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记叙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93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闪烁的星光

朱宜尧

①车辆段没搬时,还在车站的后身。车辆段空间不大,有点憋闷。我每次去办完事,就一刻不停地往回赶。我去段里的任务就是写写新闻稿。我笔下的职工不都是劳模,更多的是平凡而普通的人。

②我从气割岗位路过,看见火花四溅,想着拍出来的效果肯定不错。于是我就站在那个岗位边上,挺远,是安全地带,靠着长焦镜头能拍到师傅。可当时的光线条件,要么照片太黑,人看不清;要么照片太亮,飞溅的火花不突出。没办法,经验告诉我,只能等了。

③夏天实在太闷热,我蹲在不通风的角落里出了一身的汗。而气割师傅更是辛苦。除了要面对枪焰这个近在眼前的高温热源,他还得穿着厚厚的工作服,袖口、领口都扎得牢牢的,不透气。胸前的纽扣,也都要如数扣好。再热的天,再闷的天,气割岗位的师傅们穿戴都是规规矩矩的。他们还要戴上安全帽,穿上又长又厚的过肘皮手套,特别笨重,且热。热是最大的问题。

④我用镜头盯着师傅的一举一动,直到他停下来,走到逆光处的水池边,水哗哗地冲出水龙头。他解开了衣襟,我忽然看见有闪闪发光的东西在衣襟上动。衣服上有什么吗?我起身三步并成两步走到水池边,装作洗手的样子。可是,我什么都没看见,那些星星点点的光亮消失了。我赶紧又回到刚才的位置,用镜头再次拉近,那些光亮再次出现。真是奇怪了,这些小光点好像在和我捉迷藏。

⑤我站在那里,忽然对师傅说:“别动,感觉你工作服上有光点,怎么靠近了就没了?”那位师傅看我这身行头,真就定在那里一动不动,挺配合我。我看了看,没发现什么,他却好像明白了,敞开衣襟让我看个清楚。我再次回到刚才的位置,顺着小小的光亮一点一点靠近,发现他衣襟上竟然有许多小小的孔洞。原来那些亮光是太阳的光芒,因为逆光,那个深蓝近乎黑黢黢的衣襟,透出的点点光亮竟然格外显眼。

⑥我兴奋起来,感觉灵感来了。那天整整一个下午,我就看他切割。

⑦大热天难熬。眼见师傅的工作服后背开出一朵朵盐碱花,盛开又消失,消失又盛开,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反反复复。持火枪的师傅被工友们称作“火枪手”。我很怕那个火枪,“呼呼呼”的声音像凛冽的风、咆哮的风,要撕开阻挡它的一切,飞溅出的火花更是让我心生畏惧。这之前我只接触过电焊,那时我还在学校实习,电焊产生的火花把我的袜子烫出了窟窿眼儿,尽管捂得很严实,又在脚面上挡了一个帆布垫,也无济于事,以至于我现在都惧怕这些火花。

⑧此刻,我眼前的气割师傅全神贯注地盯着切割的部件,但面对火花又十分气定神闲,没有一丝一毫要躲避的意思。其实,即便真的被烫到了,他也不会改变切割的姿势,除非切割结束。后来我知道了,所有的“气定神闲”都是在无数次烫伤中练就的。因为他知道他手上那把火枪的厉害程度,也知道车辆的零部件很多、很复杂,人一躲,火枪一歪,就可能会对零件造成损害。即便要调整切割角度,也要先调节火焰或者关火,然后才收回专注力,再找一个合适的角度进行切割。这一串稳定连贯的手法,没有几年时间是练不出来的。

⑨这位气割师傅姓陈。我仔细看了他的工作服,两只袖子,两片衣襟,到处都是细细密密的孔洞,让人有些心疼。新建设的车辆段,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那时我还去看望过老陈,他自豪地说,他赶上了新段的建设,满院这些“大部头”都是他一手切割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他还说他把我之前发表的那篇“豆腐块”——《“火枪手”老陈》一直留着,他要做个纪念。

⑩后来几年,我没再去车辆段。知道老陈退休了,偶尔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他,他爱上了甩铁鞭运动。我会给他甩铁鞭的视频点个赞,聊上几句。我发表文章,写了工友之间的事儿,他看到后也点个赞,除此之外再无更多往来。直到有一天,我从同事那里惊闻:老陈“走”了。我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⑪此后,不知为什么,老陈经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尤其是和同事聊到气割或者电焊岗位时,抑或是谁谁退休了,谁谁喜欢上了什么运动,老陈总是最先冲进我的脑海。老陈很平凡,但大多数人度过的都是平凡的一生。平凡可以,但不能平庸。就说老陈,能在一个岗位坚持近二十年。坚持,让一个人有了操守,有了信念。而日复一日的坚持,日复一日的精进,日复一日的热爱,能做到的人并不多。

⑫我想起老陈,就会想起老陈身上星星点点的瘢痕,就会想起老陈闪烁着星光般的衣服。那些“星星”都是老陈用时间、用汗水、用心血,一颗一颗种上去的,每一颗都有他的火焰,都有他的温度,都有他的故事。它们像一枚枚闪耀的勋章,布满他的衣襟、他的胸口、他的心上。

(选自《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5日 07,有删改)

