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以下为敦煌莫高窟第“445窟的壁画,据考证其作于盛唐时期。下图展现了当地农民的农业生产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A.曲辕犁在当地得到广泛传播B.政府在边疆地区实行屯田制
C.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的拓展D.边疆与内地农业生产一体化
2024-03-31更新 | 19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暨寒假作业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杂令》规定:“诸公私以财物出举者,任依私契,官不为理。每月取利不得过六分,积日虽多,不得过一倍;家资尽者,役身折酬,役通取户内男口,又不得回利为本。”关于该史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民间商业借贷属于违法B.暂时放松重农抑商政策
C.资本性借贷有显著发展D.政府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023-12-19更新 | 849次组卷 | 203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吐鲁番出土的一批质库帐历,记录了唐代长安普通居民的质典活动:他们为了借钱,抵押旧衣衫、铜镜等日常物品,并在赎回时支付本息。这批帐历可用来说明当时长安(       
A.对外联系频繁B.商品经济活跃
C.汇兑业务发达D.阶层分化严重
2023-11-28更新 | 2339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元、天宝年间,唐代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由俭趋奢。“居重位、秉大权者,优杂偃肆于公吏之间。曾无愧耻。公私相效,渐以成俗,由是物务多废。”当时人情多以放荡为快,从衣食住行的物质性消费到歌舞娱乐的精神性消费,尚奢华、重炫耀成为展现个性、个人社会身份和地位的手段。品茶啜茗之风也从宫廷传至王公贵族、官僚士人,并渐入寻常百姓家。茶叶、花卉、酒等成为风靡城乡的消费热点。商人为了迎合大众需求,“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摘编自张雁南《唐代消费需求与商品供给关系探析》

材料二   伴随着城市市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和新贸易航路的开辟,追逐奢侈的消费风潮从贵族特权阶层逐步传递至城市富裕的商人阶层,乃至普通手工业者。世俗统治者往往将节日庆典和宴会活动视为展示统治能力以及城市实力和形象的舞台。威尼斯流行的一首佚名诗歌记载了这样一个人:一位名叫尼科的平民,非常讲究穿着打扮,虽然只是一名造船厂里给船甲板填缝隙的工人,但也向人炫耀曾身着天鹅绒披风,腰间斜挎一把银质匕首,戴着各式戒指,在装饰豪华的家中享受生活。据不完全统计,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意大利地区48座城市共计颁布了391份涉及限制服饰、宴饮等奢侈行为的法令法规。

——摘编自尚洁《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崇奢与禁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由俭趋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朝中后期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奢侈消费的共同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朝大历时期,"国家榷盐,粜于商人,商人纳榷,粜于百姓"。商人售盐,即使百姓没有现钱,用米谷杂物交换也能成交,某些场合甚至还可以赊购。穷乡僻壤,甚至深山幽谷三五户居家之处,商人肩挑背负,足迹亦能抵达。这表明,"榷盐法"的实施(     
A.提升了国家对物价的调控力B.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C.促进了基层商业网络的发展D.造成借贷关系的普遍化
7 . 以诗歌为载体,由长辈对晚辈进行的带有诗意的教诫即谓家训诗。家训诗是我国传统家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唐代迎来了发展高峰。以下诗句与其表达的价值取向对应错误的是(       
A“异乡兄弟少,见尔自依然……馀力当勤学,成名贵少年”追求正义、勇于担当
B“兄弟须和顺,叔侄莫轻欺。财物同箱柜,房中莫蓄私。”齐心治家,重视伦理
C“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我心知已久,吾道无不可”淡泊名利,修己养身
D“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壮志吞鸿鹏,遥心伴鹅鸽。”奋勇征战、为国舍命
A.AB.BC.CD.D
2023-09-1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朝时期,在首都长安设立“东市”和“西市”(如图),市民购买物品,必须去“东市”或者“西市”,故称“买东西”。“买东西”主要反映了唐朝时期(     )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B.在对外贸易中实行朝贡贸易
C.城市实行严格坊市分区制度D.货币的流通范围不断地扩大
9 . 唐代传奇《枕中记》中的主角卢生“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秘校,应制,转渭南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起居舍人知制诰,三载,出典同州,迁陕牧,生性好土功,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汴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这折射出当时(       
A.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嬗变B.传统儒家思想内涵拓展
C.士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D.主流文学形式发生变化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人均粮食占有量评测

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井/市亩)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
秦汉117(全国)1048.355.7294
魏晋南北朝22(北方)215(南方)1167.73.8590
隋唐24(北方)328(南方)1450.926.4290

——摘编自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荒灾风险和粮食安全评价》

材料二   明代北方两年三熟制已有规模。清代北方两年三熟制有了更大发展,直隶开辟的井灌园地“每亩可收麦三斗……棉花每亩可收七八十斤,其余不过种植高粱、黍、豆等项……计所获利息,井地与旱地实有三四倍之殊”。在北方,实行两年三熟制的土地比一年一熟制的土地可增产12%32%。在南方实行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推广种植双季稻。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乾隆时,番薯由南方推广到北方。在陕南、湘西、鄂西和赣南等地外地客民进入丘陵山区广泛种植玉米,这里成为新发展的农业地区。

——摘编自郭松义《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与农民的生活水平》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至隋唐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粮食生产中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