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贞观、永徽年间,朝廷考订《五经》,编纂《五经正义》;修改法律,制定《唐律疏议》。前者为统一理论,确立国家主流思想;后者为编纂法典,确立全国统一实施的法律制度。《五经正义》的编纂与颁行,既标志着儒家学说的内部统一、也标志着儒家理论重回正统官学、主流思想的地位。《唐律疏议》的制定与实施,完成了以《诗》《书》《易》《礼》《春秋》为代表的儒家经典思想对于法律规范的改造。作为成熟形态的唐代法律,对东亚、东南亚各国立法产生重要影响。

——摘编自朱勇《中华法系的形成与特征》

材料二   民国初年,由宋教仁、徐血儿、邵力子等革命党人主持的《民立报》,是宣传以法治国思想的重要阵地,其刊载的主张以法治国、建立民主共和的法治国家,以及讨论宪法问题的各种文章连篇累牍。对于有关法政(法律)学校的情况及临时参议院和国会立法活动的报道尤为详尽。革命党人之外的社会各界人士,当时也普遍怀有以法治国的愿望,积极鼓吹以法治国者亦不乏其人。各界人士呼吁建立法治国家及研究讨论宪法及法律问题的文章,见诸多种报刊。

——改编自李学智《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法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民国初年革命党人、社会各界人士对法律所持的态度。
2024-02-2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24届第一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考前演练(二)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社会是头枕三河(指司马迁所说的河内、河东、河南),面向西北草原,运行在大陆帝国的封闭轨道上。汉唐时期沟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尽管驼铃悠扬,商旅不绝,但这并不能改变当时中国的封闭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性质。这种主要为社会上层服务的、以奢侈品和土特产为主的长途贩运型商业,与宋以后兴起的主要为黎民百姓服务的、以日常生活用品(如粮食、布匹、陶瓷、茶叶等)和生产资料(如农具、煤炭、木材、土地等)为主的规模型商业不可同日而语。晚唐以后,经济重心由于向东南方向移动而更加靠近拥有优良海港的沿海地区,为向开放型的商品经济过渡提供了某种历史机遇,加之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鼓励,我国社会开始脱离了原先内陆帝国的运行轨道,出现“头枕东南,面向海洋”。

——改编自张全明、李文涛《宋史十二讲》

料二   明中期时,郑和下西洋之事因前人转述或记载失真、变形,在世人认知中已与史实大相径庭。例如陆容《菽园杂记》对郑和下西洋航行次数、航行年代、随行人员等的描述都与史实有出入。世人对郑和下西洋的认识也多有异议,此时黄省曾广泛涉猎古今文献,尤其是随郑和下西洋人员马欢编写的《瀛涯胜览》等,如实记载了郑和下西洋时南海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如《三佛齐国》生擒陈祖义、满剌加建碑封城、《苏门答剌国》生擒苏干剌等事。这不像同时代其他人因郑和是刑余之人而贬低他,反而称赞郑和是不辱君命、智勇双全的航海英雄。在“论曰”还肯定了明朝“王者无外,怀远以德”、公正平等“一视同仁”以及宽猛相济、恩威并用的对外策略,成为郑和下西洋史实的重要印证与补充,还原了郑和下西洋的原本面貌。

——改编自陈丹丹《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的史论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唐以后我国从“头枕三河,面向西北草原”转向“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的史学价值。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对于唐宋之际诸多社会变革的评价,国内学界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认为其变化之巨并不亚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转变”;二则认为对比唐宋时代,从阶级状况到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文化等,列举出不少变化的史实。然而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对于唐宋变革的社会性质,日本学者认为唐是中古之末,宋是近世之始。宋元社会发展进入与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伊斯兰教期的西亚平行的中国的近世社会形成期。而国内学者在相当长时间内以为这场变革的性质无疑属于封建社会内部的变革。

——摘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有关“唐宋变革”的观点。(要求:选择一个或几个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1-07-07更新 | 48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全国百强校领军考试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