1.根据选文内容,填写表格。

情节概述

站在气割岗位边上

老陈工作时火花飞溅火花给身体留下许多深色的细小瘢痕惊闻老陈“走”了

感受或情感

闷热

兴奋

畏惧

心疼


2.批注是重要的学习方法,请结合选文给下面句子作批注。
(1)眼见师傅的工作服后背开出一朵朵盐碱花,盛开又消失,消失又盛开,反反复复。(修辞角度)
(2)我眼前的气割师傅全神贯注地盯着切割的部件,但面对火花又十分气定神闲,没有一丝一毫要躲避的意思。(描写角度)
3.选文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本文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赞同吗?请简述理由。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片白云

谢志强

他欣喜地听着从羊圈传来的羊的叫声。他蹲在靠墙的地炉旁边,清出昨晚烧过的余灰,然后,用松枝和牛粪点起火,炖上铜壶。在水隐约吟唱的时候,他掰了块砖茶丢进去。轻烟暖和着屋子。

这时,屋外响起急骤的脚步声,渐渐近了,门框里出现女儿一张惊慌的脸。女儿哭着,说:阿爸,我那只小羊羔死了。

他关注着炉里的火,表情平静,说:嗯。

女儿说:昨晚它还欢蹦乱跳呢。阿爸,它硬得像块白石头他脑子里还留着夜晚扫荡山谷的暴风雪的喧嚣。他说:我等会儿去处理

女儿泣声说:阿爸,小羊羔……

他倒出奶茶,取来糌粑,说:坐下来,来,羊等着要上山吃草。

父女俩安静地吃着。他想起有一回眼睁睁地看着雪崩遮蔽了牦牛,还有狼、雪豹、狐狸,秃鹫叼走了羊羔。他对失却有着精神准备,知道挡也挡不住。他捏着木勺舀着木碗里的糌粑,嚼出响声。女儿似乎担心响声惊扰了什么,嘴里克制着,她用手掰碎着糌粑。

等到他听到出去的女儿模仿羊的叫声的时候,他站到门口,望见峡谷里那一群羊,像白云一样飘离村庄。他嚼着奶酪,来到空寂的羊圈。羊圈里充满着羊的气味。

羊圈旁边有一块石头,他把那只死了的羊羔拎上去。身后是零零落落的石屋,前边是起起伏伏的谷地。刀子长了眼一样剥开失却温暖的羊羔,他的嘴念叨着什么。一张皮展开摊晾着,它将是女儿冬天穿的皮袄。羊毛稚嫩可爱地曲卷着,一绺一绺曲卷得那么自然,却已经没有时间舒展开来。

先是听见乌鸦的叫声,像是被风吹乱了的乌云。他知道,它们冲着羊羔来了。阳光里,肝脏、肚肠闪耀着新鲜的光泽。还有凝固的血。他用泥土搓洗着双手。乌鸦迈着试探的步子往他这边徘徊。

随后,高阔的蓝天,出现一个斑点。慢慢地,他眼前的地上一个偌大的影子移动,秃鹫展着巨大的翅膀已逼近他头顶的天空,稳稳地滑翔着。

他甚至看见了秃鹫那炭火一般的眼珠。

他卷起羔皮回屋。背后一片乱乱的鸣叫。乌鸦躲闪开了。不知哪儿又赶来几只秃鹫,俯冲下来。他看见一只秃鹫倾斜着翅膀冲下来叼走了一根骨头。

他把羔皮钉在门前的墙壁上,回屋取了锄头准备去田地。苍蝇已敏感地飞来,去叮那留着血迹的羔皮。他走近,羔皮已微微缩皱。苍蝇惊慌飞开,却近近地乱舞。

午后,村里一位朋友来他家。喝着奶茶,两人偶尔说句话,更多的时间是沉默。似乎过去的岁月,还有眼前,往后,已在无言的默契中交流着。朋友想起了什么事,起身走。他送到门口,说:明天我去你那儿。回身,他收起了墙上那张羔皮。

峡谷,一边阴,一边亮。他走到村边,好像一天的力气都积攒到这一刻,喊得悠长而粗犷。那喊声碰着对面的悬崖,反弹回来,又返回去,一来二去,同一个喊声,回荡之间,弱下来,仿佛他不止喊了一次。

不一会儿,他女儿的回应穿过峡谷飘了过来,如同和声,那么自然地承启了两个人——父女的声音,一唤一应,灌满着峡谷。峡谷小心翼翼地收集起它们,恢复了那辽阔的平静。

转眼,一片自云在峡谷那边飘出来:女儿赶着白云。谷底银亮的河像一条哈达。渐渐地,悬羊和小羊相互寻找、呼唤的声音响过来。他一脸的皱纹里沁出笑意,因为,他听见了女儿模仿羊羔的叫声。

(选自《珠子的舞蹈》)

[注释]①糌粑(zān ba):“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西藏自治区的一种特色小吃,也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
[关注细节,感受氛围]
1.关注父女对话中的细节,参照阅读笔记,结合文中画线句分析女儿和父亲的心理。
阅读笔记
第一组:女儿的哭诉第二组:父亲的回应
女儿哭着,说:“阿爸,我那只小羊羔死了。”他关注着炉里的火,表情平静,说:“。”
女儿说:“昨晚它还欢蹦乱跳呢。阿爸硬得像块白石头。”他说:“我等会儿去处理。”
女儿泣声说:“阿爸小羊羔……”他倒出奶茶,取来糌粑,说:“坐下来,羊等着要上山吃草。”

2.阅读小说要善于通过想象感受小说营造的氛围。请你描绘由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想象到的情景。
3.小说中的“他”、女儿和朋友都没有姓名,而且几乎没有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联系链接材料,简要分析原因。
[链接材料]

