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吸碳器,植树造林不仅美化环境,也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
资料二   广东湛江红树林被国际湿地专家称为世界湿地恢复的成功范例;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栖息着150多种鸟类、240 多种水生动物和近 400 种水生物;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被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如今,红树林已成为美丽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
资料三   如何对待母亲河?大开发还是大保护?“泽被后人”还是“竭泽而渔”?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
(1)资料一中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吸碳器,指的是森林通过__________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___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资料二中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栖息着150多种鸟类、240多种水生动物和近 400 种水生物,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多样性。动物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__。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实施,使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结构更加稳定。
(3)资料三中提到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作为中学生,你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可以做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2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网2022年9月15日报道我国森林面积达2.27亿公顷,十年增长7.1%,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森林二氧化碳吸收量增长7.3%,达到每年8.39亿吨二氧化碳吸收量,相当于抵消我国汽车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材料二   不同森林类型的蓄水量数据
森林类型幼松林中齡松林阔叶次生林原始林
蓄水量/(米3·亩)100300560800
(1)阅读材料一可知,我国森林通过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能产生___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材料二说明森林起到了涵养水源的重要作用,因此森林生态系统有“___”之称。从数据可知,幼松林、中龄松林、阔叶次生林等人造林的平均蓄水量___(选填“高于”或“低于”)原始林。
(3)保护森林,从我做起。你可以做哪些工作来保护森林?___
2023-10-24更新 | 20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长沙县中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3 . 分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两千年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达50%,而建国之初,我国森林覆盖率降低至8.6%,2022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增至24.02%。
资料二:森林犹如“绿色水库”,一万公顷森林保持的水分相当于一个300万立方米水库的储水量。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再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资料三: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漠化。有些水草丰美、生机勃勃的大草原,由于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在狂风侵蚀下很快变为了荒凉的沙漠。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起到了维持大气中______的相对平衡。
(2)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_____循环。谈谈蒸腾作用在该循环中起到什么作用?(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推测出我国森林覆盖率降低的原因(写出一个即可)______
(4)虽然近年来,我国森林覆盖面积逐年上升,但仍然面临着严重问题。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作为中学生,你应该怎样从自身做起,为保护我国植被尽一份力?(写出一点即可)_____
2023-08-07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九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4 .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洋、湿地和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包含了全球97%的水,是生命的摇篮,也是资源的宝库,海洋中的绿藻是全球重要的氧气来源。湿地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等多种生态功能,为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森林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为全世界3/4以上的陆地生物提供了栖息地;每年能吸收约20亿吨二氧化碳;一公顷森林一年能蒸发8000吨水,使林区空气湿润,增加降水量。
(1)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其生态功能是__________(一点即可)。
(2)材料中划线部分体现了绿色植物通过______作用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平衡。
(3)"林区空气湿润"是因为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尖______区从土壤中吸收的绝大部分水分,以水蒸气状态由叶片上的_______散失到大气中。
2023-07-13更新 | 25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生物真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资料分析
材料一:2021年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举办以“山海连城•自然深圳”为主题的世界森林日宣传活动。森林是地球上一笔巨大的财富,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所有生命体生存必需吸收的氧气,如图甲。
材料二: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与“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中和”、“碳达峰”中的“碳”,就是指二氧化碳,“碳中和”即“碳的排放=吸收”如图乙。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碳中和、碳循环主要靠植物______作用和微生物______作用和动植物的______作用。
(2)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会使“碳达峰”的速度______(填“加快”或“减慢”)。
(3)列举生活中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______(列举一点即可)。
2023-07-01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仙村中学中考模拟生物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宣布“力争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这个目标,其中一个重要途径是增加碳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态系统增加碳汇的路径主要有陆地碳汇和海洋碳汇,分别称为“绿碳”和“蓝碳”。
“绿碳”是充分利用陆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蓝碳”是指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某地通过建设海洋牧场,构建“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如下图),探索海洋碳汇发展之路。
          
(1)“绿碳”是指图一中的[____]
(2)图二是“藻-贝”共生养殖生态系统,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____
(3)科研人员监测了养殖区和非养殖区海水的相关指标,以判断“藻-贝”共生养殖模式的效果。
①据图三可知,“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可以显著降低_________
②结合图二分析形成上述原因:浮游植物和________可以作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吸收二氧化碳合成的有机物沿食物链传递,可增加碳的储存。而贝类利用碳酸钙构建贝壳,贝壳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所以基本不会被海洋中的分解者分解,从而抑制了碳的循环。因此,“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助力实现了________平衡。
