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6—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1599年的《航海全书》全面阐述中国科举制度。1657年的《英雄的美德》介绍了孔子及其思想,宣传孔子哲人形象。到18世纪的《世界公民》称赞中国有完善的道德和法律制度。中国热的出现(     
A.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复兴B.适应了欧洲社会变革需要
C.推动了西学东渐的发展D.导致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2 . 【中法关系】

材料一   17世纪末叶以后,中国文化信息传入欧洲,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的信心和依据。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君主专制比较有节制,承认中国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设置谏官具有发展生产和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的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的态度,他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生产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国国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陈宣良《伏尔泰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二战时期,中法为盟友,都为反法西斯胜利做出巨大贡献,也因此结下深厚的友谊,但中法毕竟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促成它们建交的不止是二战时期的“浅薄缘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美苏冷战”。当时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英国是一个高贵的民族,英国人应该有自己的领导权力,不能再受美国的控制和摆布,于是他毅然脱离了美国,追求自主权。而当时的中国与苏联决裂,中苏形式严峻,中法两国都迫切需要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来巩固政权,同时更需要结交其他国家来增强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当然戴高乐支持阿尔及利亚的独立并从越南战争中退出,是中法建交的又一原因。两国有着共同的需求,所以戴高乐就产生与中国建交的念头。1963年他派总理富尔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双方在台湾问题上产生分歧,但法国还是同意与中国建交,断绝与台湾地区的外交关系,率先向中国伸出“橄榄枝”。1964年1月27日,法国与中国正式建交,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被外国媒体喻为“外交核爆炸”。

——吕芳《漫谈中法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文化的内容,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中法建交的历史条件。中法关系的独特历史塑造了独特的“中法(建交)精神”,请尝试概括“中法精神”的内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卢梭在《政治学残篇》中写道:“因为所有的公民权利都建立在财产权之上,所以一旦财产权被废除,任何其他权利都将不复存在。正义也就只会是一个幻想,政府只会是一种暴政,而公共权威也不会有任何合法基础:除非被强力所迫,否则没有人会承认它。”由此可见,卢梭意在(     
A.揭示阶级压迫的经济根源B.维护广大平民阶层的利益
C.强调私有财产权的基础性D.规范阶级社会的公共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强调,一个国家的法律应该反映民众的意愿,而不是统治者的意愿。他认为,只有民众才有制定法律的最终权力。这一观点体现的政治原则是(     
A.君权神授B.主权在民C.分权制衡D.法律至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卢棱在《论政治经济学》中写道:“对于行政官来说,连他自己的理智都是靠不住的,除了公共的理智即法律之外,他什么规律都不应该遵从”,这种公意“向每个公民讲授公共理智的箴言,并教导他们按照自己判断的规律来行动,而不要自相矛盾地行动”。据此可知,卢梭认为(     
A.个体理性与社会准则具有同质性B.公共意志容易被滥用或误用
C.行政权与司法权之间存在着对立D.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8世纪时,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认为,中国为建立道德化的理性宗教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孔子使世人获得对神的最纯真的认识”,这就是唯有以德教人、要求人们修身、治国,都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即理性,“而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伏尔泰此番言论旨在(       
A.促进中法思想文化交流互鉴B.借助儒学推动法国思想解放
C.以中国儒学取代基督教文化D.说明启蒙思想源于中华文化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统一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是人类在愚昧期的觉醒。愚昧是没有别人的指引,便无法自我思考,这种愚昧是内在的,假如其根源不是缺乏理解力,那就是优柔寡断,缺乏自我判断的勇气,应当敢于知道这一点。康德旨在说明(     
A.理性思考的重要性B.愚昧产生的根源C.判断力的核心地位D.他人指引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卢梭认为才能和美貌是上帝赋予女性的财富,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只有机智才能作为女性所有的真正的资本”,他希望女性能够有思想、有眼光、有所爱和有所认识,像培养自己的身体那样来培养她们的心灵。据此可知,卢梭意在(     
A.提倡女性的受教育权B.呼吁女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增强女性的参政意识D.反对天主教会对女性的压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伏尔泰晚年定居法国菲尔奈,当时的进步人士尊称伏尔泰为“菲尔奈教长”。1778年,伏尔泰回到巴黎。该消息一经传开,全城轰动,一些年轻人更是欣喜若狂,纷纷涌向伏尔泰的住所,住所周围的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法国(     
A.个人崇拜现象盛行B.工人运动暗潮涌动
C.启蒙思想广泛传播D.教会精神控制松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图是1750年的法国版画《哲学家的午餐》。举手发言的是主持这个时髦沙龙的伏尔泰,其右侧是狄德罗等思想家。这反映了(     

A.空谈哲学问题不利社会进步B.沙龙活动成为时髦休闲方式
C.建立共和政体成为主要诉求D.思想家们对思想自由的渴望
2024-05-2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