同学只根据表中五龄家蚕的死亡率都为0%得出“香烟烟雾对五龄家蚕没有危害”的结论,你认为该结论合理吗?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2022-06-30更新 | 238次组卷 | 2卷引用:7.1.2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2022-2023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9 . 在许多地区的城乡接合部,白色垃圾泛滥,严重威胁土壤安全。我国多地实行了限塑令,为宣传限塑令,凉山州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针对白色污染问题,探究了“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4粒饱满的四季豆种子、2个栽种盆、普通土壤、塑料袋、直尺。
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取两个大小相同的栽种盆分别标号为A、B,在A盆中放入普通土壤,B盆中放入等量的加入若干塑料袋碎块的普通土壤。
②将4粒相同的饱满的四季豆种子平分栽种在A、B盆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定时浇水,培养一段时间。
③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定期测量A、B两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如图1),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A、B两组植株根系(如图2)。

请你回答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是______
(2)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3)本实验的不合理之处是______,不能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4)你生活中产生的白色垃圾应该投放到下列______(选填“甲”“乙”“丙”“丁”)垃圾箱中。

(5)假如你是一名学校“垃圾分类指导员”,你会采取哪些方式引导同学们进行垃圾分类?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022-06-27更新 | 422次组卷 | 4卷引用: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
10 . 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毫米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动物体内。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小鼠数量

(只)

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

体重增长值

(克/只)

20

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克/只,连续27天

正常

7.34

20

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克/只,连续27天

基本消失

-0.12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鼠是一种哺乳动物。其生殖方式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
(2)小鼠的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3)雄性小鼠控制其各种性状的基因传递给子代小鼠的“桥梁”是________
(4)以上对照实验中,属于实验组的组别是________
(5)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2022-06-26更新 | 403次组卷 | 4卷引用:7.2.2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2022-2023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学期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