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1 .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1)改革首先在____取得突破。____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____、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3)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____年,中央决定在____、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____,学习国外________方法。____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____城市。
2023-11-1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7·纲要上第27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意义和国有企改革的内容、意义。
2023-11-1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7·纲要上第27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3 . 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和原因。
2023-11-1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7·纲要上第27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4 . 1955年国务院制定《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之后各种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进入社会,买粮必须出具粮票。1978年以后,粮食产量连上台阶,粮票逐渐失去作用;1993年以后,粮票在全国范围内终止流通。粮票的变迁反映了(     
A.产业结构调整B.'计划经济实行C.对外开放深化D.经济体制变革
2023-10-19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27·纲要上第27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78年,农村社队企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7%左右。到1987年,乡镇企业中二、三产业合计增加到4854亿元,这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104%,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这一变化反映出(     
A.农业过剩劳力逐渐向城市转移B.私有经济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C.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日趋增强D.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效果显著
2023-10-14更新 | 185次组卷 | 5卷引用:27·纲要上第27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所示为1980-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情况(单位: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农业税的全面取消B.“杂交水稻”得到大面积推广
C.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材料一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

——《苏联真相》

材料二   到这个时期,苏共二十大所激发的,而在随后的岁月中被保守主义的灭火队竭力加以扑灭的那股新的热情也逐渐派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

——俄罗斯专家格·阿·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执政生涯的评价

材料三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年平均%)   


1961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2年①
社会总产值6.57.46.34.23.3
国民收入6.57.85.74.32.6
工业总产值8.68.57.44.42.8
农业总产值2.23.92.51.74.0

——摘编自房宁《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经济改革》

材料四   20世纪70年代,苏联为了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不仅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且继续坚持把科技发展的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使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123

材料五   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苏联实现了有效的宏观经济规划和调控,有效地集中有限的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但是在另一方面,却严重抑制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备战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苏联一味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实际上却导致了苏联国民经济内部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刘玮换《浅谈斯大林模式》

材料六   二战结束后,虽然人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重建家园,但战争的胜利却向苏共高层证明了工业化和集体化的正确性,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则又强化了这种体制。至赫鲁晓夫时虽然全盘否定了"斯大林",但在改革中却一只脚迈向了民主,另一只脚又陷入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泥潭。而勃列日涅夫一边进行积极的经济改革,一边不断加强党政集中领导制、干部领导终身任职制等,个人集权和特权思想逐渐泛滥。至戈尔巴乔夫时期,强大的阻碍机制致使经济改革举步维艰,并最终使其转向政治领域,加速了苏联剧变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陆南泉《对苏联改革历史的回顾与再思考》

材料七   戈尔巴乔夫改革比中国改革起步晚,当时中国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吸取中国的经验,仍受制于传统社会主义理念,其出发点是反对私有制,反对市场经济,仍在完善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1987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仍视市场为资本主义的,并没有超出当年改革的范畴,用国家订货代替国家计划,实质未变。

——摘编自左凤荣《对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主要原因的思考》

主题二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材料八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提出改革的《行动纲领》,主张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等。这场改革运动被称为“布拉格之春”。苏联对此不能容忍,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扼杀了改革。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九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自此以后,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十   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在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影响下,东欧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19891992年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

——《中外历史纲要》(下)

主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材料十一   “一五”计划是中国共产党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战略,这既是学习苏联经验的结果。也是基于我国当时的国情而做出的冷静选择。为了迅速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中国主要依靠国内积累建设资金,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大规模进行投资建设,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力争尽快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一五”计划的胜利完成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推动了中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孟凡东、周晓光《论“一五”计划的历史意义》

材料十二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开始市场化。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使农民在经济上成为平等的主体,促进了农村民主化进程。1992年以后,市场经济使农业规模经营所承担的风险能力、市场谈判实力可以发挥作用,集体经济真正有了经营自主权和外部市场。

——摘编自高德步《五十年来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思考》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的基本态度。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的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发展的变化,并简要评价其改革。
✱能力提升✱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对苏联的影响。
(5)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6)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严重缺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历史纵横✱
(7)根据材料八、九、十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出现过哪些模式?
(8)根据材料八、九、十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苏联、东欧的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
(9)根据材料十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10)根据材料十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
2023-07-0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纲要下册第20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8 . 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国家治理的政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分别是1951年、1961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统计示意图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我国粮食总产量自2015年以来,连续7年超过6.5亿吨,2021年粮食总产量更是创历史新高,达6.8285亿吨。其中,谷物总产量6.3亿吨,超过美国谷物产量约1.5亿吨,约是印度谷物总产量的2倍,标志着我国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的强大基础已经形成。

——摘编《光明日报》2022510日第5版。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61年中国贸易伙伴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三农”问题的两项措施名称,分析“我国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的强大基础已经形成”的成功经验
9 . 观察如表,从总体上看,其揭示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时间调整主要内容
1950年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3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农业集体化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
1978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要不断适应生产力状况D.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022-11-20更新 | 800次组卷 | 12卷引用: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轻松练)-【轻松学历史】2022-2023学年高一纲要上同步课件与课时训练
10 . 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中国的发展注定要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主线。下列关于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三线建设是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步骤
C.农村承包地的“三权”分置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
D.以高科技为主的设施农业成为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