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丛报》即刊载了五口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1850年,传教士郭实猎向英国皇家学会呈递关于西藏史地和自然资源的报告。《天津条约》以后,西方传教士和领事官员便发文介绍了北京、苏州、杭州、汉口等地的史地资料。1875年,罗约翰撰文将中国东北地区的重大史事按编年进行勾勒。除此以外,来华西人还着眼于中国的生活、习俗、文学、艺术、科技,在内容建构上,逐渐呈现出综合的书写倾向。随着中外时局的变动,来华西人的中国历史书写改变了“中华文明西源说”,把中国视为了一个独立的文明单位。

——摘编自崔华杰《从历史理解中国:近代来华西人的中国历史书写及其路径演进》

材料二   道咸以来,海禁大开,部分文人士大夫将传教士介绍到中国的世界史地知识梳理成系统,撰《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著作,介绍西方政治、地理、科技,徐图寻求“制夷”之法。同光年间,“史学经世”的观念流行,读者群体也不断扩大。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并发文评介西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交通,鼓吹变法自强。1876年,郭嵩焘将出洋考察日记汇编为《使西纪程》,对西方的政教、工业、海防、外交做了相对客观的记载。甲午战败后,世界历史书写和评价的著作剧增,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先谦所著的《日本源流考》《外国通鉴》《五洲地理志略》,不仅将“中国”纳入“世界”进行书写,还为后人了解各国的政局、物产、民俗等提供了重要史料。

——摘编自邢科《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世界史”书写的视角转换》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以来西方书写中国历史的背景和演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书写“世界史”的特点及书写活动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历史书写的主要因素。
昨日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的《点石斋画报》是时代的缩影,下图为《点石斋画报》刊发的《全人名节》图。(摘自《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1册》)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以“《全人名节》中的近代中国”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阶段时期“西学东渐”简况
第一阶段18401894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60年代后,夷人的长技被提升“西学”,并借助“体用”,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第二阶段18941915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如果说维新派对封建主义抱有幻想的话,革命派就更为进步,彻底与封建主义决裂了。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又失败了。
第三阶段1915192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内在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前期,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与资产阶级的自然与社会科学。五四运动后,同样诞生于西方的学说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中国人终于从西方学习中找到了改造自己国家的方法。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

结合上述材料,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阐释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述成文)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康有为认为“每世之中又有三世焉,则据乱亦有据乱世之升平、太平焉,太平世之始亦有据乱、升平之别”;孙中山以“世界大同”来表达自己的最高社会理想;李大钊认为“经济的构造,依他内部的势力自己进化,渐于适应的状态中,变更全社会的表面构造……有许多事实可以证明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是合理的”。由此可见,他们都(     
A.彻底否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B.试图营造民主革命舆论
C.受到西方民族观念的影响D.注重探索社会发展规律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世纪末,一些知识分子“破二千余年之结习”,以办报开展活动。这些报刊种类繁多,有的以政治论说为主,有的以提倡实业为主,有的偏重于自然科学知识的介绍。此外,这些报刊还普遍具有出版周期短、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的特点。该做法在当时(     
A.推动知识分子阶层发生了分化B.为思想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C.使报纸成为救亡图存主要阵地D.调动了人民群众革命积极性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三门峡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6 . 1895-1899年,维新派建立了103个学会、185所学堂和64个报馆,其中四成以上的学会、学堂和超过七成的报馆集中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而东北、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则一个新建学会或报馆都没有。这反映了晚清时期(     
A.资产阶级力量的汇聚B.中央集权体制的崩溃
C.西学东渐的地区差异D.列强侵略的重点区域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96年,严复翻译亚当·斯密名著《国富论》,在原文中加入批注“欧人之拓展外属(殖民地)也,既尽其利,必残其民”,英国尤其如此,例如对于鸦片贸易,英国就无法做任何辩解。严复的批注意在提醒国人(     
A.警惕列强竞相扩张在华势力B.独立自主是近代化的前提条件
C.学习西方政制挽救民族危亡D.认清鸦片危害以提倡文明生活
8 . 下列中国近代的思想观点,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②“自世界文明日开,而专制政体一人奄有天下之制可倒……而人人皆得有天赋之权利可享”
③“盖天下皆是天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
④“谓天行无过,任物竞天择之事,则世将自至于太平”
A.①③④②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D.③①④②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024·河北保定·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百日维新”期间,废八股的上谕发布后, “海内有志之士,读诏书皆酌酒相庆,以为去千年愚民之弊,为维新第一大事也……然愚陋守旧之徒,骤失所业,恨康有为特甚,至有欲聚而殴之者,自是谣该大兴,亦遍于天下”。这反映了(     
A.废八股遭到读书人反对B.政治改良道路的艰难性
C.变法失败是历史的必然D.变法加剧社会主要矛盾
7日内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10 .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92月,梁启超发表《爱国论》,认为“爱国心之薄弱,实为积弱之最大根源”,欲唤起国人的爱国心以救国家,反对专制君权而兴民权,指出:“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该文也是近代论爱国的第一篇文章。梁启超在文中强调,爱国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伦理。他说:“国家为近世史新产”,“夫国家者,一国人之公产也”,它与被专制君主视为一人私产的传统国家已是不可同日而语。

——郑师渠《梁启超的爱国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梁启超的爱国论进行阐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7日内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仿真性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