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
A.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021-01-27更新 | 209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雅安天全中学高一12月考文综历史卷
2 .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A.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B.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C.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2021-01-1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
A.“一边倒”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D.不结盟政策
2020-12-05更新 | 501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54年6月3日,中国和印度政府于同日分别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在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尼赫鲁总理致贺电说,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缔结的这一协定加强并巩固了印中两国的友谊。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B.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推动了亚非会议达成合作协议
D.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5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其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它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材料意在说明
A.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已成熟B.五项原则是外交的总原则
C.五项原则被国际广泛接受D.国内建设需要外交新突破
2020-11-19更新 | 458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高中2021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1953年,朝鲜战场停战后,为了给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主动和周边邻国缓和关系。为此,中国政府
A.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D.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7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在于
A.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B.它是我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C.它是新中国的基本外交方针D.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020-06-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8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它
A.参加日内瓦会议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D.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 事务,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 成就。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双方达成的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指出 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 简析中国“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主要原因。
10 . 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下列对这一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A.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B.标志我国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C.体现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D.是适应世界多极化趋势作出的调整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