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年)英国物价急剧上升,大量穷人和乞丐因饥饿而死,社会秩序混乱。面对这一危局,当时英国政府针对物价出台了一系列干预和遏制政策,而立法作为一种重要的价格管制工具得到充分运用,尤其是王室敕令这一法律形式更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据统计,当时共有30项敕令针对食物、肉类、糖类、啤酒花、酒类、弓箭盔甲等6类商品制定了官方最高限价。鉴于伦敦在全国政治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都铎政府对伦敦的价格管制高度关注。为保障物价管控效果,都铎政府严惩违抗限价命令的官员。这些举措为都铎王朝时期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营造了较为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柴彬《英国近代早期的物价问题与国家管制》

材料二:解放初,物价飞涨,投机商们首先从捣乱金银开始。短短23天,黄金价格上涨了2.11倍,银圆价格上涨了1.98倍,市场物价上涨了2.7倍以上。面对严峻的形势,党中央决定开展打击,1949年6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动军警,查封了金银投机的大本营——证券大楼,对首要投机分子逮捕法办。有效地制止了银元上涨而引起的物价波动。此后,投机商们并不甘心认输,又将目标转向粮食、棉纱、棉布、煤炭市场。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调运足够的粮食、棉纱、棉布等物资,集中抛售,降低物价,给投机商们以毁灭性打击。

——摘编自《中共党史简明教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都铎王朝时期英国进行物价管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初期党和政府稳定物价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价格治理的认识。
2024-01-0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万州高级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失业人口一度高达60余万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上海市政府开办了一些传习所,又筹集民间资本兴办了一些民生工厂,前后安置失业工人数千人。在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振兴实业的同时,政府还兴办了主要培养青年学生劳动技能的职业教育。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法规,把失业保险列为重要险种,但由于资金缺乏而无法推行。受多种因素制约,上海市政府治理失业的成效并不显著。

——据谭玉秀《民国时期城市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材料二   建国初期,上海失业人口高达67万余人。在政府拨款救济的同时,上海总工会发出“全市在业工人捐助一天工资”的号召,得到了全市工人的踊跃支持,全国人民也开展了对上海失业工人的捐助运动。上海市政府鼓励来自周边各省的失业工人回乡生产,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一五”计划实施期间,政府严格控制资本家解雇工人。1957年,上海失业人口降至3万余人。

——据吴文俊《上海失业问题及其治理研究(19491957)》

材料三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大量简单劳动岗位消失,上海失业人口剧增。2001年,上海启动“4050项目”,将40岁以上的女性和50岁以上的男性列为重点帮扶的再就业群体。所有“4050项目”都必须经过社会公开招标,中标者在政府扶持和市场中介监督下实施。政府还鼓励大龄下岗职工自主创业,由政府给予免费指导、培训和税费减免。五年来,上海创造了职业培训100万人,再就业近百万人的奇迹。

——据宸星《让百万下岗职工走上就业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治下的上海解决失业问题措施的特点,并分析其解决失业问题成效不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的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上海21世纪初解决失业问题措施的新变化,并谈谈你对失业问题的认识。
2023-11-0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凯歌行进的时期》是林蕴晖等著,198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491989年的中国》中的第一本,出版后影响较大,曾多次印刷。

该书忠实地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奠基,新中国成立前三年经济恢复伟大成就,以及19531956年创业探索的艰难历程,书中对新中国诞生,国民经济恢复,人民政权的巩固,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第一部宪法的诞生,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平外交的成就等作了详细探究。

书中谈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中共八大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只有7年时间……这7年,无论从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整统一和社会的政治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以及人民得到的实惠,科学、文教事业的发展等等,都可以说是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书作者将其命名为《凯歌行进的时期》的理解。(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02-19更新 | 683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4 .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人民公社时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图四与图五指出在过渡时期,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哪两次重大变化?两次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失误是什么。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3)材料三所说农村经济体制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体制的推行为什么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2016-11-18更新 | 4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