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6 道试题
1 . 汉文帝二年,朝廷对功臣集团进行分化,下令凡不在朝中任职的功臣列侯,未得到文帝特许,必 须前往封地“就国治民”。文帝四年以后分封的侯国都不在王国境内,而位于汉郡,以避免列侯与 诸侯王交往。由此可知,汉文帝意在(     
A.加强郡县治理B.扩大政府赋税来源
C.巩固皇权统治D.削减功臣列侯封地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淮南子》记载,西汉时期“汾水濛浊而宜麻,沸水(济水)通和而宜麦,河水中浊而宜菽,雒水轻利而宜禾,渭水多力而宜黍,汉水重安而宜竹,江水肥仁而宜稻”。据此可知,当时(       
A.南北经济呈现不平衡性B.农业种植因地制宜
C.政府重视提升生产技术D.小农经济占据主导
今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八)历史试题
3 . 秦汉时期,北方的边郡在区划形状上都呈现南北狭长、东西向窄的特点。这主要是基于(     
A.山川形变的制约B.人口分布的密度
C.前代制度的沿袭D.军事攻防的需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然其著者在宣房。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据《新唐书地理志》所记载全国水利工程共236处,前期为155处,后期81处,前期约占三分之二弱。若以秦岭及淮水以南为南方,以其北为北方,则北方前期水利工程占104处,南方51处,北方占三分之二强。但若加上前期陇右道地区的水利,则前期北方占十分之七八或更多。从后期南北地区情况看,后期81处水利中北方仅为14处,南方67处,南方占十分之八强。

——摘编自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西汉时期水利兴修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水利工程的分布概况及形成原因。
昨日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记载.汉“孝文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故吴、邓氏钱布天下”。这(     
A.影响了政府统治基础B.抑制了通货膨胀现象
C.调整了休养生息政策D.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
6 . 下表为西汉吕后时期(公元前187年—前180年)剥夺的王国封地(部分)。据表1可知,当时(       
王国说明削夺封地时间归属
刘邦之子刘友封地常山郡高后元年立惠帝子为常山王
刘邦之孙刘襄封地济南郡高后元年立吕台为吕王
刘邦之弟刘交封地薛郡高后六年立张偃为鲁王
刘邦之孙刘襄封地琅琊郡高后七年立刘泽为琅琊王
刘邦之子刘恢封地全境高后七年徙吕产为梁王
刘邦之子刘建封地全境高后八年立吕通为燕王

A.地方势力得到有力遏制B.王国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C.封国政策发生根本转变D.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深
7日内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训练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7 . 战国时期,铜镜多为中小官吏或富裕的地主所使用。而到西汉时期,铜镜在社会等级和阶层中进一步下沉,成为更广大的平民阶层也能获得、使用的一种器物,并逐渐大众化。西汉铜镜的“大众化”折射出(     
A.藏富于民的社会风貌B.经济繁荣的时代景象
C.工商皆本的思想观念D.崇君爱民的政治主张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智慧上进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8 . 【汉初政策与宋代基层教育】

材料一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若至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文化和文学的重心下移,跟教育的普及有关……农村下层民众的孩子,学习基础普及的文化知识,主要靠的是分布于乡里村落的乡先生。有些科举落第者回归乡里,参与着不少村学、家塾,这些民间私学分布的时间、空间及其教学层次和灵活度,显然不是官办的州县学校以及书院所能比拟的。现在说到启蒙教育的课本,都会说“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字文》是最早的,南朝时候就有了。《百家姓》是北宋前期在江浙一带的吴越旧地出现的。《三字经》则出现更晚,一般认为是南宋后期王应麟编的,明代以后又有改动。这样的民间教育,启蒙式教学,渗透到平民阶层,奠定了中国文化近千年来广大而深厚的基础。

——摘编自邓小南《忧患与繁荣:宋代历史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汉初兴七十余年的原因。并举例说明西汉统治者如何应对富者“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的现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基层教育的普及方式。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宋代文化下移的背景。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9 . 汉文帝在《遗匈奴书》中说先帝(高祖)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而汉武帝则多次策问贤良如何“德润四海”“施乎方外,延及群生”等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汉代(     
A.经济发展影响治国理念B.儒学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C.地方治理体系渐趋完善D.实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7日内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保温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列关于“文景之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黄老无为思想为指导B.政府采取了轻徭薄赋政策
C.是东汉初年的治世局面D.其时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