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出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当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其次是权力集中。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而采取的主要举措,并指出其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开国伊始,立即收节度使所领诸州以归中央。而后,政府另派中央官员作为知州,直接管理各州政务,州级政区成为中央直辖单位。但是汉唐两代的经验又已表明,在州、郡数目很大的情况下,又不得不在二级制之上设置监察区,进而走向三级制政区,最终造成地方割据的局面。为了突破这个怪圈,宋代统治者将转运使变成固定官职,以经度和转输数州之财赋。负责监察、司法的提点刑狱使,负责治安边防的安抚使,负责储备粮食平抑物价的提举常平使等官员也相应设置。这些监司的行政管辖地域都称为路,但各监司的路并不尽一致,例如西北地区以转运使言仅设陕西一路,而以安抚使而言又分成六路,只管兵而不管民,只理军政而不理财政。也正因如此,两宋一直未出现尾大不掉的祸患。后来的明清两代也基本上师承宋代的做法,但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中国封建政权也再未出现过公开割据的历史。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地方行政制度调整的影响。
2024-09-1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九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班固撰写《汉书》时,沿循《史记》设《循吏传》,记载了六名循吏:蜀守文翁“少好学,通春秋……仁爱好教化”;胶东相王成“劳来不怠,流民自占八万余口,治有异等之效”;颍川太守黄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北海太守朱邑“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渤海太守龚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畜(蓄)积,吏民皆富实”;南阳太守召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

——整理自班固《汉书·循吏传》

材料二   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良吏传》中正传有41人,附传有13人,其中13人以“直谏”“劝谏”入传。“除暴安良”“战功卓著”“正直敢谏”成为臣僚入传的重要标准。北宋修《新唐书》,改《良吏传》为《循吏传》,正、附传共记24人,其中16人取用《旧唐书》。入选之人多为考课优异,有富民、缉盗、治狱、化俗、抚边等实绩的官吏。仅以“直谏”“军功”在《旧唐书》中入传,但缺乏治民政绩的官吏,或不取,或记于附传。宋元以后,“循吏”逐渐限定为“累领剧镇”“终于庶僚”的官吏;考课优异和民心民意是其最主要的标准。

——摘编自牛子晗《正史〈循吏传〉入传标准与记述内容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书》中“循吏”入选的标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唐书》和《旧唐书》中“循吏”入选标准变化的原因,并简述历代正史编撰《循吏传》的历史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司判官,即三司系统内的盐铁判官、度支判官、户部判官的通称,是三司使、三司副使的协助官员。三司所掌稳定在二十案,其中度支司掌赏给、钱帛、粮料、常平、发运、骑、斛斗、百官八案;盐铁司掌兵、胄、商税、都盐、茶、铁、设七案;户部司掌户税、上供、修造、曲、衣粮五案。宋初两朝三司判官多专于上述二十案事务。逮至真宗朝,三司判官频繁参与本职外的体量安抚,即对灾伤区进行安抚、赈济;还出按刑狱、国家正旦使(外交使节)等临时性事务。司马光指出:“国初……晓钱谷者为三司判官,……近岁三司使、副使、判官,大率用文辞之士为之,以为进用之资涂,不复问其习与不习于钱谷也”。仁宗朝担任正旦使的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判官中,多带直集贤院、集贤校理、秘阁校理、崇文院检讨这类代表较高文学水平的贴职。

——摘编自邓森林《北宋三司判官的沿革及其差遣职能探究》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三司判官职位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宋代三司判官职位变化的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的中央政府是三权分立的,行政、军政、财政分别由中书、枢密院、三司三个机构管理。中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宰相府,但同传统宰相府包揽一切、无所不统不同,宋朝的中书不管军政,也不管财政。枢密院的级别比中书略低,三司更低,但是,这两个机构的长官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枢密院负责军队的调度等,三司主要负责财政,管理国库。