(4)“碳中和”的实现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可以怎么做?________。(写出一种做法即可)
2023-06-02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延边州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7 . 温室效应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关乎全球环境的重要问题。早在189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瑞典物理学家斯文特·阿列纽斯研究出了二氧化碳对地球温度影响的理论模型。他得出的结果是,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约40%,温度就会下降4~5℃,并可引发一个新的冰川期。同理,二氧化碳的含量翻番的话,温度就会上升5~6℃。1896年,他首创地球“温室效应”概念,大气中的某些成分,如二氧化碳、水等气体能透过太阳光的短波辐射,但却强烈地吸收长波辐射,因此,地表就像罩了一层玻璃的温室,使大气温度提高,所以称为“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中排放量最大的气体,它的主要来源是化石性燃料的燃烧和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同时,人类对森林大量砍伐,使地球上的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日趋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步升高,促使全球气候变暖。就世界范围的二氧化碳减排而言,重点应放在减少化石性燃料的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二氧化碳的分离回收技术和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上。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将是今后重点开发和研究的对象。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其可以强烈地吸收太阳光中的______,提高地表的大气温度。
(2)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是______
(3)植物在减少温室气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通过______作用吸收温室气体,写出植物吸收温室气体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一条温室效应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
2023-05-01更新 | 214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5 人的由来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学易金卷: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云南专用)
8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聚焦“双碳”目标,围绕“绿色”办会推出多项举措。消博会会场内所有入场餐饮机构均使用可降解材质餐具。参展商提供的包装袋、手提袋等也以可回收的纸袋为主、不少展台工作人员向观众赠送布质环保袋作为纪念品。
资料二河南:推动湿地生态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效保护了全省湿地生态环境和水禽,湿地保护面积逐年扩大,湿地生态状况明显好转,生物多样性不断富集,鸟类等野生动物资源数量也持续增加,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显著扩大,形成了豫东青头潜鸭繁衍,豫西大天鹅成景,豫南朱鹮安家,豫北金钱豹常现,豫中大鸨群聚,对维护我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资料三自 2005年河南森林城市建设启动以来,河南奋力书写新时代生态答卷,让绿荫铺满中原大地。2020年底,全省森林面积418.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5.07%。在“十四五”期间,河南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分梯次加快森林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森林河南。2022年4月,《河南省“十四五”林业保护氧化碳库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指出,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6.09%,充分发挥了绿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如图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的关系示意图。

(1)生态系统中的______(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能降解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参与生物圈中的______循环。
(2)资料二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多样性。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实施,使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______,结构更加稳定。
(3)资料三图中表示生产者的是______,它通过______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023-04-1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9 . “绿色办奥,绿色发展”是我国北京冬奥会办奥理念之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正在“增绿”和“减排”上下功夫。分析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绿色办奥从理念到行动,一股股“氢”风吹拂低碳冬奥,一步步生态治理齐心 “增绿”、倾力“护蓝”成效显著。
材料二:2022年4月20-21日,北京有大风沙尘天气。沙尘对人体的呼吸道和眼结膜健康有影响;大风扬起杨柳飞絮和花粉,敏感人群需注意防护。
材料三: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员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比赛中,腾空、转体、抓板落地一气 呵成,突破自己的极限,成功完成了超高难度动作。
(1)从资料一分析,“增绿”和“减排”的绿色发展理念,其背后的生物学原理为:绿 色植物通过_________作用释放氧气;另一方面需从能源结构、工业制造和个人生活等方面减少 _________的排放,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__平衡。
(2)从资料二分析,根据现有研究,没有证据证明杨柳絮中存在新冠病毒。但无论是防控病毒,还是防治杨柳飞絮等花粉过敏,现阶段都要注意外出时佩戴口罩,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戴口罩属于_________。新冠病毒或花粉等是引起传染病的_________
(3)在流感流行期间,接种_________可以有效防控传染病的流行,因其能够刺激机体产 生一种特殊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叫做_________
(4)从资料三分析,运动员谷爱凌完成“腾空、转体、抓板落地”这一系列动作,体现 其关节具有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运动员在寒冷环境下,产热量会明显增多,与此关系最 密切的调节因素是_________ 激素的增多。
2023-04-0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赤岗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甘肃省有多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如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珙桐等国家保护植物14种;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家--级保护动物18种;陆栖脊椎动物265种等;区内经济植物种类本富,竹类有11种;药用植物有100多种。
资料二:一项新分析发现,自19世纪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碳约为3000亿吨,“森林是我们对抗气候变化的最大天然盟友”,如果在全球增加近10亿公顷森林,可能在未来几十年里吸收2050亿吨。
(1)资料一直观体现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_____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
(2)保护区内有豺狗和竹鼠,前者有时成群袭击单独活动的大熊猫,后者以竹为食并居于竹丛洞穴内,危害大熊猫的食物基地,大熊猫生活环境中的竹子、豺狗和竹鼠都属于影响它生活的________(填“非生物”或”生物”)因素。某时期当地因竹子大面积开花死亡,导致大熊猫食物缺乏,出现生存危机,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能力是有限的。
(3)资料二描绘的蓝图中,森林里的绿色植物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来看,属于_______,其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释放到大气中,维持着生物圈中的________
(4)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减排力度最大,减排贡献最多的国家,我国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碳的净零排放)。保护生物圈,“低碳”减排,人人有责。作为中学生的你,该如何来做呢?__________(写出一种做法即可)。
2023-03-31更新 | 37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生物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