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8 道试题
1 . 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明确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唐宋到明清政府逐渐严厉防止“冒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以削弱地方势力B.为加强专制集权
C.保证了选官公平D.为缓和社会矛盾
昨日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汉代的御史大夫虽位列三公,其秩仅二千石,而其余两位任三公的丞相、太尉其秩皆万石。明朝监察官秩一般在七品以下,并规定“凡按御史应回避原籍与按临之人与自己仇隙者”,此举旨在(     
A.推动公平公正风气B.澄清吏治防止腐败
C.监察官员位卑权重D.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3 . 下列材料符合中国选官制度发展历程排序的是(     
①“取士不问家世”
②“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③“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④“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
A.④③②①B.②④③①C.②③④①D.④②①③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4 . 南宋时期,政府一方面警告聚集临安府的考生返回原籍,另一方面给予这些“游士”解元(地方州府主持的本地人考试,称“解试”)名额(相关情况如下表)。南宋政府的这一做法(     
年份得解举人数(解额)考生数比率
115684281/53.5
11772~3400+约1/200
11921015621/156
1198516671/333
1201514491/290
1207513841/277
1213719241/275
1216616711/334
1219719931/285
A.提升了临安的文化地位B.旨在抑制宗族势力把控科举
C.折射出科举的地域差异D.优化了官僚队伍的整体结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虚构秩序与社会发展】

赫尔利在《人类简史》中提出这样的观点:人类社会进步,很大程度上在于人类拥有独有的“虚构能力”。人类的几乎一切社会秩序,不管是政治制度、经济秩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宗教等等,都不是天然存在,而是人类意识虚构出来的。当时下的社会秩序束缚了人类时,人类就会虚构出一个新的秩序将其取而代之。对于人类而言,虚构秩序的进化代替了身体进化,大大加速了人类发展的速度。

请以“虚构秩序与社会发展”为主题,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腾·云”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6 . 开元二十五年(737),唐代科举考试增加了新的考试方法-口试,即“口义”。由主考官当众进行问义(考生自己对经书的理解),应考人对其作出相应的口述,结束后立即宣布考试成绩。这一创新(     
A.旨在选拔通经致用的人才B.提高了官员时务应对能力
C.注重对考生素质全面考查D.体现儒学政治地位的提高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潮时期,政治稳定与经济富足使各种制度在不断完善中迸发出巨大的活力。唐朝的官员考核制度更加严密、健全、完备,主要体现在考核标准相对精确化、考核方式程序化。以下属于唐朝官员考核制度的是(     
A.专门制定了《上计律》考核官员B.按标准定等级,按照等级进行奖惩
C.三年一考,六年再考,九年考满D.京察考察京官,大计考察外省文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高宗总章(668683年)以后,进士录取名额有所扩大。武则天统治时期,经常以自己的名义下令举行制科考试。制科考试对策,“高者特授以美官”,“其次与出身。”对于没有出身资格的一般士子,这是立获美官,至少是取得出身资格的一条便捷途径。

唐太宗时宰相中只有许敬宗一人为隋秀才,房玄龄、侯君集等二人为隋进士,其余二十六人皆不从科举出身。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宰相中科举出身的只有韦思谦以及在高宗末年即已为相的裴炎、郭正一、魏玄同等四人;但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

——摘编自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材料二   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明政府于京师举行科考会试,试后取录了宋综等52人,均为南方士人,而北方士人则无一人取中。放榜之后,舆论大哗,招致北方士人举子强烈不满。之后,明太祖“亲自阅卷,取任伯安等六十一人。六月复廷试,以韩克忠为第一。皆北士也”。这一事件“时谓之‘南北榜’又曰‘春夏榜’云”。宣德二年(1427年),杨士奇向明宣宗建议:“会试取士分南北卷,北四南六,既而以百乘除,各退五、为中数。”明代完整意义上的南北中“分地而取”的分卷制度正式形成。

——摘编自王凯旋《明代分卷制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科举选官发生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科举实行南北分卷制度的主要影响。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八)历史试题
9 . 唐代科举制度,中了进士并不意味着能够马上进入官员的序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后才踏进官场。这一制度(     
A.选官兼顾才学和从政的能力B.确保了教育公平公正
C.科举取士不能满足人才需求D.消除了门阀政治残余
7日内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推行代袭刺史制度,以“诸王”"勋臣”为世封刺史,但多为遥领,并不到实地任官。对此,侍御史马周上疏指出,“今朝廷独重内官,县令、刺史,颇轻其选。刺史多是武夫勋人,或京官不称职,方始外出……边远之处,用人更轻”。这反映出唐朝代袭刺史制度在用人方面(     
A.存在内重外轻的现象B.延续宗法制度的传统
C.极具门阀政治的特征D.导致君主权力的削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