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下表为1980—1982年全国粮食产量表,这一变化(       


年份

1980

1981

1982

产粮量

(万吨)

32056

32502

35450

A.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B.有利于温饱问题的解决
C.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2023-12-2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东南卷)
2 . 1980年5月,邓小平指出:“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我们反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这应该成为一条重要的原则。”其意在(     
A.反对苏联对中国内政的干涉B.向世界各国阐明中国具有特殊国情
C.赢得西方对中国改革的支持D.强调应根据国情探索中国建设之路
3 . 【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

材料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潜在的战争威胁,尽快改变中国工业的不合理布局,中共中央作出了重点在西南、西北开展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发挥计划经济的优势举全国之力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三线建设以国防科技工业、机械与能源工业等为重点,极大地增强了新中国的工业实力。

——摘编自朱佳木《进一步认识三线建设史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对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一个大局,就是沿海地区加快发展时,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就是当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任务的部署。2008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068亿美元,是1999年的近8倍,年均增长23.2%;进出口总值占全国比重由1999年的3.8%,上升至2008年的4.2%%,促进各地经济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10年来,中国西部呈现区域合作、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国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赵立《“三线建设”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比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线建设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意义。
2023-11-2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1979年国家对稻谷、油料作物和棉花的定购价格提高了17.1%,对定购义务外的超购部分支付高于定购价30%―50%的奖励。在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下,当年农业总产值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反映出(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推行B.统购统销取消促进了农业发展
C.价格制度改革激发农民积极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23-11-20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和改革都是人类改造社会的重大变革,都是历史前进的动力。不同的是,革命要彻底摧毁旧的上层建筑,构建与新生产关系相配合的新的上层建筑,如新国家政权、新社会制度、新的思想文化等,使社会进步出现飞跃。改革则是改善或改良原有的生产关系,调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如为社会创制新政策、新目标、新体制、新结构、新观念、新方法等,使社会发展从停滞、僵化中重新起飞。革命还是改革,必须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才有可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摘编自任重《试论改革与革命的辩证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西方的相关历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2-23高二下·浙江宁波·期末
名校
6 . 下图所示为“市场”一词在党的历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情况,其中该词在1993年出现频率较高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邓小平说:“(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据此推断,“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     
A.取得了反帝斗争的胜利B.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
C.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D.推动了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共的指导下,中央苏区政府确定了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基本任务:经济建设必须围绕战争这个中心任务,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苏区的农工商业,以保障战争和后方建设与生活的需要。在具体的发展关系问题上,将农业生产放在经济建设的第一位,有计划地恢复发展工业,以达到先自给后出口的目的发展贸易活动,促进商品流通主张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与私营经济同时进行等。

材料二   抗战初期中共在农村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主要表现是“轻徭薄赋”的政策,根据地除了征收少量的救国公粮外,废除其他一切苛捐杂税。同时,边区政府也采取了比较积极的经济政策,加强了对农村经济常规性的管理,注意春耕、秋收等管理工作。1941年5月1日,边区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提出了符合边区实际情况的经济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实行春耕秋收的群众动员,解决贫苦农民耕牛、农具、肥料、种子困难……奖励外来移民”“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经分配区域,保证地主土地所有权和债主的债权,惟须减低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农则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债务人须向债主缴纳一定的利息,政府对租佃关系及债务关系加以合理的调整”“发展工业生产与商业流通,奖励私人企业,保护私有财产,欢迎外地投资,实行自由贸易,反对垄断统治,同时发展人民的合作事业,扶助手工业的发展”“实行合理的税收制度,居民中除极贫者应须免税外,均须按照财产等第或所得多寡,实施程度不同的累进税制,使大多数人民均能负担抗日经费。同时健全财政机构,调整金融关系,维护法币,巩固边币,以利经济之发展与财政之充裕。”这些政策大部分形成了法律法规,变成政府行为以保护各种经济政策的实施。

——以上均改编自张宪文、张玉法主编《中华民国专题史》第7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区经济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抗日根据地经济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2-11-27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9 . 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工业的重点由重工业转向轻工业,由军事工业转向民用工业的这个过程中,一部分重工业受到了国际竞争的冲击,一部分企业最终关停并转,一些产业没落了下去,中国的重工业设备和产品已在较大程度上形成对外的依赖,学者意在(     
A.指出东北地区经济衰落的根源B.推动中外贸易的纵深化发展
C.提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可能风险D.敦促政府调整国内产业布局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百年大变局,是指一个长时期的跨度,发生重要的影响巨大的变化。因此,对于百年大变局,要有历史的眼光,有大视野,有谋略。“大变局”从范畴方面说,可分为全球之变与中国之变;从领域方面说,可分为政治之变、经济之变与社会之变。20世纪是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看,大变局都是前所未有的。总的特点是:在世界秩序方面,世界建立了基本的国际关系秩序规则;在经济发展方面,世界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摘编自张蕴岭主编《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20世纪的世界大变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5-31更新 | 440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3届高三9月起点备考卷(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