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3 道试题
1 . 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明确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唐宋到明清政府逐渐严厉防止“冒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以削弱地方势力B.为加强专制集权
C.保证了选官公平D.为缓和社会矛盾
今日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朝允许地方官员自由聘用平民身份的幕友,以类似家庭教师的身份实际参与政务,但是严格限制官员举荐自己的幕友为官,并不时对敢于挑战这一规定的高级地方官员施以重罚。这些举措意在(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防范地方势力发展D.便于官吏监察考核
3 . 明初,政府规定由吏部和都察院对布、按二司进行考核;1466年,吏部却规定巡按御史有权考核布、按二司;1493年,进一步确立了巡按御史参与地方官吏考核的制度;到1495年,又规定如无巡抚,巡按御史即可对布、按二司自行考察。上述变化(     
A.有利于强化中央权威B.保证了地方监察效能
C.易导致地方士风衰败D.拓宽了行政治理渠道
7日内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察举制与唐代科举制之比较

 察举制科举制
内容地方长官选拔,送到中央,后汉中叶有考试形式;以地方均衡为原则;重德行(孝),重事功(廉)。个人自由向地方政府报名,送中央考试录取;全凭个人才学自由竞争;重才学,尤重诗文。
影响人才分布四方,地方政治优良;官与吏之仕途不分,行政经验丰富;经学(自有家法)法学能世家,终形成门阀社会。人才群趋中央,增加对中央之向心力;加重官与吏分为两途之趋势,形成吏员政治;文学靠天才性灵,不能世家,不致形成固定阶级。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材料二   英国是最早形成文官系统的西方国家(文官指事务官,即脱离政治争斗影响,担任实际行政事务的可永久任职的工作人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官吏任用制度仍深受封建恩赐制影响,任用私人和卖官鬻爵现象依然严重存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蒸蒸日上的态势与人才奇缺、效率超低的政府工作职能的矛盾不断升级,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1853年英国的《麦克莱报告》指出:职员任用须经公司竞争考试,考试及格后再受训二年,期满按成绩分配工作。这一报告影响至深,英国行政部门流行的“通才教育”传统即追溯于此。

——摘编自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

材料三   英国借鉴科举并非生搬硬套,而是吸取了科举制度的合理内核,取考试的平等竞争原则和择优录用方法,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古代经典内容,因而后来能被其他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仿效。

——摘编自李兵、刘海峰《科举:不只是考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及其主要特征。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发展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按明朝体制,嗣君登极后,辑先朝实录。《明实录》史料来源于《起居注》等原始档案以及皇帝诏令、官员上巯、文集等资料。《明实录》史官们对于这些材料的处理方式,既有原文照录,也有删减增进,还有改写润色。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颁布诏书,宣布开设科举考试,这份诏书被称为《开科举诏》,《明太祖实录》载有这份诏书。这份诏书出自儒士王祎之手,所以其文集《王忠文集》也收录有这份诏书。下面是两份诏书的节录对比(下划线是主要不同之处)。

《王忠文集》
朕闻成周之剑,取才于贡士,故贤者在职,而其民有士君子之行,是以风淳俗美,因易为治,而教化彰显也……今朕统一中国,外抚四夷,方与斯民共享升平之治,所虑官非其人,有伤吾民,愿得贤人君子而用之。特设科举以起怀才抱道之士,务在经明行修、博通古今、文质得中、名实相称……采有才学出众者,待以显耀,佼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选,敢有游食奔竞之徒,坐以重罪,以称朕责实求贤之意。
《明太祖实录》   
朕闻成周之制,取才于贡士,故贤者在职,而其民有士君子之行,是以风淳俗美,国易为治,而教化彰显也……今朕统一华夷:方与斯民共享升平之治,所虑官非其人,有殃吾民,愿得贤人君子而用之。特设料举以起怀才抱道之士,务在经明行修、博通古今、文质得中、名实相称……果有才学出众者,待以显握,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选。彼游食奔竞之徒,自然易行。