——摘编自赵冬梅《北宋精致的分权制衡》

材料二:美国所实行的三权分立与制衡不是简单的权力再分配,也不是简单的权力之间的制约,而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从美国历史演进的事实看,当三权中的一个权力部门专权,导致权力失衡时,其他部门便可以依据宪法授予的权力给予限制和纠正,使权力恢复平衡,进入正轨。法定条件下形成的三权分立集聚了强迫人人守法的威慑力量,避免了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人物的出现,有效地防止了权力的滥用和过于集中。但当某一权力主体在行使主要归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权力时经常绕过其他权力主体,而当权力的行使带来严重后果时,权力分享容易导致责任的互相推诿,这会给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造成阻碍。

——摘编自岳西宽《略述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形成的过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宋代分权与美国分权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影响。
2024-09-0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摘编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元朝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逐渐形成了一套行省制度……在邻近首都大都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不设行省,称为“腹里”……吐蕃作为一个单独的大行政区,也未设行省……起初行省带有比较明显的中央派出机构色彩,至忽必烈后期已基本上转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

材料三: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并列举汉代、唐代、宋代为加强皇权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管理吐蕃地区的机构名称,并简述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关于“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的原因主要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的设计有关?
2024-09-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成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统治者吸取前朝教训,为严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专权独裁,制定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的祖宗之法。从太祖开始,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将权力集中于皇帝,削弱了各级长官的权力。为防止宰相专权,设置了参知政事和枢密使,以分散其权力。为防止武将跋扈,首先解除其军权,授以虚衔,赋以厚禄;其次废除节镇支郡之制,委任京、朝官出任权知州事;在各州之上,又设监司和帅司,以监督知州,并分掌一路的民、财、兵、法等权,不用武将专制一路;武将一般只做统兵官,率领兵马。宋朝统治者的这些集权措施,都立之以法,而且日趋严密,甚至达到了细者越细,密者越密,举手投足,都有法禁的地步。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官制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宋初官制改革的影响。
2024-08-3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金榜教育大联考2025届高三9月开学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失在于制,不在于政……(秦)失在于政,不在于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狗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候王……

——摘编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也加受节度使官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酿成藩镇割据。宋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周、秦朝和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指出汉武帝为制“侯王”采取的行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与宋朝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财政、军事控制的举措。
9 . 制度创设与调整

(1)依据所学,说出上述三幅图片分别的制度。
(2)将下列制度填入框内相应划线处,完成提纲。(特别提醒:回答时要标出序号,填写制度名称:
选官制度汉朝(1)____为主
曹魏创立(2)____
隋唐形成(3)____
赋税制度南北朝(4)____
唐朝(5)____和____(2个)

(3)有学者认为,从图一到图二图三的演变,是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参考示意图,你认为这里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4-08-3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河南师大附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创新蕴涵中国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共掌中枢决策,号称两省,又合称北省。为了避免决策过程的失误,唐代两省还设有一批谏官,他们是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拾遗,“左”隶中书省,“右”隶门下省。唐代尚书省位于长安皇城中央纵横南北的承天门街东侧,中书、门下二省之南,故别称南省、南宫。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皆由这里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州县,或者根据制敕精神制为政令,下达到有关部门。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唐朝三省位置图”A.B.C处对应的三省机构名称及其职能,并概括三省职权关系的特点。

材料二   在地方管理方面,(北宋)初设诸路转运使监管地方财政,兼及行政监察,号为“监司”。但以后又增设多种名目的路级监司:提点刑狱司主管司法,提举常平司主管仓储,安抚使司主管军事、治安,合称“四监司”。他们互不统属,路之辖境划分不尽相同,或虽相同而治所未必一地。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加强地方治理的措施。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三、分别写出元代管辖吐蕃地区和琉球的机构名称。元代在地方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简述这一制度的积极影响。

材料四   大明政权建立之初,地方上承袭了元代的行中书省制度。明初承袭了元代行省权大且集中的基本特点,“举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朱元璋认为这无疑会对其新王朝构成潜在的威胁,便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即以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政务,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狱政,都指挥使司掌地方军权。但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地方最高权力向三司分流,从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督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监察官的面目出现,并在实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地方政权的最高中枢,弥补了这一“真空”,并凌驾于“三司”之上,总领一省、数省的军政、民政,从而日益走向封疆大吏。

——摘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实行督抚制的原因。
2024-08-2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分班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