作为浙江省作家代表团成员,我曾去西藏访问,那恶劣气候使我几乎承受不住,但那壮丽风景使我感叹不已,在那个环境里,一个人能感到自己的渺小和脆弱。我敬佩那片土地的……

——谢志强《回望一片白云》

4.小说为什么以“一片白云”为题?请联系链接材料,结合小说内容,简要阐述。
[链接材料]

文学对苦难的表达,直接写沉重,我不忍,我选择了轻逸——一片白云。

——谢志强《回望一片白云》

[关联阅读,领会风格]
5.阅读本文,你联想到了学过的哪篇小说?请借助“帮帮你”,从小说风格的角度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
帮帮你:
篇目提示:《社戏》《溜索》《台阶》
小说风格是小说家的创作个性在他的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它具体体现了小说家处理素材、提炼主题、塑造人物、安排情节和使用语言的特色。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湖北专用)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锻打

刘成章

①这片沃野,出小麦,出玉米,出一眼望不到边的蔬菜,还出杏子和柿子。

②这片沃野,也出过一些成语和故事,例如泾渭分明、《柳毅传书》等。

③这片沃野,叫作泾阳。

④现当代好几位引人瞩目的文化名人出自这里:于右任、吴宓、李若冰、雷抒雁……他们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丰厚的思想和艺术,如今都已作古。

⑤作家白描也出生在这里,这棵葆有青春的树,枝枝丫丫,花开正红,他热爱这片沃野,退休后回到这里汲取灵感,埋头写作,推出了一本抒写家乡的皇皇巨著:《天下第一渠》。

⑥当人们正在阅读和品味他的书时,他又投入了另一场劳动。

⑦叮!咣!叮!咣!火花四溅!

⑧他和泾阳的一位铁匠,奋力打铁。

⑨白描抡着老锤。

⑩一块烧红的铁,被他们死死地摁在砧上,来回锻打,又翻转来锻打。锻打!锻打!叮咣锻打!(1)每一锤都是那么气势磅礴,如暴雨雷霆!

⑪铁被打得遍体鳞伤,火焰般的铁屑落地变黑,而铁,已在剧痛中变形、升华。这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⑫(2)白描的膀子上,隆起了肌肉疙瘩;白描的额上,汗水滚落;白描的肋间如波涛起伏,那是他的肺在紧张呼吸,他在喘息。

⑬一个曾经的文弱书生,忽然间李逵起来。

⑭我已八十六岁了,作家打铁的场面,我是头一次看见。

⑮白描打铁所产生的冲击力,令我激动不已,难以自持。

⑯我似乎看见,一缕又一缕的历史云烟,在我们这颗蓝色的星球上飘过,旧石器时代来了,又走了。新石器时代来了,也走了。接下来是青铜器时代,而铁器时代的开启,是三千多年前,是春秋战国,也就是白描刚写过的兴修郑国渠的年月。兴修郑国渠,工程浩大,十万人参加,每天会用坏多少工具,而白描此时的行为,活像是为郑国渠出力。我猜想,白描在抡着老锤的时候,脑子里一定会想到这些。

⑰到了蒸汽时代,与它伴生的《国际歌》一直这么唱: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好啊,咱们就烧,就打!

⑱在悲壮激越的歌声中,泾阳竖起了一座浸透着党的光辉的革命丰碑:安吴青训班。

⑲多少仁人志士,多少英雄儿女,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了。他们一直奋斗到改革开放的年月,初心依然像块永不生锈的金子,闪闪发光。我猜想,白描在抡老锤的时候,脑子里一定也会想到这些。

⑳往昔和今天,历史和现实,通过白描手里的老锤,在铁匠炉前,在铁砧上,得到了和谐的交融。

㉑这是充满力量感的雕塑,线条粗犷。

㉒这是震撼人心的打击乐,震响在时代的交响乐里。

㉓这是火与铁的热舞,直逼生命和灵魂。

㉔它旋律优美如海的波涛,节奏铿锵似历史的巨轮在滚动。

㉕它演绎的是一种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内心笃定,永不退缩,求索极致。

㉖法国大作家左拉曾在作品中说,因为看铁匠打铁,他的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我虽然还没有达到这一步,但是,白描打铁的健美姿态,确实震撼了我,给了我力量,我觉得我年轻了好几岁。

㉗白描的怀前虽然有围裙,但是打铁时溅起的火花,还是向他的两臂、颈部和脸上,直奔而去。我看见一簇火花,似乎已经烧进他的肌肉里。他好像成了一块钢铁。他皮肤上沁出的汗珠,在炉火的照耀下,像灿烂的火花。

㉘一层一层的火花,溅起来,溅起来,溅成了流星雨,好不璀璨夺目!流星雨装饰着他,他何其美丽!

㉙无数的星星拱围着他,他好像站在星空之中。

㉚白描浑身大汗淋漓,忘情地抡着老锤,他在说:

我也是在锻打自己!

