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于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0日中午宣布,福岛核电站第三批约7800吨核污水排放完毕。此次排放从2日开始,排放量同前两次相同,约为7800吨。这也意味着已有超过2.3万吨核污水排入海洋。大量的核污水进入海洋必然会对生态和环境、主要是海洋生态和环境造成影响。这些影响有多大,目前难以预料,只能从既往已经发表的研究、报告和实地调查等获得一些初步的认知。核污染水排入海洋后可能对人与其他生物造成的影响主要是致癌、致畸、致突变,这取决于核素的扩散范围和浓度,核污染水排放的速度、数量,以及核污染水中的核素种类、剂量(浓度)等。
(1)此次核污水排放影响最大的是______生态系统。
(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是保护____的根本措施。
(3)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排放到海洋中的核污水最终会威胁到_______
(4)生物多样性是珍贵的自然遗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作为一个地球公民,你对保护环境的倡议是________
2024-02-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南通制定了《南通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全面加强减污降碳。下列措施中对降碳效果最明显的是(  )
A.推广风能等绿色能源替代化石燃料B.将用煤量大的企业搬离城市中心
C.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集中排放D.通过技术升级使化石燃料的燃烧率提高
2023-11-0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福寿螺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水稻生长危害十分严重,水稻生产中常采取化学药剂防治效果较好,但对环境影响大。五爪金龙、马缨丹、胜红蓟、蟛蜞菊原产地和福寿螺原产地相近,均是我国入侵植物。为探究上述四种植物对福寿螺是否有杀灭效果,某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取90个生长状况相同的福寿螺,随机平均分为6组,分别放入A、B、C、D、E、F6个烧杯中,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

组别

加入溶液

福寿螺全部死亡时间

A

密达(常用化学杀螺农药)200 ml

在相同条件下,每隔24 h检查各杯中福寿螺的死亡数量

118 h

B

五爪金龙提取物200 ml

48 h

C

马缨丹提取物200 ml

72 h

D

胜红蓟提取物200 ml

96 h

E

蟛蜞菊提取物200 ml

96 h

F

清水200 ml

96 h后福寿螺死亡率为4%

(1)设置F组的作用是________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上述四种植物对福寿螺________,且________对福寿螺的杀灭效果最好。
(3)基于以上实验结果,若要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上述植物提取物来代替农药在稻田中防治福寿螺,我们还需进一步开展哪些方面的实验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0-2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生物试题(三)
4 . 2023年的4月是第35个爱国卫生月,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宜居靓家园,健康新生活”。爱国卫生运动是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爱国卫生运动是将我国的组织优势、文化优势特别是群众运动优势转化为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具体行动。
(1)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下列能源中,属于清洁能源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多选)。
① 太阳能             ② 风能             ③生物能             ④ 核能
(2)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既能减少污染又能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也充分的践行绿色环保的理念。垃圾可以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
                     
