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国1949年—1952年工业的产值中各类经济类型的变化表。表格信息表明当时中国(  )
年份 合计 全民所有制工业 集体所有制工业 公私合营工业 私营工业 个体工业
绝对额
(亿元)
1949 140 36.8 0.7 2.2 68.3 32.2
1950 191 62.5 1.5 4.1 72.8 50.3
1951 164 90.8 3.4 8.0 101.2 60.1
1952 343 142.6 11.2 13.7 105.2 70.6

A.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初步成效B.工业经济得到较快恢复
C.公有制经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D.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2 . 下表是中国1949年-1952年工业的产值中各类经济类型的变化表。表格信息表明当时中
A.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初步成效B.工业经济得到较快恢复
C.公有制经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D.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2020-05-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表,为解决表格所示的问题,新中国
1950—1953年粮食需求量和产量统计表(以1950年为基数100)
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
粮食需求量100147228350
粮食产量100117128154

A.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B.鼓励实施公私合营
C.全面推行土地改革
D.快速完成经济恢复
4 . 变革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和汉两个帝国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这个“古典”时代有五个特征可以进行深入探讨,它们是:(1)在帝国秩序之下式微、但并未被完全抹除的地域文化之分野;(2)以皇帝个人为中心的政治结构之强化;(3)建立在表意文字基础之上的文化教育,以及由国家操控的、巩固帝国存在的文学经典;(4)帝国内部的去军事化,和对国家边境的边缘族群所开展的军事活动;(5)农村地区富裕的豪强大族的兴旺——他们维持社会秩序,并在村落和权力中心之间建立起联系。

——改编自卜正民、陆威仪《哈佛中国史·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材料二

《钦定宪法大纲》(晚清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政府)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君主神圣不可侵犯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臣民的权力完全限制在“法律范围内”,而“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大清皇帝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各项之自由权
皇帝有权罢黜百官、设职制禄,宣战议和,解散议院,统帅海陆军,总揽司法权等中华民国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据《钦定宪法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整理

材料三   1952年新中国国民经济全面恢复部分数字统计表

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总产值数比1949年增长
810亿元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
77.5%145.0%48.5%
城乡人民收入/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农民收入增长
70%30%
国家财政收支总收入总支出结余
382亿多366亿多15亿多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下册)等改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以皇帝个人为中心的政治结构之强化”的表现,并概述秦汉时期“对国家边境的边缘族群所开展的军事活动”。
(2)根据材料二,以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为视角,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对于《钦定宪法大纲》而言的主要进步之处。结合所学,概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及清末民初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3)能够运用表格等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是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请参考这一要求,指出1952年新中国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的表现,并从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对这一表现加以简要评析。
2024-01-2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共产党与政权建设

材料一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政权建设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并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设置各级参议会,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采取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的办法,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东北、华北、中南、西北等行政区先后建立起来。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时,国土尚未完全解放,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国内各种反动势力也对共和国充满仇恨,想在经济上绞杀人民政权;国际上,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了中朝边境,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1)阅读表格材料,任选两个阶段,结合时代背景,阐释中国共产党对政权建设的探索。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说明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和意义。
2024-02-2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6 . 下列表格是协新毛纺织染公司解放后历年盈亏比较(单位:元)
年份
项目
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备注
盈余¥11220166491.20¥2416621379.03本公司锡沪两厂资本合一,盈亏合并计算,故不个别计算盈亏
亏损¥1478174036.65¥7997797349.63

——《协新公司公私合营申请书》,1954年4月9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


短短几年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协新毛纺织染公司盈余、亏损波动很大,主要原因是(     
A.政局不稳B.政策调整C.战争影响D.外部封锁
2023-04-17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3届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关税税率统计表,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当时(     
类别必需品需用品非必需品
税率(%)免税57.525355070100
主要商品农作物种子、书籍、科学仪器等农药、飞机、机车等原油、发电机等小麦、缝纫机、马口铁等燃料、麻、木材等豆类、咖啡、收音机糖、蚕茧、风灯等茶、饮料、海产品等
A.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B.建立贸易壁垒保护市场
C.关税制度发展较为完善D.国际政治局势有所缓和
2024-02-0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2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增长和比例   

194919521957
农业84.5%74.7%62.3%
轻工业11.0%14.5%18.6%
重工业4.5%10.8%19.1%

——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阅读统计表格,结合所学,解读新中国建立初期农轻重比例的变化。
2023-05-30更新 | 28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读如表.为解决表格所示问题,中国政府
1950-1953年粮食需求量和产量统计表(均以1950年为基数100)
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
粮食需求量100147228350
粮食产量100117128154
A.实行统购统销政策B.加速发展工业建设
C.全面推行土地改革D.实行全民公私合营
10 . 如图是新中国1949﹣1952年国民经济部分部门产量统计表,对该表格中的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项目1949单位比历史最高下降1952产量比1949增加比历史最高增加
粮食1.1亿吨↓75.5%1.639亿吨↑49%↑9.3%
棉花44.4万吨↓52.4%130.4万吨↑193%↑53%
钢产15.8万吨↓83%135万吨↑754%↑46.2%
原煤0.32亿吨↓48%6649万吨↑105%↑7.4%
发电42.66亿度↓28.3%72.6亿千瓦时↑68.1%↑21.9%

A.建国初期工业产量发展迅速,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国民经济恢复,为开展三大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基础
C.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滋生“左”的情绪,导致“大跃进”运动
D.农业增长相对较慢,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020-08-0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