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不仅见证了欧洲经济的转型,也带来了欧洲文化的崛起,一种新的知识组织形式出现了——中世纪大学在欧洲基督教的怀抱中诞生,它不囿于基督教的教义传授,反而形成了求真和求善的大学精神。西欧中世纪大学从教皇或国王那里获得了包含种种特权的“特许状”,其中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是最核心的内容,即大学享有自主决定和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利,是具有一定自由度或独立性的高等教育教学机构。大学成为当时最具特权和声望的学术思想机构之一,为现代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与框架性的历史元素,为理解现代大学概念提供了源头性的诠释。

——摘编自孟倩《中国书院与西欧中世纪大学之比较:历史社会学的视角》

材料二   18世纪后半期,人们相信,启蒙是对现有秩序的批判,并且认为通过启蒙,流行的愚蠢会被克服。在这种观点看来,有用的理论应该能先在实际事务中解决问题。大学和类似的机构要讲授的不应是形而上学和神学,而应是经济学、技术学、医学和自然科学这类的学科,实际操作的知识优于口耳相传的知识。在许多大学里,像这类学科,如法国的医学和自然科学,德国和意大利的财政学,苏格兰的道德哲学,以及许多欧洲国家的自然法学,都得到了加强或第一次开设。无需证明的信念和对权威的无条件顺从被放弃,学校越来越多地教育学生自己思考。

——摘编自赵敏《启蒙运动对18世纪欧洲大学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及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欧洲大学发展的特点及其社会背景。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由于地理位置占优势,面对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如威尼斯、罗马等,但是这些经济工业发展迅速的城市,却没有好的管理者。教皇的昏庸和权力丧失,使意大利有机会通过政治手段垄断市场,成为掌握经济贸易和政治权利的中心。意大利曾受到古罗马、古希腊、地中海文化的影响,在吸收欧洲文化的同时,也开始不断学习从东方传来的适合本族地区垄断经济市场的文化和方法。意大利当时处于政治动荡时期,这导致百姓的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活不幸福就更会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和灵魂上的安慰,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精神的出现,适时的给予了百姓心灵最大的关怀。

——摘编自《浅谈文艺复兴》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不仅产生了西方近代的人文主义,而且在继承唯名论派思想的基础上,还诞生出许多的科学巨人。文艺复兴在当时欧洲的影响,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不可能具备阅读希腊文、拉丁文古典著作的能力和条件而参与这场文化的“复兴”,他们更多的是通过宗教改革而加入到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来的。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远比文艺复兴初期的思想家幸运和自信。因为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文主义者在古典文化的光辉成就面前颇为自卑甚至自惭形秽。但这三百多年来,欧洲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式的变化,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不是依靠上帝的指引或者神意的启示,而是人类凭借着自己的理性,运用自己的才智,不断探索创造的结果。

——摘编自周巩固《人的解放-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发生在意大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的进步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重农学派是18世纪50—70年代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也是启蒙运动的一个分支。此时法国仍以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为基础。财政大臣主张极端重商主义政策并大范围实施,利用国家资本和特许经营形式集中发展工商业、刻意压低粮食价格、提高农业税等,导致耕地荒度,农民极度贫困,国家财政濒临崩溃。据农学家阿瑟·扬估计,法国与英国小麦亩产比为1:1.33。在此情况下,重农主义者提出,在各经济部门中,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因为只有农业既生产物质产品又能在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二者都是不生产的。代表人物魁奈也指出,“关于农业的利益,实际上是要把土地集中形成大规模的租借地,由富裕的租地农场主经营……使它达到最好的状态”。

——摘编自《浅论法国重农学派经济思想对当前我田“三农”问题的启示》等

材料二   1953年,毛泽东在了解了一些地方的农业互助合作情况后说:“看来,农业不先搞机械化,也能实现合作化,中国不一定仿照苏联的作法。”同年11月,在第三次全国农业互功工作会议结束前夕,毛泽东在同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伯达谈话时指出:“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现在是既需要,又可能,潜在力很大。”1958年,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每省每地每县都要设一个农具研究所,集中一批科技人员和农村有经验的铁匠木匠,搜集各种农具,进行比较,通过试验加以改进,试制出新式农具。试制出来后在田里实试,确有成效,然后再大批制造,加以推广。