㉜生命,永远需要不息的追求。

㉝记得有一首诗这样说:敢迎烈焰方成器,不鼓清风怎铸魂?我想把这两句诗,送给白描,送给一切有志气的劳动者,并向他们致以敬意!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2月10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泾阳出过“泾渭分明”等一些成语,于右任等现当代引人瞩目的文化名人也是出自这里。
B.白描是个作家,出生在泾阳,退休后也回到泾阳。他的打铁体现了他对生命的不息的追求。
C.白描抡老锤时,脑子里实际就在想,多少仁人志士,多少英雄儿女,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了。
D.“我也是在锻打自己”中的“锻打”有“磨炼”的意思,表明白描是个有勇气自我革新的人。
2.选文中的“我”,有什么作用?(写出两点即可)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1)每一锤都是那么气势磅礴,如暴雨雷霆!(修辞角度)
(2)白描的膀子上,隆起了肌肉疙瘩;白描的额上,汗水滚落。(描写角度)
4.根据本文内容仿写句子。

例:我震撼于《安塞腰鼓》中的敲鼓,隆隆隆隆,多么豪放。(内容重复不得分)我震撼于《锻打》中的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本文所表达的情感。(写出三点即可)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位置

①一铺小小的土炕,挤着一家子人。到晚上,母亲总是睡在炕梢的位置。似乎窗外总在刮风,没黑没白,无休无止,从窗隙往屋子里挤,鞭梢似地一甩一甩,砸出满屋酷寒。母亲缩在炕梢,蜷睡着,却突然惊醒坐起,掖好孩子们的被角,又把掉落一旁的衣服重新盖上。屋子里漆黑一片,母亲所做的一切,全靠了母性的本能。母亲像猫一样警醒。

②那铺土炕,母亲永远睡在炕梢。有时是整个身子,有时是半个身子。经常在梦中,她滚落地上,嘴里发出一声惊呼,未及完全喊出,又被硬生生咬断。她想起男人还睡着,想起孩子们还睡着,她怕惊扰了他们。

③终于决定盖一栋房子。孩子们像雨后的笋,晚上,她甚至没有将身体蜷起的空间。石子是她和男人从山上采的,先采了大石,然后用小锤一下一下地砸碎;沙子是她和男人从河滩上推的,两个人深弯着腰,独轮车轧开深深的痕;泥板是她和男人亲手脱的坯,平场上一排排一行行,那些天她心惊胆战,生怕空中落下雨滴。房子不大,进展缓慢,可是女人知道,它毕竟是一栋房子,当房子盖好,她和男人,还有孩子们,再也不必在一铺炕上挨挤了。

④房子盖到大半,她搬了进去。她说她得看着她的房子,尽管那里面几乎什么也没有。但是那里有炕,母亲睡在那里,老屋的土炕便不会太挤。忙累一天的母亲沉沉睡去,没有男人和孩子在身边,她睡得格外香甜。那时窗子还没有镶玻璃,屋子就像冰窖,母亲浑然不觉。

⑤房子盖好了,搬进去,却仍然有些挤。女儿已经长到需要一间单独房间的年龄,母亲只好和男人和儿子继续挤一铺大炕。现在母亲再也不用蜷起身子睡觉了,可是她却不肯再睡炕梢。那个冬天,她一直睡在靠窗的位置。那是屋子里最冷的地方,冷风顽强地挤过窗隙,把熟睡中母亲的脸冻僵。母亲睡着,又突然醒来,黑暗中,为男人掖掖被角,给儿子的被子加盖一件衣服。她醒得总是恰到好处,她像猫一般警醒。

⑥春天和秋天里,母亲却让开了靠近窗户的位置,又一次睡到炕梢。她对儿子说早晨会有阳光,那阳光暖暖柔柔的,照在脸上,会很舒服。后来她从收音机里听到一些有关阳光的知识,更不肯再睡到窗前了。她喜欢说“营养”。她说春天和秋天的阳光有营养,照到谁的身上,谁就多吸收一分营养。母亲一本正经的郑重表情,常常把她的儿子逗笑。

⑦后来,生活就变得好了。

⑧后来,母亲就跟着儿子进了城。

⑨再后来,有一天,突然,母亲就病倒了。

⑩母亲病倒了,接连打了很多天的吊针。她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病床靠着明净的窗户。她一连很多天下不了床,她的眼睛忽睁忽闭,呼吸时缓时急,思维时明晰时愚钝。医生下了病危通知,儿子红着眼睛,日夜守在母亲床前。可是母亲仍然顽强地活着,她在等待女儿从国外归来。

⑪儿子是在清晨突然被母亲推醒的。一整夜他都陪伴着神志不清的母亲,那时候他刚刚睡着。睁开眼睛,他吓了一跳,几天未曾下地和进食的母亲,竟然站在他的床前!母亲微笑着,沙哑着声音,却是一本正经地说:“咱们换换床位吧!……现在,我的那张床上,有营养……”

⑫儿子看到,母亲的床头,有一缕微不足道的阳光……

1.简要分析题目“母亲的位置”的含义。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       
A.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打动人心的是对细节生动细腻的描绘。
B.第①段“似乎窗外总在刮风,……从窗隙往屋子里挤,鞭梢似地一甩一甩,砸出满屋酷寒”中,“挤”“砸”描写出冬天寒风的凛冽,极富力量感。
C.第④段中“那时窗子还没有镶玻璃,屋子就像冰窖,母亲浑然不觉。”母亲“浑然不觉”寒冷,只是因为她白天过于劳累了。
D.“母亲像猫一样警醒。”“她像猫一般警醒。”文章两次将母亲比作警醒的猫,描写出母亲为了照顾家人时刻保持着紧张而辛苦的状态。
3.请你为文中画线句设计朗读(停连、重音、语速……),并注明设计理由。
A.经常在梦中,她滚落地上,嘴里发出一声惊呼,未及完全喊出,又被硬生生咬断。
B.儿子看到,母亲的床头,有一缕微不足道的阳光……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

——李森祥《台阶》

简要分析第③段划线句子与链接材料都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作用有何不同?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不褪色

