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请仔细阅读下列资料,结合图形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 排放”。图一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 三种生物,1、2、3、4表示甲、乙、丙的某些生理过程。
材料二某国家决定将核污水排入海洋。如此污水中的核物质将随着洋流和食物链扩散,影响生态安全、人类健康等方方面面,因此这一问题绝不仅仅是该国的内部问题,也是涉及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 康的国际问题。图二表示某海洋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
   
(1)在图一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绿色植物可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生理过程为[       ]_________。图一生物群落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
(2)图二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成分还需要补充的是图一中 _________(选填甲、乙、丙)和非生物成分。请写出图二中鲨鱼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_________。如果鲨鱼获得1千焦能量,则最多需要消耗海洋水生植物_________千焦能量。
(3)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海洋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较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0-09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甘肃省平凉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2 . 看图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碳中和”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家战略,本质上是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某地区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的“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提示: 图中CO2表示二氧化碳)
   
(1)科研人员监测了养殖区与非养殖区海水的相关指标,以判断该养殖模式的效果。
①据图2可知,该养殖模式可以显著_______表层海水二氧化碳浓度。
②结合图1分析形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浮游植物和_______作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储存在有机物中。
(2)贝类食性广泛,通过滤食多种浮游生物和海带碎屑,促进有机物在_______上的传递,也可增加碳的储存;此外,贝类利用碳酸盐构建贝壳,贝壳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基本不会被海洋中的_______分解,从而抑制了碳的循环。综上所述,“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向海洋扩散,从而助力实现“碳中和”。
3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丹参(如图1)的根肥厚,可以入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学中常用的药材。我国人工栽培丹参的历史悠久,农民总结了一整套的田间管理方法,如施肥、浇水、除草、除虫等。丹参易受棉蚜、叶蝉等害虫的危害。为减少药材的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可以在丹参田里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治虫,部分食物网如图2所示。

材料二: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核污水不但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污染,还会严重危害周边国家人民的健康安全。科学家预测,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全球都将受到影响。
(1)图2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该食物网中的生物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
(2)叶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杂草和丹参争夺养料,两者之间存在______关系。
(3)核污水排入海洋,不仅会影响日本周围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且会给全球生态环境、生态安全乃至人类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因为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做法有______(列举一项即可)。
2024-01-2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