——摘编自《略论毛泽东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及实践》

材料三   中国留法农学会理事长任军民曾指出:“法国是农业大国,生产的集约化水平高,农产品丰富,但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当前,中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持续提高,这给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以及挑战。因此,加强中法农业交流,优势互补,既能让中国农业发展少走弯路,也将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法国重农学派经济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重农学派和毛泽东农业思想的相似点,并分析毛泽东重农思想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加强中法农业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世纪,欧洲一些学者认为,《圣经》的很多事迹都是神话故事,理解基督教的教义,不能只看重神话故事,更应该懂得它要传递的思想;还有人认为,明白基督教的含义,需要十分了解基督教的历史背景;有些神学家认为基督教的教义是全欧洲人的共同产物;还有人认为基督教的精神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这表明欧洲社会(     
A.宗教改革后新教影响巨大B.理性思想和批判精神盛行
C.世俗势力与神权激烈斗争D.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色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末19世纪初,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冲击着德意志这块古老和封建的土地。1806年普鲁士在耶拿战役大败于法国后,迅速而全面的改革实施。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相信:普鲁士必须用精神力量来补偿物质上的损失,于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被当作重要的精神力量得以重建。重建的指导思想是新人文主义,孕育的最大成果是柏林大学。柏林大学一开办,即体现了与传统大学不同的新风新貌,尊重自由的学术研究成为柏林大学的精神主旨,“为科学而生活”成为柏林大学的新校风。柏林大学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将哲学院变成大学的中心。柏林大学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它所开创的新的学术自由和科学研究精神,成为德国大学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对许多国家的大学产生了影响。在科学研究上,最初是语言学和历史学等人文学科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后是自然科学研究结出了累累硕果。

——摘编自贺国庆《近代德国大学科学研究职能的发展和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德国开办柏林大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德国柏林大学的时代特色。
2024-05-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名校(NT20)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大比拼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只有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这种诉求的历史背景是(     
A.意大利文艺复兴B.德国宗教改革C.英国光荣革命D.法国启蒙运动
2024-05-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6年,伏尔泰发表《风俗论》,将中国列为最古老的民族,并盛赞中国的高度文明与繁盛,得到欧洲启蒙哲人的广泛认同。魁奈则说道: “中国人不区分道德和政治,在他们看来,良好的生活技艺即是良好的统治技术,所以伦理学和政治学合二为一。”雷诺多发现“哲学家在中国比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有权力”,所以中国的政治具有一种“哲学王”色彩……这种“开明专制”可以避免政治的混乱和动荡,使政治制度更加稳定可靠。伏尔泰声称,中国的政府官员只有经过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能被录用,很难想象有比它更好的政府。经过传教士与启蒙思想家的传播, “以学识孕育政府”成为法国社会的新理念。1791年,法国传统的封建等级制逐渐发展为专家治国的官僚政治。

——摘编自张慧《 “中学西渐”推动近代法国政治变革》

材料二   中世纪以来,特别是自全球史开始以来,东西方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的变化说明“西方中心论”其实是缺乏历史支撑的,好像“皇帝的新衣”。如果从更远的世界大历史来看, “西方中心论”更像是一个“新事物”,甚至是偶然现象。以历史事实说话,无异于是对“西方中心论”的釜底抽薪。

——摘编自李兴《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法国“中学西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驳斥“西方中心论”。
2024-01-31更新 | 18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黄骅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来的世界是西欧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的世界,这之前各大文明相对而言各自独立发展,有往来但并没有给对方带来颠覆性的影响。欧洲1850年时的所有优势都产生于1750年以后的“科学文化”要素,特别是在英格兰,这些要素包括:越来越强的读写能力和印刷术、科学社团的发展、比较容易听懂的公开演讲等。

——摘编自陈恒《谁在叙述谁的全球史:不对等与历史书写的陷阱》

材料二   欧洲中心主义者认为,西方之所以能够崛起并最先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突破,依赖的是自身的“禀赋和特性”,近代世界的兴起被描述为西方的胜利。而英国学者约翰·霍布森则认为,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东方比西方更先进,在促进近代西方文明的崛起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东方的贡献,西方的崛起无法想象。

——摘编自张倩红《先发的东方与落后的西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从边缘走向中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证约翰·霍布森的观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作为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在18世纪中后期从英、法等国传入德国以后,由于德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出现了新的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的政治努力成分相对不足。它既不像英国一样是17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不像法国那样以1789年大革命的思想准备而出现,而是针对当时德国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状况,在宣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理念的同时,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希图以此促进德意志民族的统一。由于相关努力纯粹是文化领域的,它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一种文化气息浓厚的民族主义。

——摘编自邢来顺《启蒙运动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发起新文化运动的主体是新式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人的觉醒,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式教育将知识分子们从封建宗法伦理中解放出来,成为现代社会个人。他们秉承着浓厚的民族情感、国家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文化传统,处在近现代世界环境中,主动承担起为时代社会思考出路的使命。从学生运动到政党组织,从思想启蒙到革命斗争,新文化运动中觉醒了的新式知识分子开始走向探索中国现代革命的道路,并在此基础上,成为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朱鸿召《论新文化运动中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使命担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启蒙运动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启蒙思想与德国启蒙思想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2023-08-23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河北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对下列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序号

材料

政治的目的绝不是把人从理性的动物变成牲畜或傀儡,而是使人有保障地发展他们的心身,没有拘束地发展他们的理智。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

金子啊,你多么神奇!你可以使老的变成少的;丑的变成美的;黑的变成白的;错的变成对的!

我们的君主、国王及其后嗣兼本王国继位诸王,应被拥立为……尘世唯一至尊领袖,应获得并享有与本王国帝王尊位及其头衔与尊称相关联、属于教会至尊领袖上述尊位的一切荣誉、威严、优越权、司法权。
A.材料一、二、三的历史背景分别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
B.材料一的历史背景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
C.材料二所处的时期,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实世界
D.材料三叙述的历史事件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
2023-06-0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