钱春华

①坐火车、转汽车、走山路,德福老汉凌晨五点出发,走到月亮升起,终于赶到了儿子大兴所在的炮兵部队。

②德福老汉一直觉得,他的大兴和大炮最相配——大兴帅气,大炮威风。一想起大兴与大炮站一块的画面,他就一身豪气,感觉不到疲惫。

③爬到山坡上,他便能看到儿子部队所在的营地了。德福老汉坐下来,打算吃一个馒头再走。朦胧月色下,有人嘴里啰啰地唤着,赶着一头猪出现在山坡上。

④只听那赶猪的人说:黑花呀,你就待在这山林里,自己找草药吃,过上十天半月,我来看你。虽然听着声音有点耳熟,德福老汉也没多想,只看了看那头猪,形销骨立的,看样子没几天活头了。不过德福老汉喂猪二十多年,经验丰富,他冲着赶猪人说:这猪有病,但还可以救活。

⑤赶猪人明显一顿,赶着猪快步来到德福老汉跟前,叫了一声:阿爸!

⑥德福老汉吓了一跳,仔细一看,这不是儿子大兴吗?他疑惑地说:儿子啊,你怎么跟猪打上了交道呢?

⑦大兴有点小得意地说:我们部队离城里太远,不好买菜,部队农场就养了二十多头猪。现在全由我照看着。

⑧德福老汉却大声嚷嚷着:你喂猪有什么出息?那不跟我一样吗?

⑨大兴说:阿爸,革命工作不分贵贱,养猪也是一项光荣的任务啊!

⑩他们的大声嚷嚷,惊动了营队里的人,连长和司务长跑了过来。连长说:大兴,你不是赶猪上山了吗?怎么在这里跟人家吵上了?你们在说啥?我一句都听不懂。

⑪大兴忙敬了个礼,说:报告连长,这是我阿爸,他从厦门老家来看我。

⑫德福老汉自然通晓人情世故,他迅速换了语气,热情地说:连长好,我们正在讨论治猪病的方法。你们看,这山上的泥土和杂草都有利于猪的康复。大兴说得对,把病猪丢到山上,让它自己吃草药和野菜,就能恢复健康。

⑬大兴瞥了一眼阿爸,明白阿爸还是支持自己的工作的。

⑭德福老汉在连队里住了两天,教了儿子不少养猪的技巧,部队领导都很感谢他,最后他开开心心地回了老家。过了半个月,那只病猪真的养好了病,自动回营了,后来还被养成了年猪。大兴因为养猪任务完成得好,被提拔当了班长,还评上了先进个人。

⑮第二年,大兴开始自学养猪和兽医技能,还发明了一个让猪长得快的办法,他养的猪,只只能在一年里就长到180斤以上。到了年底,因为养猪的表现突出,大兴又立了一个三等功。

⑯大兴复员后,回老家承包了他家附近的三座山头,种果树的同时,还进行山猪养殖。一到傍晚,三座山头的几百头猪就嗷嗷叫,等待全天最后一餐的投喂。时间久了,人们风趣地将这个情景称为三猪鼎立。受此启发,大兴便给自己的养殖场更名为三猪鼎立生猪养殖公司。

⑰他的养猪事业红红火火,引起了市里领导的高度重视,附近各村都闻风前去观摩取经。因为富有养猪经验,又擅长给猪治病,大兴先被调到镇上的畜牧所上班,又被调到县里畜牧公司,三年以后,进了市畜牧局,十年后甚至当上了副局长。

⑱退伍二十年时,大兴邀请当年的几位战友来厦门做客。回忆起当时大兴赶病猪上山的事,连长说:大兴啊,其实我外婆也是厦门人,我八岁前都跟着外婆住,所以我听得懂你们的话。那时你阿爸明明在责备你养猪没有出息,看到我和司务长来了,却说是在教你怎么给猪治病。你有一个好阿爸。

⑲大兴微笑道:我知道您当时装作听不懂,是不想让我们尴尬。我当时也是立了态,非要在养猪这个事情上,干出名堂来。

⑳连长和战友们看着大兴家门上方挂着的军烈属光荣牌,问起他家有几个人参过军。

㉑大兴说:我祖父是红军,烈士。我阿爸因为视力不好,没能参军。但他把我送进了军营。我的女儿、儿子都参过军,退伍后,接手了我的三猪鼎立’生猪养殖公司。他们现在除了帮助乡亲们致富,还定期联合爱国拥军促进会’开展公益活动,以粮食和猪肉慰问军烈属和孤寡重病老人。我觉得通过养猪,实现了我此生最大的社会价值。阿爸过世时,也特别肯定了我的选择。

㉒连长说:退伍不褪色,你做得很好。

㉓此时,附近那三座山头的猪又嗷嗷叫了起来,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选自“金羊网”2023年11月1日,有删改)

1.通读选文,理清文章脉络,体会德福老汉是如何看待儿子大兴的职业选择的呢?完成下列表格。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
大兴有点小得意地说:“我们部队离城里太远,不好买菜,部队农场就养了二十多头猪。现在全由我照看着。”
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⑫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德福老汉自然通晓人情世故,他迅速换了语气,热情地说……
4.文中的大兴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5.读完本文后,同学们就文章的标题展开了讨论,请你替小优阐述理由。

小翼:我认为可以将文章标题改为《大兴养猪记》,朴质而简明,写出了大兴在部队时负责养猪并学习养猪技能,在退伍后兴办养猪事业,以此回馈社会,实现了社会价值。

小优:我觉得《不褪色》作为标题更好。因为______

昨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中考四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片段一:

