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7 道试题
1 . 主题一: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材料1   拿破仑远征埃及,除军队外还带上了由数百名学者、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科学考察团。这些人不久后发现并解读了罗塞塔石碑和碑文,埃及人对自己祖先曾创造的辉煌文化产生了极大的自豪感,由此萌发了民族的觉醒。在登陆埃及后不久,由于通往法国本土的后勤供应被完全切断,远征军必须在埃及建立全套的军事供应系统。于是,面包房、风车磨房、啤酒厂、铸造厂等相继建立,这不异于将19世纪初欧洲若干先进的工厂和作坊在埃及重造起来。穆罕默德·阿里自幼生活在东南欧的希腊,青年时期从事烟草生意,与法国商人兼驻卡瓦拉领事利昂来往甚多,由此了解到许多法国的情况,他认识到只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才能自立于世界。


(1)根据材料1,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背景因素。

材料2   



(2)根据材料2,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并分别说明其历史影响。

材料3 康有为试图以《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重塑孔子形象,以树立其变法的理论依据。但其考证牵强附会,结论简单粗陋,使很多倾向于变法的开明人士都无法容忍。康有为认为,举办各项改革措施,共需用银六亿两。在“快变、大变与全变”的战略影响下,光绪皇帝在一百零三天内,发布了二三百条涉及几乎所有方面的上谕。变法的策划者们要求在当年就把全国的生童试改为策论考试,没有给考生做准备的时间。鉴于慈禧和光绪帝的矛盾,有人主张“调和两宫”,但康有为却力主“尊君权之道,非去太后不可。”


(3)结合材料3,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020-07-1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故道德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才皆足以有为于世。自先王之泽竭,教养之法无所本,士虽有美材而无学校师友以成就之,此议者之所患也。今欲追复古制以革其弊……以俟(等待)朝廷兴建学校。

——王安石《临川集》

材料二 天皇在巡视地方、视察学校的过程中,天皇的侍讲、宫廷官僚元田永孚于1879年发表了一篇题为《教学大旨》的文章,公开主张教育的根本精神以讲授仁义忠孝的道德为第一。……1882年,元田永孚根据天皇之命,编写了充满忠孝仁义的《幼学纲要》,发给全国小学学习。1886年,日本内阁制订了《帝国大学令》《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师范学校令》等4个比较完整的教育法令,进一步改革了教育制度。概括这些法令的内容,就是要从小学到大学,向学生系统地灌输国家主义和天皇主义,培养为天皇制国家效力的思想。

——《日本帝国主义的兴亡》

材料三 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清政府曾试图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1903年——1906年,在京师大学堂设立进士馆,通过融入西学对即将入仕的新进士进行再教育,并提供机会赴日游学,在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进士馆学科程度及每星期教授时刻表(第二学年)

学科

程度(内容)

每星期钟点
史学泰西近时政治史日本明治变法史2
地理外国地理2
格致化学大要2
法学商法各国刑法各国诉讼法警察学监狱学5
交涉国事交涉民事交涉3
理财银行论货币论公债论统计学3
商政商业理财学商事规则附海陆运输及邮政电信规则3
兵政军制学附海军陆军学校制度战术学4
合计24

注:以上各科目外,尚有东文、西文、算学及体操,均作为随意科目,愿习与否均听其便。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原因,概括其教育改革措施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教育改革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进士馆课程设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此设置课程的背景
(4)材料四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状况。教育发展与国家的推动密不可分。概括图表中所体现的信息并分析其原因。
(5)结合以上材料,请你提炼其中蕴含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评述。
2020-07-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社会变革导致社会习俗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回答下列门题

材料一   北魏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



(1)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关于社会习俗的改革措施。并分析这些改革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16世纪欧洲社会婚姻习俗的变化



(2)依据材料和所学,对16世纪欧洲婚姻习俗的变化进行简要说明。(主要包括背景、特点、影响等)

材料三   19世纪下半期日本社会习俗的变化



(3)根据图文材料概括19世纪下半期日本社会习俗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020-06-1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启蒙与救亡是联系在一起的,其目的是借助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制度作为富强救国的一种工具。五四后期,启蒙运动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救亡的主体由原来的知识阶层转向革命知识分子领导下的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广大民众参与革命并成为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原因,革命后建立的新中国成为个人自由、解放和幸福的政治条件。

——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

材料二   1868年,日本明治新政权建立,但国内封建关系没受到根本性冲击,政治局面还不稳定,殖民地化的威胁依然存在。因此,明治新政府提出了“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富国强兵”三大口号,为适应这一要求,日本近代思想启蒙开展起来了。明治14年是自由民权运动高涨的一年,也是启蒙思想家发生思想彻底转变的一年。福泽谕吉开始鼓吹“内安外竟”,颂扬和鼓吹对外侵略,进而抛出了著名的“脱亚入欧论”,鼓吹对中国和朝鲜的侵略,走向了极端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编自崔世广《论日本近代启蒙思想的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与日本启蒙思想兴起背景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与日本启蒙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原因。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

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1861年改革后的俄国“全部结构的改变”在经济方面主要表现有哪些?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

材料三 1870—1940年日本以每年约4%的增长速度才从极落后的状态转变为一个主要的工业国。


(3)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材料四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4)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请说明原因。
2020-05-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南区)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1868年4月4日天皇发布《五条誓文》

材料二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摘编自李喜所《成败得失一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治维新在政治体制上进行改革的表现。
(2)材料二中列宁眼中俄国实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分析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改革在背景、目的和结果上共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影响改革成败因素的认识。
2019-12-0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以统一为名限制自由,调和君权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利用普鲁士的经济优势,于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利(见普奥战争),成立北德意志联邦。1870—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兼并南德诸邦。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一的影响。
8 . 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洋务运动,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两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材料三:1898年夏(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彻底改革法令,那段日子称为“百日维新”……但是。这些措施始终停留在纸上。维新派缺乏经验,他们的法令只得让内心极不赞成的保守官僚去贯彻他们密谋策划,企图除掉皇太后和她周围的顽固分子。但是,皇太后却先行一步,她在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图片,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3)指出两国君主对改革的态度,说明改革对两国政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
(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以统一为名限制自由,调和君权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利用普鲁士的经济优势,于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利(见普奥战争),成立北德意志联邦。1870—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兼并南德诸邦。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一的影响。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国家统一与民族兴亡的关系。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先是“权利法案”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三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作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四   “随着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的历史性宣告,一个新的统一民族国家在欧洲出现了。这个由不断改革跨入资本主义时代,又依靠武力实现了统一的德意志国家,由于扫除了历史积留下来的障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民族的活力、解放了的生产力的迅猛跳跃、国威的张扬,都表现出实现统一给德意志国家带来的历史创造力量。统一是德意志历史上的划时代转折点,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统一后德意志的经济发展是神速的,而在政治上则难以摆脱专制主义的色彩。”

——刘宗绪等著《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限制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述法国代议制建立的特点及成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统一的方式,并谈谈你对统一后德国政治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认识。
(5)如果将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请你为该组材料确定恰当的研究主题。
2019-06-2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