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从1715年到1789年,法国获得特许出版的图书共31716部,默许出版的共12610部。其中宗教书籍从18世纪初占出版书籍总量的近1/2,降至18世纪80年代的1/10,填补它空出份额的是代表世俗文化的科学和艺术类书籍。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的法国(     
A.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B.工业革命刺激出版业发展
C.启蒙思想社会影响力扩大D.科学革命加速了社会转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6—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1599年的《航海全书》全面阐述中国科举制度。1657年的《英雄的美德》介绍了孔子及其思想,宣传孔子哲人形象。到18世纪的《世界公民》称赞中国有完善的道德和法律制度。中国热的出现(     
A.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复兴B.适应了欧洲社会变革需要
C.推动了西学东渐的发展D.导致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3 . 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需要。管窥西方法制演进,立足国情,借鉴精 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斯多葛学派(斯多亚学派)关于普遍人性和普世性的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 产生巨大影响。罗马的法律体系里普遍包含着当地的习惯法,即便在公元 212 年所有罗马帝 国统治下的自由民都被赋予公民权之后,也依然如此。帝国境内的法官除了援引成文法,还 享有遵循并建立判例的权力。通过几个世纪的实践,他们创造出一套浩瀚无边、既系统又灵 活的法典,架构出大多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现代法律体系的主干与分支。

— — 引自【美】乔纳森· 戴利《现代西方的兴起》

材料二   “ 旧制度”下的法国法律长期被一系列疑难杂症伤害,比如司法管辖权重叠,诉 讼程序缓慢且昂贵。为了纠正这种状况,拿破仑任命了一个专家委员会,耗费了两年多时间 讨论司法改革问题。其成果便是一部全新的法国《民法典》。它以 6 世纪的罗马法和另一些 法律为蓝本,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编入法典中,在字面上将封建残余和王 室特权废除了。

— —摘编自【美】斯科特· 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斯多亚学派对罗马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编纂《民法典》的原因,概括该法典与启蒙原则的关系。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8世纪法国出版的《百科全书》的知识系统里,出现了一些新科学,神学与宗教的影响力被大大削弱,生产和研究、技术和科学有了同样重要的地位,文艺有了独立的活动天地。这(     
A.缘于工业革命深入发展B.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
C.推动文艺复兴发生转型D.有助于启蒙运动的兴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法关系】

材料一   17世纪末叶以后,中国文化信息传入欧洲,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的信心和依据。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君主专制比较有节制,承认中国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设置谏官具有发展生产和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的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的态度,他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生产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国国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陈宣良《伏尔泰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二战时期,中法为盟友,都为反法西斯胜利做出巨大贡献,也因此结下深厚的友谊,但中法毕竟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促成它们建交的不止是二战时期的“浅薄缘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美苏冷战”。当时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英国是一个高贵的民族,英国人应该有自己的领导权力,不能再受美国的控制和摆布,于是他毅然脱离了美国,追求自主权。而当时的中国与苏联决裂,中苏形式严峻,中法两国都迫切需要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来巩固政权,同时更需要结交其他国家来增强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当然戴高乐支持阿尔及利亚的独立并从越南战争中退出,是中法建交的又一原因。两国有着共同的需求,所以戴高乐就产生与中国建交的念头。1963年他派总理富尔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双方在台湾问题上产生分歧,但法国还是同意与中国建交,断绝与台湾地区的外交关系,率先向中国伸出“橄榄枝”。1964年1月27日,法国与中国正式建交,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被外国媒体喻为“外交核爆炸”。

——吕芳《漫谈中法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文化的内容,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中法建交的历史条件。中法关系的独特历史塑造了独特的“中法(建交)精神”,请尝试概括“中法精神”的内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卢梭在《政治学残篇》中写道:“因为所有的公民权利都建立在财产权之上,所以一旦财产权被废除,任何其他权利都将不复存在。正义也就只会是一个幻想,政府只会是一种暴政,而公共权威也不会有任何合法基础:除非被强力所迫,否则没有人会承认它。”由此可见,卢梭意在(     
A.揭示阶级压迫的经济根源B.维护广大平民阶层的利益
C.强调私有财产权的基础性D.规范阶级社会的公共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世纪的欧洲衍生出多种宗教理论。自然神论者只乐于赞同上帝存在并创造了世界的主张,但坚决认为,上帝创世后允许世界按照某些自然法则运转而不加以干涉。这一思想(       
A.凸显法国启蒙运动的核心地位B.有助于促进人类的理性化倾向
C.导致了欧洲地区基督教的分裂D.意在重塑法国的启蒙思想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强调,一个国家的法律应该反映民众的意愿,而不是统治者的意愿。他认为,只有民众才有制定法律的最终权力。这一观点体现的政治原则是(     
A.君权神授B.主权在民C.分权制衡D.法律至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卢棱在《论政治经济学》中写道:“对于行政官来说,连他自己的理智都是靠不住的,除了公共的理智即法律之外,他什么规律都不应该遵从”,这种公意“向每个公民讲授公共理智的箴言,并教导他们按照自己判断的规律来行动,而不要自相矛盾地行动”。据此可知,卢梭认为(     
A.个体理性与社会准则具有同质性B.公共意志容易被滥用或误用
C.行政权与司法权之间存在着对立D.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8世纪时,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认为,中国为建立道德化的理性宗教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孔子使世人获得对神的最纯真的认识”,这就是唯有以德教人、要求人们修身、治国,都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即理性,“而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伏尔泰此番言论旨在(       
A.促进中法思想文化交流互鉴B.借助儒学推动法国思想解放
C.以中国儒学取代基督教文化D.说明启蒙思想源于中华文化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统一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