旧书籍和报纸属于_____________;受污染的纸巾和食品袋属于____________;废旧电池和过期药品属于_______________
2023-09-18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地膜厚度是衡量地膜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地膜的使用会造成地膜残留污染,土壤体积质量增加。科研人员在种植玉米时,使用的地膜厚度设4个处理,玉米收获后,在试验区内取0~40cm土样,测定0~20cm、20~40cm土层土壤体积质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膜对表层土壤的污染比深层土壤严重
B.地膜越厚,土壤中地膜残留物越多
C.地膜厚容易被分解者分解从而减少污染
D.应该建议农民使用较厚的地膜
6 . Ⅲ.请阅读以下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鸟在飞行过程中与人造建筑相撞发生伤亡的悲剧被称为鸟撞。鸟撞是野生鸟类现今面临的最严峻的生存威胁之一。
鸟撞为何发生?在白天,由于鸟类无法“看见”透明的建筑玻璃,会误认为透过玻璃看到的景物和玻璃反射出的景物是可以到达的区域,从而与玻璃相撞;在夜晚,城市的灯光会对鸟类形成吸引,使其无法正确辩认方向,在灯光中迷失的鸟类常常会撞上建筑,或因找不到合适的落脚地而力竭死亡。
我国境内有世界上三大重要候鸟迁飞区交汇,想要避免鸟撞玻璃的悲剧,最好减少大面积玻璃幕墙的使用。建设生态城市时,可对已有建筑进行防鸟撞改造,即要让鸟类“看见”玻璃的存在。一种成本低且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建筑内侧玻璃贴上密集排列的防鸟撞贴纸。实验发现,只要给玻璃贴上间距5×5厘米的矩阵,或间距10厘米的垂直线,就能有效防止鸟撞。让我们正确认识鸟撞,向着减少鸟撞悲剧、建设鸟类友好城市的目标而努力。
1.下列与鸟类适应飞行生活无关的结构特征是(  )
A.身体呈流线型B.具有角质的喙
C.前肢演化成翼D.双侧胸肌发达
2.鸟类飞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叙述与能量供应无直接关系的是(  )
A.食量很大,消化能力强B.用肺呼吸,以气囊辅助呼吸
C.心脏四腔,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强D.直肠很短,随时排出粪便以减轻体重
3.下列有关鸟撞发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玻璃透光,鸟类误以为可以穿过玻璃到达对侧区域
B.玻璃反光,鸟类误以为玻璃上映出的区域可以到达
C.夜间的人造光线会吸引鸟类,使之失去方向感
D.鸟类眼球结构简单,视力不发达,看不见玻璃
4.建设鸟类友好城市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城市是一个社会和谐进步、经济高效运行、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
B.生态城市建设包括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等多方面内容
C.鸟类多生活在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城市建设无需考虑对鸟类的影响
D.保护鸟类的理念需要广泛宣传,并融入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项目中
5.为防鸟撞发生,下列可用于大块玻璃幕墙的贴纸设计合理的是(  )

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②③④
2023-06-1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初中结业考试生物试题
7 . 温室效应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关乎全球环境的重要问题。早在189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瑞典物理学家斯文特·阿列纽斯研究出了二氧化碳对地球温度影响的理论模型。他得出的结果是,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约40%,温度就会下降4~5℃,并可引发一个新的冰川期。同理,二氧化碳的含量翻番的话,温度就会上升5~6℃。1896年,他首创地球“温室效应”概念,大气中的某些成分,如二氧化碳、水等气体能透过太阳光的短波辐射,但却强烈地吸收长波辐射,因此,地表就像罩了一层玻璃的温室,使大气温度提高,所以称为“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中排放量最大的气体,它的主要来源是化石性燃料的燃烧和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同时,人类对森林大量砍伐,使地球上的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日趋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步升高,促使全球气候变暖。就世界范围的二氧化碳减排而言,重点应放在减少化石性燃料的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二氧化碳的分离回收技术和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上。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将是今后重点开发和研究的对象。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其可以强烈地吸收太阳光中的______,提高地表的大气温度。
(2)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是______
(3)植物在减少温室气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通过______作用吸收温室气体,写出植物吸收温室气体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一条温室效应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
2023-05-01更新 | 21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燕山地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8 . 经过三年疫情使露营意外成为一种热门的户外活动。在露营时我们要注意(  )
A.爱护植物,因为它全身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垃圾应该分类投放
C.看到公园的花朵很美丽便摘回家欣赏
D.只能使用纯电动、天然气车辆
9 . 据报道,我国市场上现销售的冰箱,一半以上是“绿色冰箱”。从2010年开始将逐步淘汰以氟利昂为制冷剂的冰箱,代之以“绿色冰箱”。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绿色冰箱”就是绿颜色的冰箱,颜色美观大方
B.“绿色冰箱”省电、节能、降低使用成本
C.氟利昂资源有限,造价成本太高
D.“绿色冰箱”可以保护臭氧层
10 .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将厨余垃圾变成有机肥。研究人员通过筛选得到三种细菌,命名为T1、T2和T3,并研究其降解特性。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12个装有50mL牛肉膏的锥形瓶平均分成三组,每组4份,分别加入等量蛋白质、油脂、纤维素和淀粉等有机物,配制成培养基。
②将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在上面用无菌棉棒分别等量涂抹三种细菌,并置于30℃恒温培养。
③48小时后测定并计算其降解能力,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探究过程中体现控制单一变量的做法是______(请举一例)。步骤②中用无菌棉棒将细菌涂抹在培养基上,相当于培养细菌一般方法中的______
(2)据图可知,T1对有机物______的降解能力最好。若利用微生物发酵自制厨余垃圾处理器,需加入的细菌组合是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
(3)俗话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结合本实验,投放垃圾时应______,才能更好变废为宝。
2023-02-1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A)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