李鬼手提着斧,纳头便拜。A道:只我便是真黑旋风。你从今以后,休要坏了俺的名目。李鬼道:小人今番得了性命,自回家改业,再不敢倚着爷爷名目,在这里剪径。A道: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A便取出一锭银子,把与李鬼,拜谢去了。

片段二:

B话语简明朴实,讲得浅显易懂,鲜明生动。他对目前发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而且,他对自己所走的道路深信不疑。于是保尔开始明白,那一大堆名称很好听的党派,什么社会革命党、社会民主党、波兰社会党,其实都是工人的凶恶敌人,只有布尔什维克党才是不屈不挠地跟所有财主作顽强斗争的干革命的政党。

片段三:

过了些时候,一次C偶然生起一堆火煮东西,灭火时,C忽然发现火堆里有一块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又硬又红。这一发现使C惊喜万分。C想,陶器是能烧出来的。破的既然能烧,整的也当然能烧了。于是C开始研究如何控制火力。给自己烧出几只锅子来。

学校举行话剧表演,导演对前来应征的演员提出了以下问题:①这三个角色,你最想扮演哪一个,他叫什么名字。②请介绍该角色相应的故事情节。③依据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角色的认识(至少写出两点)。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中考四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温馨的风

韩少华

①我从青岛乘船去上海。人们挤到甲板上,享受着大海所款待的清爽的风浴。我却双腿痛得难耐,只得回舱,倒在铺位上;刚拿出本《收获》来,没看几行,竟睡着了。等晚餐铃响了,我醒来正要下铺——“对不起,同志,”一声带着胶东乡音的招呼,从上铺传下来;随后,一只肤色黝黑却还稚嫩的手臂,把我那本杂志还下来,“你睡着了,杂志滑到地板上了;我拾起来,也没经你允许,就……”几乎同时,探出一张微黑的娃娃脸儿来;那两颊,歉然地漾出一对浅浅的笑涡儿……

②我,愣了。瞬间,心头涌来一种奇异的感觉:生疏而又熟稔,凄切而又温存……这感觉,又分明只来自陌生少年的那两句真挚而彬彬有礼的话语;可这,为什么竟使我如此动情呢?一时间,真还说不清楚……

③几天之后,我到了烟水空蒙的西子湖滨。拾级进入灵隐寺大雄宝殿,见那尊金漆如来佛像,竟幸免于浩劫,我惊喜极了。盘桓良久,才觉双膝又隐隐作痛。出了寺门,微风挟来了细雨。赶到车站,正想着忘记带伞的事——嗯?这雨,怎么停了?……一抬眼,只见头上撑着把青布伞,给我让出了半面,正替我遮着越来越密的雨丝。啊,那为我撑着伞的,是个瘦小的女孩子。我正要道声谢,她却侧过脸,张望着车站调度台那边,微皱着眉头。这时候,我才见她那天蓝色上衣后领窝下面,印着一块该是红领巾留下的痕迹。我正要道谢,车来了。她对我笑笑,示意我上车;我上来了,她微笑着目送我……

④唔,一个风湿病患者,免遭一场淋漓之苦,这意味着什么,我清楚。望着那隐入雨幕中的瘦小身影,如同一种极堪珍爱的东西,失落许久,竟又得之于意外,一种惊喜、宽慰,又渗着些辛酸的感觉,顷刻充满了心窝;而这令我如此动情的,又是什么?一时也还说不清楚……

⑤告别西湖,到了黄山。这座名山,是我必欲“朝”之而后快的“圣境”。我采取“蜗牛”战术,一步一步地,居然蹭到了以奇险闻名的“小心坡”。正得意呢,忽地一阵山风横闯过来,手中提包也在狂风中猛晃起来。进退两难之际,“给!”随着一声有点儿命令味道的招呼,凭空里伸过一根山藤手杖来。刹那间,我一把攥住藤杖,恢复了平衡。定了定神,——哦,旁边站着个二十五六年纪的小伙子。他操着浓重的关中口音,笑笑说:“咱来它个‘两个和尚抬水吃’,咋样?”我也笑着就势领情了。得,不仅负担轻了多半儿,还遇见个出色的向导。小伙子说,因工作关系,他这是四访黄山了。临别,他把那藤杖塞给我,又笑着说:“你腿脚不济,先拄着吧。本该送给你,可这是我捎给西安我老娘的。你下了山,就把它寄存在汽车站服务台,那里人跟我恁熟的。放心好哩……”

⑥我,又愣住了。只得站在阵阵山风里,一直目送着他的背影,想道个不足挂齿的“谢”字,也早已来不及了。我默立在“迎客松”下,看手中这藤杖,简直是一件取自天然、成于工巧的艺术品!这是远游赤子准备的敬老的礼物啊!而他,竟慨然交付给一个陌路人,做缓痛应急之需……我捧着藤杖,遥望他的去路,已是“空山不见人”了。此刻,我的心反倒平静下来。虽然,心头那异样的、温暖的感觉,仍然难以名状。

山中的夜,静得很。可我,却失眠了……

⑧记得浩劫之初,我就被一群嘴巴上刚冒出一抹绒毛儿的大孩子,关进了“牛棚”。阴暗、潮湿、寒冷,又给我的骨髓里留了点纪念。以后,我目睹耳闻了许多类似的事件。可这次江南之行呢?苏堤柳色,玄武波光,固然怡神悦目;而更让我动情的,则是从不少年轻人身上反映出的心灵的美。啊,那船舱内胶东少年的片言之礼,(1)________,还有,这(2)________,究竟该如何估量?我心头的感受,又该怎样描摹呢?

