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两汉至唐私学发展变化的概况。这说明(     
时间私学开办者籍贯/私学地理分布占比(%)
两汉北方73.9
南方19.6
两晋北方81.2
南方12.5
唐朝北方16.7
南方83.3
A.书院制度发展日益成熟B.私学超过官学占主导地位
C.教育适应经济格局变动D.科举制加速社会阶层流动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素养提升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与唐人口密度最低地区比较

(单位:人/平方千米)

西汉
郡国密度今地密度今地
郁林0.56广西0.06辽宁
合浦0.81广西瓜伊沙西庭0.16新疆
牂柯0.84云南肃甘0.33甘肃
南海0.96广东灵盐夏胜0.59宁夏、陕西、内蒙古
交趾1.02越南0.64广西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材料二   唐玄宗时期新建州县

时间新建今属时间新建今属
735年巴川县四川741年尤溪县福建
736年汀州福建742年青阳县安徽
737年唐城县湖北743年唐年县湖北
738年明州浙江752年太平县安徽
740年歙州安徽754年浦阳县浙江

——摘编自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至唐人口密度最低地区的变化,并进行简要分析。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玄宗时期新建州县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反映的实质。
2024-05-24更新 | 4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唐代长安的造车业很活跃,造车的店铺众多,如通化门长店“多是车工之所居也。广备其财,募人集车,轮辕辐毂(车子的不同部分),皆有定价。每治片辋,通凿三窍,悬钱百文”。由此可见,长安的造车业(       
A.经营方式灵活分工细致B.方便了民众的日常出行
C.出现了雇佣劳动和工场D.受到政府的鼓励与支持
2024-05-05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押广东卷第4题 隋唐时期:大发展-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1)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从时间、空间以及数量等角度展开)。
(2)阐释导致上述变化的历史原因。
2024-05-0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图是考古发掘的唐代长沙窑瓷器,这些瓷器上大都带有文字题款,如“陈家美春酒”“郑家小口天下有名”“张注子”“赵家注子”等。据此推断当时(       

   

“陈家美春酒”

“郑家小口天下有名”

     “张注子”

     “赵家注子”

A.海外贸易发展繁荣B.民间手工业占据主导
C.南方经济实力增强D.制瓷业具备商业意识
2024-04-24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 下诏:“贫下之人, 农桑之际。多缺粮种, 咸求倍息,致令贫者日削, 富者岁滋……天下诸州, 每置农桑, 令诸县审责贫户应粮及种子, 据其口粮贷义仓, 致秋熟后, 照数征纳, 庶耕者成业, 啬人知劝。”这说明当时(  )
A.政府限制高利贷以发展农业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
C.出现了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D.政府大力推广农桑作物以立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如表为唐代史学家杜佑所著《通典》中收集的前人的论述(部分),表中的论述(     
论述著作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人富而仁义附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民哉”晁错《论贵粟疏》
“(食货)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班固《汉书·食货志上》
A.反映了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的关系B.认为社会教化与发展经济应该并重
C.强调政府应放松对商业活动的管控D.阐释了经济基础对社会治理的作用
8 . 吐鲁番出土过一件唐代瓜州都督府颁发的过所,即1200多年前的护照身份证,它记述了一位名叫石染典的西州商人到瓜州、沙州和伊州的目的、随行人员、携带物品及其所经关卡等内容。由此可推知,唐代(     
A.边疆地区管理较为规范B.民族政策较为开明
C.丝绸之路贸易往来频繁D.边境人口流动受限
9 . 各地博物馆收藏着一批唐代青铜器。代表作品有“花鸟人物螺钿青铜镜”(图1)、“青铜双龙耳盘口壶”(图2)等。这些史实体现出唐朝(       
圆镜背部图案,用漆贴螺蚌贝壳饰片所构成,图案中有人物、景色、动物以及一些静物。每一个都刻画的非常精细,画面物多但不凌乱,有条理有氛围。铜壶具有中西亚艺术风格。造型修长而优美,壶自肩部至器口有一对双龙耳,它们的身躯呈S形,正垫起脚尖伸着头向壶内,似乎正要饮壶内的琼浆玉液,生动活泼。
A.官营手工业工序分工明细B.青铜器技艺高超
C.外来文化呈现本土化趋势D.技术领先于世界
2024-03-1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古代生态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古代生态环境保护。先秦时期就有“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的法律规定,此后各朝代也多通过多种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汉代设少府管理山林川泽,少府之下还设置有苑官、林官、湖官等,负责各方面相关事务。唐朝设有虞部郎中、虞部员外郎的官职,其职责包括“掌京城街巷种植、山泽苑囿……因猎之事凡采捕渔猎、必以其时”。汉代《贼律》规定:“贼伐树木禾稼……准盗论”。甚至规定“吏卒不得系马宫外树”。盗伐皇家陵园树木的人可处斩首弃市,失职的官员也要受到处罚。唐律则规定:砍伐树木的人要按照盗窃罪的处罚方式论处。另有《杂律》规定:“诸占固山野破湖之利者杖六十……诸于山陂兆域内失火者徒二年,延烧林木者,流二千里。”

——摘编自《唐律疏议》《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思想与立法》等

材料二   明清时,政府针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有所变动。《明史·食货志》载,“(明仁宗时)山场、园林、湖泊、坑冶、果树、蜜蜂官设守禁者,悉予民。”清朝时,亦开放了大片草原和山地供农民垦荒。皖南、浙北山区山林植被良好,地旷人稀,邻近地区的居民,纷纷携妻带子举家移居于山区开荒。他们大量种植玉米、番薯、花生、兰靛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既可获取口粮,又可作为染料出卖。此举虽了开发山区,但也破坏了山林植被,致使水土流失,泥石流多发,溪河淤塞,稻禾棉桑受损,破坏了正常的生态环境,导致山区和毗连的平原生活生存环境恶化。

——摘编自《明史》《明清时期的山林生态环境保护》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唐环境保护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从汉唐到明清环境保护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