——摘编自刘小龙《〈明实录〉科举史料价值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份史料下划线处的不同之处予以解释说明。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南平市高三下学期5月金科百校大联考测评(三模)历史试题
6 . 下图为清代绢画《升平乐事图》局部,描绘了初春时节生活在太平盛世中的妇女儿童庭院嬉戏的欢乐情景,其主题突出反映了(     

A.艺术作品促进科技发展B.科举文化影响世俗生活
C.商品经济推动社会进步D.清代文人追求意境情趣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高宗总章(668683年)以后,进士录取名额有所扩大。武则天统治时期,经常以自己的名义下令举行制科考试。制科考试对策,“高者特授以美官”,“其次与出身。”对于没有出身资格的一般士子,这是立获美官,至少是取得出身资格的一条便捷途径。

唐太宗时宰相中只有许敬宗一人为隋秀才,房玄龄、侯君集等二人为隋进士,其余二十六人皆不从科举出身。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宰相中科举出身的只有韦思谦以及在高宗末年即已为相的裴炎、郭正一、魏玄同等四人;但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

——摘编自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材料二   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明政府于京师举行科考会试,试后取录了宋综等52人,均为南方士人,而北方士人则无一人取中。放榜之后,舆论大哗,招致北方士人举子强烈不满。之后,明太祖“亲自阅卷,取任伯安等六十一人。六月复廷试,以韩克忠为第一。皆北士也”。这一事件“时谓之‘南北榜’又曰‘春夏榜’云”。宣德二年(1427年),杨士奇向明宣宗建议:“会试取士分南北卷,北四南六,既而以百乘除,各退五、为中数。”明代完整意义上的南北中“分地而取”的分卷制度正式形成。

——摘编自王凯旋《明代分卷制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科举选官发生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科举实行南北分卷制度的主要影响。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八)历史试题
8 . 明代进士出身于“上三代纯平民家庭”者,占了统计总数的4334%,出身于上三代没有担任过“实职官”家庭的进士占了统计总数的5865%。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世家大族势力受到限制B.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加强
C.文官政治得到朝廷推崇D.官员选拔与考核相结合
2024-05-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河北省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Ⅷ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明朝吏部司官的铨选实行分省配额制,除两广共1员、大省间通融互补2员外,其余省各1员。嘉靖年间,吏部文选郎中高简引荐浙江人茅坤入吏部,挤占北直隶员缺,引发北直隶官员强烈不满,最终高简因破坏“省必一人”原则,被劾“引用私人、布植党与”,受杖充军。明朝吏部司官的铨选(       
A.埋下了官员结党营私的隐患B.推动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促进了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D.削弱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
2024-05-2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一)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选官以法律形式规定:“凡为吏之道,必清洁正直”;汉代察举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科即为“孝廉科”;自隋朝以来的科举制度中也有“孝悌廉让”一科,录用的官吏讲求“清廉守节”。从秦到清,历代政府在考核官吏时都会把清廉与否作为考核原则之一、清廉者重赐嘉奖,贪赃枉法者则严惩不贷。历代还推行御史制度,对中央和各级官吏实施监督,弹劾国家机关中官吏违犯朝廷纲纪法度的行为。历朝历代都制定了严厉的法律惩罚贪官污吏,其中明代最严重的刑罚——剥皮实草就是用来对付贪官的。同时,中国古代很多朝代都非常重视官吏的待遇,认为优厚的俸禄可以使官吏廉洁奉公。

——摘编自韩兆坤《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

材料二   1937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洛川会议,会议制定并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其中第四条“改革政治机构”提出“实行地方自治,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同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条例草案,厉行廉洁政治、建立廉洁政府,严惩贪污腐化。1941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开宗明义提出“厉行廉洁政治”“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成为全民族抗战时期廉政、守纪的楷模与典范。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百年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建设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展廉政建设的背景。
2024-05-1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模拟卷(押题卷)(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