⑨近午时分,我经蒲团松下,绕莲花峰脚,到了有名的散花坞。哦,好一片花涛香海。丽日当空,迎面缓缓送来一阵温煦而芳馨的风,那风,直扑到我怀里,一路疾苦,简直爽然若失了。猛地,心头一动:途中那几次难以名状的感觉,似乎只有这温馨的风,才略可比拟。记得唐人有“暖风医病草”的句子。莫非我这受了病的草木之心,在人们心灵间交汇着的这一阵阵暖风中,也有些疗救的希望……

一九八零年初秋,于黄山宾馆。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以“我”江南之行所经历的事组织行文,叙议相间,表现主题。
B.本文提及“我”的腿痛,是因为“我”被江南美景吸引,流连忘返,劳累所致。
C.结尾处引用“暖风医病草”,含蓄表达了在浩劫中受到伤害的心灵正在得到“疗救”。
D.本文所写的三件平常之事放至“劫难”后的社会大背景去看,其揭示的思想意义重大。
2.第⑤段中画线句读来颇有情趣,耐人寻味,请赏析其妙处。
进退两难之际,“给!”随着一声有点儿命令味道的招呼,凭空里伸过一根山藤手杖来。
3.第⑦段中“山中的夜,静得很。可我,却失眠了”,请分析“失眠”的原因是什么?
4.联系前文,仿照第⑧段画线句格式,在(1)(2)处横线上填写合适内容。
5.说说本文标题“温馨的风”的含义。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8 . 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如果让你为一位女性形象送上一束鲜花,你最想送给下列哪位女士?请说明理由。
江姐(《红岩》)       达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简·爱(《简·爱》)             阿长(《朝花夕拾》)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中那片海

曲星宇

高考分数刚出炉,班主任欣喜若狂打电话报喜:你儿子以689分夺得班级高考状元,凭这分数北京名校任他选。听说他去了海岛,回来让他到学校,志愿我们为他精选好了。

第二天中午,我突然又接到老师电话,她声音有些嘶哑,数落起儿子:可惜他考的令人瞩目的分数,把我和教导主任帮精选的北京名校都放弃了,只报了个本科A段的海军舰艇学校。当家长要好好把下关,十二年寒窗,趁还没报走还可以更改。

我脑袋地一下。高考结束让他出去轻松游玩几天,他匆匆去了海岛。不知被什么海风吹晕了头脑?

我气愤地给儿子打电话,训斥吼他如连珠炮:金榜题名容易吗?选志愿终身大事,选不好后悔一辈子。

孩子直到晚上还没归家。我把该找的地方都找了,同桌说他从海岛回来后几个同学都联系不上他。妻子焦急地说:报志愿,咱训斥过他,难道他会生气离家出走?

瞬间,我的心慌了,只好报了警。警察帮寻查,傍晚警察兴奋地打来电话:孩子找到了,他下午乘快艇去了海岛,现正在岛上老艄公青松老伯家歇息。

⑦“哼!他又去了海岛?对大海情有独钟?

我们连夜跌跌撞撞,一路开车乘船,飞速赶往200公里以外的海岛。跟着手机位置导航,飞快找到了老伯家。

见到满脸皱纹青松老伯,我紧紧握住老人手连声谢谢!当知道我们是父母,老伯撸着花白长胡子深情嘿嘿一笑说:轻点,孩子刚入睡。他下午背了个航母舰模专送给我,刚才还问我,那时候我们若有这样舰就好了。

我听愣了。老伯用手指了指枕在儿子头下的舰模又说:上次来岛,他听说我是岛上有故事老人,从宾馆搬到我家住,对在1894917日,发生在这黄海大东沟海域,就在咱这岛前方海面上的甲午海战事,像个记者刨根问底。当听我讲到甲午海战日本联合舰队与咱的北洋舰队双方激烈交战,北洋水师失利,5艘战舰损失惨重被击沉,日军虽多艘战舰也遭重创,但未被击沉一艘;海战的第二天早晨,汹涌的海浪把为国殉身的官兵尸体漂到海岛岸边,血染红了那天的海水情景。孩子听得神色凝重,攥着拳头,牙咬得略咯响……这孩子不像学生娃,有性格啊!你看他那泪水涟涟委屈样。

我怔怔地望着儿子,看他头枕着个标注:辽宁舰仿真舰模。我轻轻蹲下身,怕舰模磕着孩子头,刚想试着抽出来,不小心将儿子弄醒。

孩子揉着惺忪的睡眼,见到是我们忙坐起身。听到儿子声声表达没能及时报告行踪的歉意,是手机没电原因,我便苦口婆心地说:别任性了,你从幼儿园开始咱就一直挑灯学习,供你上校外各种课外班,只为高考这一拼。你考的分数多少人羨慕,爸妈做梦都想你能走进名校,可你竟然报个将来天天枕着惊涛骇浪睡觉,长年漂泊在海上,远离万家团圆舒逸环境的海军学校,可惜多年努力都白费了。

儿子没吱声,眼睛里闪着恳求的目光,情绪有点激动地说:爸,妈,对不起你们对我的期望。平时,只顾埋头读书,只盯着分呀分啊名次上,接触震撼心灵的东西太少。我早就想来这片海域,高考轻松了,当我蹬上海轮亲临当年甲午海战古战场,当听到岛上老艄公爷爷讲几年前,他亲临丹东一号打捞致远舰沉睡在海底现场,甲午海战至今129年了,这是一段令人潸然泪下难忘的历史!

