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表格,从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例的比较中得到的信息不包括
项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92.9%7.1%
工业总产值100%0
商品零售额95.8%4.2%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彻底改变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C.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刚刚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全面展开
2 .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一法规的实行
①推动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②有利于新中国的工业建设
③加速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④能够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 . 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对1949-1952作全国4亿农民收入支出情况的统计(单位:元),据此可以推知
A.土地改革已经基本完成
B.落后的农业面貌发生转变
C.工业品的农村市场广阔
D.富裕农民的比重显著增加
2019-02-2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练习卷
4 .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在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过程中,采取了“不打烂旧机构”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这样做的目的是
A.实现发展生产、恢复经济的既定目标
B.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借鉴近代企业合理化的管理模式
2018-10-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统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0年中财委在《关于制定1951—1955年度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经济国家计划方针的指示》中指出:五年内禁止在上海再建设大规模的企业。这一指示
A.适应国家经济重心的转移
B.表明上海工矿企业的落后
C.适应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
D.表明私人资本抵制工业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