⑭“儿子,你有爱国情怀好,可我怎么也想不通,你两次进……和你报志愿有什么关系?

这时,儿子腾地站起身说:我想当海军,上舰去!

我恍然大悟:你报效祖国,不一定非当海军,能进北大清华不是更好吗?

⑰“爸!我国是个海洋大国,翻开中国近代史,西方列强日本帝国主义瓜分我国都是从海上入侵的。

平时言语不多的儿子舔舔嘴,有些亢奋像打开泄洪闸说:爱国只凭有热血不行,还要掌握专业科技知识。当今世界树欲静而风不止,你看海南风云,一些西方列强勾连反华势力试图封锁和制约中国崛起,狂妄对台湾回归说三道四。甲午海战,一个泱泱大国,败在一个小小岛国手里,惨痛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重视海疆,记得我在一本书里看到:丘吉尔在当选为英国首相后,还经常身着海军的制服;每当世界危机来临时,美国总统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总是:我们的航空母舰在哪里?

⑲“我是中华儿女,勿忘历史,强我中华,吾辈自强是我的责任。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一个人理想志愿追求,要融入国家的长治久安。

我抚摸着儿子的头说:你还像个小孩,老爷爷都90多了,你送什么不行,送个舰模?

㉑“爸!舰模我是从这次你们给的旅游费中拿出千元网拍的,我给老爷爷这个礼物也想给老爷爷炫耀下:海上受屈辱的历史已经过往。如今,我们海军已有了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一批一批新型舰艇以下饺子式速度入列现代化的海军,将来会有更多艘更先进航母。让老爷爷看看我们的海军大舰正从浅蓝走向深蓝,突破了西方列强对我国岛链的封锁,祖国的舰艇编队从南海,东海穿越宫古海峡,前往亚丁湾执行联合国授权护航任务;绕行台湾岛海域,通过巴士海峡进入太平洋,穿越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关岛海域……中国航母舰船的飘扬五星红旗,走出太平洋,走向世界了。

儿子滔滔不绝地讲,我问他:海军这么壮大,你可以志愿其它呀?

㉓“爸!科技无止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世界和平,祖国的统一,需要更强大海军保驾护航,需要更多掌握高科技信息化航母舰员啊!

儿子的话,听得我哑口无言,满眼噙出了泪花。我使劲地望着他,每一句的话像锤子砸在我的心上,我忽然感觉,平时默默无语的儿子,我们思维间差距,他那执着要上舰,心中那片海的担当使命感超出了我的想象。

这时,我身上的热血突然沸腾起来,一把抓起儿子的手自豪地说:爸懂你——志愿梦连结中国梦!

那一夜,有失眠症的我,在哗!哗!惊涛拍岸咆哮声中,在海边渔家窗户前,甜甜地睡着了。睡着睡着,我梦见了威武英俊的儿子,身着蔚蓝色军服,大檐军帽正中嵌着鲜艳的国徽,他昂首挺胸伫立在碧波荡漾的舰艇甲板上,他在飘扬的军旗下,铿锵有力敬着军礼……

海疆上,一艘艘飘着五星红旗大舰,浩浩荡荡,劈波斩浪飕飕驰骋在波起峰涌海面,划过溅起的朵朵银色浪花,前赴后继,一浪高一浪……形成了一堵碧绿色的万里长城……

(选自《作家》2023年7月20日)

1.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完成填空。
(1)儿子__________,我训斥儿子;
(2)儿子到海岛找老艄公,我连夜前往寻找;
(3)儿子__________,我恍然大悟;
(4)儿子吐露心声,志向坚定,我__________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析第⑩自然段中画曲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孩子听得神色凝重,攥着拳头,牙咬得咯咯响……
3.选文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4.细读选文,说说儿子送90多岁老艄公“辽宁舰”舰模的原因。
5.结合选文内容,想象当儿子离开海岛时,会对老艄公说些什么。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老山界》(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从文段描写的内容看,老山界山路的特点、山势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2.在艰难的爬山过程中,不断传来红军的喊声、笑声,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3.①⑦两段写景,观察点有何不同?请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4.“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中“缀”换成“挂”可以吗?为什么?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红军战上却能欣赏“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又能用耳朵来欣赏那“不可捉摸的声响”。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5.红军长征七十多年后,崔永元带着21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再次踏上长征路,他们沿着70多年前红军长征主要路线徒步走向终点,并完成各类体验活动、采访活动及若干公益任务。对此很多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材料选自“新浪网”,假如请你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发表自己对这一行动的看法,你将如何说?
【材料一】

长征不仅是中国的壮举,更是世界的奇迹,我们有理由来发扬这种精神,我建议把它发展成一项体育运动,定期组织活动,让全世界人民都来参加这项比马拉松还厉害得多的运动,以纪念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91岁高龄的李中权将军曾参加过长征,他告诉选手们:我当年长征时,才二十出头,真的是吃过草根,吃过皮带。你们重走长征路是继承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应该千秋万代传下去。

【材料二】

除了走路外一切都是形式:没有敌人围攻追杀;渡河有人给准备船;爬山给准备向导、绳索并提供天气预报……有医生全程跟踪,没有任何危险。这是什么长征呀?分明是在作秀。

【材料三】

崔永元说:的确,现在长征路线的交通等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变,也没有敌人在追我们,但是如果他们认为这是在炒作,那请他们来走一回。我们不光是用脚在行走,更是用心在丈量,在体会一种精神!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